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 25 章 ...

  •   立冬之日,东汉史上第一届“子师杯”全国围棋大赛拉开帷幕。洛阳作为国都,自要担起全国表率的角色。大清早地,南北大街的“方圆雅舍”已是人头攒动。城中文人雅士、乡绅贵族,不管懂不懂棋全过来凑个热闹。据说陛下要亲临棋苑,开坛祝祷。

      围观人群里除去想看棋的,也不乏想吃瓜的。民间消息早已传得沸沸扬扬。洛阳赛区的代言大统领,正是常山赵子龙。

      “他是……陛下的男宠,赵宿卫?”

      “嘘。好像现在不是了。现在是吕宿卫。”

      “哪个吕宿卫?”

      “董太师的义子吕布,吕奉先。他还被封了爵。海王吕布!以前赵子龙可没有封爵。谁更受宠,一目了然。”

      “我听说赵宿卫因没封爵恼羞成怒,索性不住陛下身边。现下投了太师府。”

      “你们不懂吧?赵宿卫叫以退为进。你道那海王真的比赵宿卫俊?不见得吧。全是董太师替他儿子运筹帷幄。赵宿卫去傍太师府,那才叫一个高明。”

      闲言碎语听不尽。棋苑的仪式台上,赵云站在寒风里静候皇辇驾临。

      他已经有十来天没见着刘辨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十几天不见,赵云感觉自己老了十几岁。

      他有些后悔当初听信中常侍的提议,瞒着刘辨跑太师府上当内应。

      当初中常侍言之凿凿:“老乡啊,董卓指名要你,你不走可叫陛下为难。你去太师府上,咱们还能多个帮手。”

      赵云便去了。假意奔着太师的丰厚赏赐前去。去到府上才感觉不对。董太师终日晾着他,吃的喝的没亏待,什么活也不叫他干。他住的宅子里安插着好几个眼线,专门用来盯着他,想传个消息都难。

      赵云愈发担心宫里的情形。吕布会不会欺负刘辨?师弟会不会被海王骗到?董太师把吕布派过去会不会也是卧底?赵云细心地留意着宫里宫外的各路小道消息。有一天听到袁府中传来什么陛下跟袁绍有染,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夜袭袁府把传谣者从床上拖起来一阵毒打。

      也就那夜赵云的胳膊中了一箭。旧伤再添新伤,到现在金疮未愈,在冷风里犹感疼痛。

      等他看到吕布和刘辨同乘一车来到现场,只觉得胳膊更痛了。

      刘辨习惯性地站在车前向万民挥手。待转过身见到赵云,刘辨的手僵住了。

      刘辨昨夜瞎想八想难以入眠。想来想去无非就几样无聊的东西:

      要是赵云冲他笑,他也要冲赵云笑,然后抓住他的手,最好能叫赵云抱抱他。
      要是赵云没什么表情,他就逗赵云笑,然后抓住他的手,最好也能叫赵云抱抱他。
      要是赵云生气……

      每回想到这就打住,又重头开始想。刘辨实则很怕赵云向他投来带着敌意的目光。他不相信赵云对他的好都是装出来的。

      刘辨是真心想待赵云好的。起初他只想做些补偿,后来慢慢地发觉子龙性格好、又肯替他跟吕布打架,特别是把一本正经的赵云逗得耳根发红更是最叫人愉快的时候。刘辨已经做好跟赵子龙共度一生的准备了。

      谁想赵云傍上董卓那棵大树,头也不回地走了,一点没有留恋的心思。今天赵云的目光更是不友善极了。

      刘辨看着衣甲锃亮意气风发的赵子龙。默念,他早晚要成为东汉末年的传奇战将,不会变成朕塌上的皇妃的。

      难过过。

      皇帝把头扭开,强迫自己不去关注赵云,径直走到祭台当前正中央,接过太史令呈上的三根高香,只待祝祷上苍庇护。

      总冠名司徒王允得以上台一齐祝祷。王司徒小声提醒道:“陛下,香拿反了。”

      刘辨心不在焉噢噢地应着,眼睛却偷偷右侧台下赵云身上瞟。刘辨同自己较劲。要是能在赵云脸上看到些许愉悦,说明子龙还是不那么憎恶他的。

      赵云随同百官低头默祷,看不出他的喜怒哀乐。

      刘辨还待再看,王允宽大的袍袖挡住皇帝的视线。王司徒冲皇帝深深一拜,“陛下且拿正了。”

      刘辨才记得把香倒过来。太史令双手捧来火盆,请陛下将高香点燃。刘辨定了心神,不再偷看赵云,将手中的高香打横,只待取火祝祷。

      背后传来赵云大喊:“慢来!”

      刘辨动作稍停,但见太史令竟主动把火盆往上抬,点燃了他手中的线香。

      浓郁的二氧化硫气味扑鼻而来。

      他手里的大线香竟藏着火/药?

