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成长 ...

  •   子玉终于可以休息放松一下。这些天她有机会了解了这个公司,挺佩服张途远的。她向妈妈说了这个公司的情况,妈妈经历过中西方教育,也因为养育孩子,比较全面思考、对比过中西方教育的区别、利弊,她挺感叹的,也觉得很欣慰,国内已经有人在做这样的事情。她说这相当于在连接中西教育,能取长补短,是一件有利于社会的好事。
      David自从哈佛毕业就进入华尔街工作,他从最低岗位开始做起,在投行摸扒滚打,凭着自己吃苦耐劳和出色的专业能力频频升迁,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行精英,后来几个人自立门户,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常年在世界各地出差,了解各国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各种行业,各类企业。他对一个企业的判断相当有水准,这是他这么多年辛勤努力的成果。首先他会看这个企业所处的行业,行业门槛是什么,门槛高的行业,会排除一大堆竞争者,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华为这种企业,强大的研究能力和密集的资金需求,已经把很多想进入的公司甩在门外。相反门槛不高的行业,他会关注企业管理团队的能力,最重要是老板的能力,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通过有效的管理占领市场,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在中国非常有名的餐饮公司“海底捞”。另外,企业自身定位,产品定位,目标客户定位,等等,都会最终决定其成功与否。
      这次他看完张途远的“思行教育”,觉得不是很能下决心投资。一方面经过几次交道,他很认可张途远这个人,风格稳健,经营思路清晰,下属员工能力也不错,之前的崔小姐,还有后来那个年纪轻轻的唐小姐,都非常出色。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够大,传统上又非常重视儿童教育,这个行业大有可为。但另一方面,公司的财务数据没有他想象那么好看,利润不够厚,风险缓冲能力不足。他感觉张途远象做慈善似的,虽然培训机构给孩子上课的价格是市场化的,但对家长的咨询和培训却是免费的,而且张途远看起来非常重视这一块,张途远解释说这是公司与客户的接口,是吸引客户的成本。但David觉得,营销手段有很多种,通常在公司初期支出会比较大,但应该呈递减趋势,象张途远现在这样做,营销成本根本降不下来。如果张途远砍掉这一块业务,利润将会更符合他的要求。第二个方面他不认同的是,张途远想把培训机构下沉到三线以下城市,他可以预见到这会成为公司的负担,因为小城市的培训单价不高,虽然相应的成本也低,但整体算下来是比较鸡肋的,会降低公司平均利润水平。从他一个投行人的角度,这种生意并不值得投入心血。
      张途远从上大学开始就决定以后要投身教育行业。那个时候他想去当老师,但后来他渐渐明白,就算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他能影响的也只有他教过的学生,几十人几百人,如果他开公司办教育,能影响的人数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他读了很多古今中外关于教育的书,虽然他没有考什么证书,但已经是无冕之王。在他当初设计的公司业务结构中,提供知识培训是为了给公司带来现金流,不能光有梦想没有收入,让大家跟着他喝西北风,这是不具有可行性的。向家长提供咨询和培训才是他真正认为需要做的。一个好父母是一块沃土,能长出参天大树。他经常回想自己的成长,他庆幸自己生命力如此顽强,在那样的土壤里,居然没有长歪,或者枯萎凋亡,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象他。
      培训家长是很难的事情,在国内并没有真正形成共识,这个难度远远超过对孩子的培训。他遇到过不少父母,多数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孩子出现较大情绪问题才会向他们求助。家长们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总是哭诉他们有多爱孩子,付出了多少,而孩子们不听话,不领情。
      张途远公司总部对培训机构的老师有定期的常规培训。他在摸索家长培训的过程中,去听过很多有名教育专家的课程,读过很多国内外资料,最后形成了他自己公司的培训教材。他第一个问家长的问题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了解自己吗?”这需要勇敢的、真诚的看往自己的内心。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是最深远的。然而家庭教育中,语言教育是最弱的,孩子们听不懂大道理,父母言传身教才是最有效的,会润物细无声的进入到孩子们的骨子里和灵魂中。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自己言行不拘小节,情绪不受控制,却一遍一遍对孩子重复大道理,结果孩子一遍一遍犯错,最后父母情绪失控打骂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便爆发了,全部打包回赠,双方都痛苦不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