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浪尖 ...


  •   七月骄阳似火,魏宫太极殿同样热火朝天。
      一个月的期限已至,围绕着征西和雍凉都督人选,群臣争得难解难分。

      雍凉位置举足轻重,历来为魏国西线屏障。
      魏国军备防线主要包括西、南、东、北等几条防线。其中,西线作为魏、蜀作战前线,位于雍凉、陇右一带,地形奇险,尤为重中之重。
      数年间两国屡次交锋,对手前有诸葛亮、后有姜维,战事多年连绵不断。
      曹家老一辈中有不少能征惯战的老将,以前主掌西线的雍凉都督均为曹魏宗亲。文帝曹丕时期,由大将曹真、夏侯楙先后督雍凉诸军事。到了明帝曹叡时期,老人多半故去,新人又青黄不接,因宗亲中无人可用,曹叡走了招险棋——冒险启用司马懿到西线驻守,长达七八年之久。
      司马懿也正是借抗蜀在军中积累了些资本威望,并借此在关陇培植了郭淮等一批亲信。
      到小皇帝曹芳继位后,派四朝元老赵俨任征西将军,都督雍凉二州至今。西线环境颇为苦寒,赵俨率部驻守边关平息流寇诸多辛苦积劳成疾,自去年开始,因年纪老迈精力难继,连上几道表奏,请求告老返京。

      何人可代赵俨?
      众臣推举人选主要有几人:中领军将军曹羲、中护军将军夏侯玄、雍州刺史郭淮。

      曹羲是曹爽二弟,为人憨厚勇武,而且颇讲孝悌。往年他们父亲曹真在世时,家风甚好,称得上父严子孝兄友弟恭。曹真逝后,曹羲一直视兄如父。近年曹爽有些骄纵奢侈,曹羲也经常好言规劝兄长。在曹家几兄弟中,曹羲算是较能干的一位,掌管禁军也颇尽心尽力。
      问题是,中领军将军和征西将军属于平级,若是曹羲调任,中领军便要再重新考虑人选,这么一来,要动的人可就多了。
      而且中领军对曹爽极其特殊,是曹爽手中至关重要的第一张王牌。曹爽自然不肯轻易放他出去。

      除去曹羲外,还剩下夏侯玄、郭淮。

      郭淮是太傅司马懿一力举荐的。
      司马懿一改往日的低调做派,极力主张用临阵经验丰富的郭淮主持西线大局。
      他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为其据理力争。称郭淮一直是西线老将,熟悉兵书战策,而且长年在雍凉一带任职驻守关陇,相当熟悉当地的风俗地形,用其带兵征西再合适不过。
      司马懿说的这些倒也所言非虚。近几年,赵俨都督雍凉期间,由于年纪和身体原因,西线的不少军务实际上都是由雍州刺史郭淮代其打理。
      而且这些年,尽管郭淮在西线不少辛苦,在安抚羌胡、镇压叛乱上也多有战功,却未得以升迁——这对一名功劳苦劳兼有的老将而言,于情于理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司马懿大力推荐老部下郭淮,旁人都不感到意外。惟蒋济听得有些一头雾水。
      明明前几日在蒋府办满月宴之时,司马懿曾过府拜访蒋济,表示看好夏侯玄主持雍凉。怎么如今又临时抛出个郭淮?
      看司马懿煞有其事唾沫直飞的样子,还争论得挺起劲儿,又打什么算盘呢?
      蒋济有些疑惑了——用脚趾头想想也该明白,曹爽等人怎能同意用郭淮主掌西线?众所周知,郭淮是司马懿的心腹,二人一直关系匪浅。正因为此,曹爽及其幕僚必不放心重用郭淮此人。

      蒋济原打算举荐已故同僚旧友原司空陈群之子,现并州刺史陈泰。此人有勇有谋行事低调,口碑也不错。若是举荐陈泰,既避免了朝堂纷争,也成全了故人之谊,不失两全其美。
      不过,看今日这情形,他又将话咽了下去。暂且等等再说吧。

      围绕着是否擢用郭淮,两位辅政大臣意见相左,相持不下。
      曹爽及其亲信防着司马懿;司马懿又岂甘坐视曹家兄弟染指关陇?——早些年,司马懿在关陇辛苦经营多年,后来虽然离开了西线,他当年培植的那些军中骨干却大多还在,影响犹存,自然不肯将自己经营多年的地盘拱手让人。

