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鬼庄 ...


  •   世人多怕鬼,偏有人不信邪。
      洛阳城里,王侯贵胄、公卿大臣们的府邸,首选之地是在皇城周围,占尽天时地利,八方辐辏众星拱月,富于王者气象。其次多建在城西长分桥附近的寿丘里,洛水环流其间,树木丰茂郁郁葱葱,纳尽山林之胜。
      司马懿建府选址时却另辟蹊径,出人意料地选在了城东南的枕水庄。

      枕水庄又叫“百鬼”庄。

      这个庄子人烟稀少,依着洛河支脉而建,方圆几里,总共不过百余户,皆是乡野平民百姓。
      在司马家在此建府之前,这个庄子的人更少,统共只有二十来户——留下的都是大胆的,别的胆小的早就跑到外面去了。
      因为庄子东边紧临着乱坟岗,传闻在以前,有个大户人家被仇家寻仇灭门,事后一百来口就埋在了这个岗子。因怨气不散,每逢月圆之夜,有百鬼结伴夜行出没作祟。据说有人曾在夜里看见过,传的绘影绘声。

      司马懿偏是个不信邪的——这些个子虚乌有捕风捉影之事,去吓吓个把小老百姓也就罢了。他年近七旬,活了这么大把年纪,什么没经过见过。他自己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以前征战辽东时,曾下令把公孙渊叛军七千余众堆尸作塔,筑成“京观”,令远近闻风丧胆。
      别说世间没有鬼,就是有,他也不放在眼里。这乱坟岗充其量不过百只鬼而已,千鬼万鬼他都不怕,还在乎这区区百鬼不成?

      后来,在司马懿的一力坚持下,一家子就选在这枕水庄建了府。位置恰恰就靠着乱坟岗。

      这座府邸从外面看比较素朴,并不豪奢,占地却不算小。司马懿与四位夫人共育有九个儿子,十几个女儿,可谓人丁兴旺。随着子女相继长大成人,添子添孙,原本不算小的大宅子渐嫌拥挤。
      于是在明帝太和年间,又在老宅基础上进行过两次扩建,新添了几座住宅院落,另在后院深处起了座藏书楼。渐渐成了今日纵向七进的庄园式的大宅院。
      因为府的东边紧邻乱坟岗无人敢住,司马懿干脆就住在府内最东边,整个府中靠鬼最近的地儿。
      他住的院子是一座不起眼的一正两厢式院落,门前牌匾上三个古朴的隶书大字“达观居”,意为“达观知命”。

      六月初三,辰时末。书房一角的三足炉里,檀香袅袅,盘旋而上。司马懿正在喝茶养神。
      他方才刚在院子里练了会儿剑,出了点汗,觉得通体舒爽。司马懿颇为推崇华佗养生之法,坚持练了多年五禽操,日练不辍,如今虽已年近七旬,依然身轻体健腿脚利索,耳聪目明行动灵活,完全不像年近古稀之人。
      与鬼为邻住了多年,看起来依然精神很好。与鬼斗,其乐无穷也。

      四年前,司马懿被人合伙儿摆了一道,明升暗降,成了太傅。一时看热闹看笑话的比比皆是。

      当年,在明帝驾崩,小皇帝曹芳即位后的次月,一众幕僚献策曹爽,上表奏称司马懿劳苦功高,功勋赫赫众望所归,却屈居于大将军之下,于情于理不合。论其功绩,当升为大司马。
      在魏国,司徒、司空、太尉为三公,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大司马又位在大将军之上,统管军政大权,位居人臣之及。
      岂料,司马懿荣任大司马的诏书颁发没几天后,尚书台却在数日内连连收到上书。这些奏书内容大同小异,皆在关心司马懿的身体——言称自曹魏立国以来,前后三任大司马曹仁、曹休、曹真均因才高于世,无一例外均遭天妒,以致英年早逝,享年不寿。而今,司马懿已年逾花甲,其康寿之事非同小可,不容疏忽,怎宜再担任大司马?万一惹了“天妒”可就麻烦了。
      为防天有不测,相较起来,清闲的太傅一职显然更利于益寿延年啊!……

      对于曹爽那些幕僚谋臣们前后一番演戏操作,精于世故的司马懿自然是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论演戏,他可是旁人的祖宗。
      不过,识时务者为俊杰。人生在世,做人做官可不能没点儿眼力架儿,该夹尾巴时就要夹尾巴。
      于是,在仅仅当了短短几天大司马后,在一片颂扬赞声中,司马懿又从善如流地当起了太傅。
      非但如此,回到府上后,他还将自己的书房更名为“颐年斋”,取其“颐养天年”之意,乐呵呵地亲自题字挂了上去。