      刘辨下意识把香往外一抛。

      空中响起几声震天动地的的爆破。直把人的耳膜轰得嗡嗡作响。

      两个高大的身影几乎同时跃至台上,三下五除二地就把端火盆的太史令押解在地。可怜那太史令给赵云吕布一人按住一只胳膊,当场两只手齐齐折断。

      现场的禁卫军才跟着警觉起来,把皇帝团团护住。

      赵云指着已疼得昏厥过去的太史令:“我认得他。当初北氓山上的黄巾军里就有此人。”

      赵云向吕布投去敌意的目光。当初刘辨护送太后灵柩路过北氓山,车队遭到黄巾军余党偷袭。赵云当时还是陈留王府的侍卫,凭着一人一枪护驾有功,才被陛下召进宫里。

      京都重地,哪来的什么黄巾军?所以当时刘辨猜想,十有八九是董卓的人扮作黄巾军有意刺杀皇帝。吕布是董卓的义子,他必定难辞其咎。

      黄巾军本是太平道士领着一群农民起义,文化不高又爱搞迷信,渐渐地干出些吃人采精、阴阳双修的龌龊事情来,等传到河洛一带,黄巾军尽成了妖邪附体的魔头。但听得赵云提到黄巾军,围观的百姓登时人心惶惶急于奔走。

      行刺之事很大,办比赛的事情更大。

      没有比赛,周边卖不出,棋苑不开张,刘辨可是要亏大本。

      反正行刺之人已经昏迷不醒,眼下还是安定人心要紧。

      刘辨把袖子里准备好的小烟花放上天。

      众人再度被爆破声吓着。不过看着天空中五光十色流溢,好看极了。

      刘辨趁机道:“众人莫慌。方才是朕的真龙之气显露,哪里有什么黄巾军?龙跃于渊,人成于文。今年的大赛必将顺风顺水,盛况空前。”

      刘辨再放一束小烟花。这会儿百姓们可算相信陛下是真能操纵“龙气”的,轰然跪倒山呼万岁,呼喊声比爆破声还要响亮。

      赵云关心则乱,不住提醒刘辨:“臣真的在北邙山见过他。他当初就站在西边的山坡,用大红的令旗指挥黄巾。”

      刘辨暂时不想提黄巾军搅得人心惶惶,连忙打断赵云:“子龙你记错了。”

      “末将绝不可能记错。与陛下有干系的每一件事子龙都小心记着。”

      刘辨有点不解。子龙今日怎么那么不开窍?

      皇帝好生劝他:“子龙辛苦了,退下吧。此人吕布拿住就行。跑不掉。”

      赵云不干。北邙山的黄巾军多半是董卓西凉军扮的,吕布跟他们分明一伙的。赵云仍死死按着那人的胳膊,甚至有些想从吕布手底下抢人的意思。

      刘辨这回是真的火大。以前赵云不会这么不听话的,尤其是当着大庭广众赵云绝没有忤逆过圣意。难不成他真的傍上董卓,就自以为翅膀硬了要报仇了?

      刘辨沉下脸:“来人,将赵子龙捆了,叫董太师来认领他。”

      赵云这才回过神。可惜圣命已出,不可能叫刘辨收回。赵云只得松了人犯,任凭禁卫军将自己捆个结实。刘辨已不想同他说话,下了祭台,坐上车辇,回宫去了。

      刘辨的思绪很乱,心里很是惶恐。一旦对某个人不再信任,便会把诸多解释不清的黑锅往他身上甩。

      比如赵云,比如火/药。

      火/药不属于这个时代。按照图书馆系统的检索,成熟的火/药技艺只到唐代才出现。

      刘辨对火药一窍不通。偶然翻到本药王孙思邈的《丹经》,翻译了其中的“内伏硫黄法”,才得了火/药配方的奖励。

      系统君千叮咛万嘱咐,重大发明切勿不要超前泄露,否则会引起历史剧变。刘辨也担心将来的天下大势超出史书把握,便将配方秘藏,只吩咐宫人买来硫磺、硝石、皂角子等原料,自己窝在皇宫的后花园搞发明。

      经过好几次灰头土脸的实验,天子亲制的火/药终于上线。按照孙思邈方子制出的火/药威力不大,声音特别响,刘辨将小半用于膳食馆开张的鞭炮和制作信号弹的焰火,余下大半都叫赵云藏在民间死士的武器库里,以便将来起事还能拿来吓唬人。

      今天太史令交给他的香里,掺杂的就是这种嗓门特大的火/药。但当时若非刘辨机警地丢开,或者换个完全不通火/药的皇帝,估计已给炸毁了容。

      问题的关键是,太史令哪里搞来的火/药?在当前这个时代,除了赵云管辖的死士队,哪里还藏有这种火/药?

      虽说史书和演义的赵云都正到不能再正,谁知道赵云会不会因为给皇帝破了功,从而心怀怨恨黑化呢?

      刘辨越想越不安。

      他实在不该太相信赵子龙的。

      刘辨越想胃越酸。

      赵云真的不要他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5章 第 25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