      众僚也是各怀心思你一言我一语,貌似各有各的理。两派议论纷纷,在朝堂唇枪舌剑,身处漩涡中心的夏侯玄却始终未发声。
      他眉头深蹙,不对?最初议事时,伐蜀征西和雍凉都督人选是两码事。怎么议着议着,风向渐变?——似乎两个问题归为一个了,意即都督雍凉必要率兵伐蜀?
      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也是一直反对的……

      但,若是征西在所难免的话,既然两派议论激烈分歧颇多不可调和,为何不另择他人?
      思及此,他出列启奏道,“启禀陛下,若是定要征西,臣荐举一人,毌丘俭如何?……臣执掌京城护军几年,虽在守城之道上略有心得,但若论驰骋疆场征伐天下,我远不及他。”

      “毌丘俭?”
      “毌丘俭的确骁勇善战。景初年间,老臣曾同其一起征讨辽东公孙渊,收复辽东。此人颇有大将之风,可独当一面。”司马懿当即出列禀奏,“只是他远在辽东,且辽东形势未明,高句丽东川王又贼心不死,意图觊觎我朝疆土,需其镇守一方,暂时无人可代。”
      “臣赞同太傅之言,毌丘将军虽然勇猛善战,但眼下辽东未定,临阵换将似是不妥。”曹爽也随即附和道。
      刚才争辩得难解难分的两位辅臣罕见难得地同声同气,步调一致。

      各方比较来比较去,剩下唯一合适的人选,似乎只剩下中护军将军夏侯玄。

      夏侯玄在明帝曹叡一朝备受天子挤兑,只担了些无关重要的冗官。他的功绩主要在主掌京城护军以来。
      中护军与中领军同属魏室中军系统,护军将军带重兵把守着皇城门户,并且执掌武官拔举大权,历来一直是众武将眼中的“肥差”,最能浑水摸鱼捞油水。
      夏侯玄接管中护军之前,护军中盛行卖官鬻爵之风,而且生意颇兴隆。

      往年每到开春之时,中护军进行武官拔举之前,是武官买卖的“黄金月”。护军衙门外的巷子里,一派热闹非凡、供需两旺的怪异景象。
      “来瞧一瞧看一看!开卖了开卖了,又卖了!”
      “绝对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啊!牙门,千匹帛;百人督,五百匹……”
      “百人督四百五怎样?”
      “一口价!保证货真价实,一手交银一手交物,银钱一交,您可就是官爷喽。”
      “小哥瞧瞧这边,良心卖家,信誉保证!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中护军衙门前整日里一片人声鼎沸。
      不仅有各色二道贩牵线人在衙门前大声吆喝叫卖,更有那些想谋个一官半职的武夫们四处转悠找机会。附近的老百姓们都看呆了!

      在夏侯玄之前,护军将军正是“哈哈候”蒋济。这位精滑世故的四朝元老,愣是厚颜无耻地把武官拔举做成了人尽皆知的买卖,任买官卖官明码标价,明目张胆堂而皇之!
      虽说种种怪诞乱像,也未必就是由蒋济主事中护军之时开始,但其对此置之不理,甚至一味放任纵容,致使买官卖官之风在中护军日趋恶化,人皆鄙弃,却是无从否认之事实。

      所以,在正始之初,夏侯玄接管中护军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着力肃整军纪,遏制买官鬻爵之风。
      鉴于以前的情形,买官卖官双方先由中间人牵线,经手的几道中间人都要拿银两收好处,再看银子下菜,将人“荐举”安排到各营。若要杜绝此风,便要追根溯源,从武官拔举制抓起。
      夏侯玄主事后,先是禀奏朝廷,摒弃武官荐举制,改为“审官择人”新制。按照护军各营武官职位之需缺,定期举行考试,再从中择优选材。夏侯玄亲自任主考官,考校武官的武艺、品行等。
      经一番整顿后,中护军一扫积弊,军心明显大振!新制实行之后,乌烟瘴气多年的京城护军,终于变得井然有序,焕然一新。

      朝中有目共睹,自夏侯玄主掌中护军以来,几年来兴利除弊,兢兢业业常备不懈,去除旧制种种弊端,各方无不赞服。

      各派在朝堂几经拉锯后,夏侯玄似乎成了唯一不二的征西将军之选。
      此次征西,原是由邓飏、李胜等人极力撺掇曹爽促成。此时见众人都在推举夏侯玄,更是不遗余力地要将其拉到征西这条船上。

      “众望所归”的夏侯玄,就这么被推至风口浪尖!……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9章 浪尖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