      这几年,在外面的一片嘲声中,他似乎是真打算就此安享晚年了。平时闲来无事就去府中的藏书楼里看看书,偶尔也在花园和花匠园丁们一起浇浇花弄弄草,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
      至于外面那些传言,司马懿听了也是一笑置之。世人两片儿嘴,听风就是雨,说就说了,又不少块肉,随他去就是。

      用过早膳后,临出门之前,司马师、司马昭一起进颐年斋给父亲请安。司马师提起早朝时之事。
      “嗯?”司马懿略一皱眉,正掀起青瓷茶杯盖子的手顿了下。
      缕缕白气从盖子缝隙里钻出,袅袅散开。

      “你方才说什么……”
      司马师便将早朝时曹爽奏请西征伐蜀之事又简要重复了一遍。
      “愚蠢!”司马懿冷哼一声,将手中茶盏一推,茶水溅出几滴,晕染在案上。
      “父亲息怒。”一旁的司马昭从袖中摸出帕子,躬腰将桌案擦拭干净。

      司马懿站起身,背着手在书房里来回踱了两圈儿,抚须沉吟片刻,渐渐镇定如初。
      “群臣有何反映?”
      “除了一些尚未表态的老臣,邓飏、曹羲、曹训、毕轨、李胜等曹党之人大都当场表示赞同征西,那个邓飏尤其高调。”司马师回道。
      “看来,他们到底是沉不住气了。”司马懿蹙着眉,复又撩袍坐下,食指中指微曲,不停地敲击桌案。

      去年,西蜀将大部分主力军自汉中后撤至涪城,曹爽诸人便认为有机可乘,欲将此当成建功立业树立威望的大好机会,想法未免太过天真可笑了!
      仗要是都这么好打的话,四海早就平定了,哪还有日后那么多年烂账?三国间何至于周旋至今?
      司马懿一边摇头,一边冷笑。

      “这回,曹党为何竟如此冒失行事?”司马昭有些不解。
      “还不是他周围那帮人怂恿的,急于建功罢了。一群短视之徒,莫非把战事当儿戏么……”司马懿说着,又蹙眉道,“偌大朝堂,满朝文武,不会都没个明白人吧?”
      “只怕是,即使是心里头明白的,也不敢公开质疑曹大将军吧。”司马昭想了想,在旁答道。

      “是啊,当时我留意观察了下,群僚虽然私下小声议论之人不少,但是几乎没有公开的质疑声。最后,是我二叔先站出来了。”司马师道。
      司马懿点点头,有些感慨:“‘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古人诚不欺我啊。关键时刻,能靠得住的还是自家人。此次你二叔能出来讲话不容易,曹爽可是他的顶头上司。”
      “对了,子元,你可还记得,今日在朝中,都有何人附议你二叔?”
      “附议者廖廖,只有卢毓、王观等几位老臣。”
      “卢毓?”司马懿稍有讶异,随即了然地点点头。
      王观是司马懿提携出来的,一直跟司马氏走得很近,他站出来倒不意外。这回卢毓竟然也出来附议司马孚,却多少让司马懿感到有些出乎意料。

      卢毓在明帝时期曾经担了不少年的吏部尚书,有着“天下座师”之称,掌管天下文士拔举大事。他一贯自视甚高,原先跟哪派都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但是,四年前,少帝曹芳继位后,曹爽为了安插自己人,先是将卢毓官升一级,调作闲职尚书仆射,后又任命何晏取代卢毓担任吏部尚书。由于卢毓对此心怀不平,后来又干脆将他调离朝廷中枢尚书台,迁为廷尉。
      无端被人耍弄暗箱操作一番,卢毓怎甘心咽下这口气?论资格,他也是几朝老臣了。对曹爽这番明显偏袒亲信,有失公允的安排,卢毓一直如鲠在喉,有些耿耿于怀。

      “卢某此人,日后或可为我所用。”司马懿拈须微微一笑,“自今日起,你们在朝中或是别处什么地方见到卢大人,都要多留些意,要格外加倍殷勤招呼着。”
      “为何?”司马师不解。
      “他是读书人出身,好面子,就吃这套。对有些人,面子比银子重要。”司马懿说着,以中指轻轻敲击着桌案,一下,又一下。
      这个无意识的小动作,通常在他动脑思考时才会出现。

      “还有,子元,你今日在朝上不曾开口与人争执什么吧?”
      “不曾。”
      “嗯。千万切记四年前的教训,切莫在朝中当众与人争执动手。一时冲动,逞口舌之快和拳脚之能,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让事情更加陷于被动。”司马懿叮嘱道。
      “儿谨记父亲教诲——那,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急什么?”司马懿端起茶盏呷了口茶,“记住,遇事一定要沉得住气。心,要善隐;动,要择时。”

      司马师点头会意,说着又想起了什么:“对了,还有一事,夏侯玄从长安回来了。”
      “哦,太初回京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鬼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