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07 ...

  •   七十年代物资匮乏,就算在大城市,有些紧销物资要想买到手,都得头天晚上就去排队。

      百货大楼的有些柜台,常年装着铁围栏----不是铁的,容易被挤坏。

      别说电视机、洗衣机这样的大件了,就连床单、毛线、布料、皮鞋等等,来了新货,都会引起轰动。还没开门,外面已经是人山人海;开了门,群众一窝蜂的往里挤,柜台挤塌了、人挤伤了之类的事情,经常发生。

      婶婶说这些都是好东西,一点没说错。

      “咱家斜对门的老徐家,就一个闺女,宝贝得不行,闺女就要出嫁了,想要块香胰子,要两块颜色鲜亮的好布料,死活就是买不来。”婶婶一边帮着常翠把东西搬到里屋,收藏好、藏好,一边喜孜孜的说着话,“老徐家儿子多、壮劳力多,有几个还会干泥瓦匠,要是你肯给香胰子,再给块布料,老徐家肯定愿意出人出力。”

      “那敢情好。”常翠想到自己的新房子,心里热呼呼的,“东西这么多,咱们自己也用不完,均给他们也行啊。婶儿,你把东西分开放,咱们自己用得着的,放这边……”

      “咱自己不用。”婶婶是从旧社会苦过来的人,吃苦受累都习惯了,特别节省,“婶儿知道你心好,孝顺,我和你二叔都老了,啥好东西给我俩也白瞎了,不用。”

      常翠还想劝,婶婶堵住她的嘴,“你往后还要养叶儿呢,能多攒点,就多攒点。你一个女人,养孩子是容易的?”

      把东西全都藏好了,婶婶才满意了,“这会儿家里没人,就咱俩知道。回头啊,除了你叔,谁也别告诉。”

      婶婶大半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好东西,大概是太兴奋了,话比平时多,唠叨了好一会儿,常翠都插不上话。

      婶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忽然拉起常翠的手,苍老的、满是皱纹的脸上,神色异常郑重,“翠啊,一定不能露富!记住了,可不敢露富!”

      “我记住了,婶儿。”常翠知道婶婶是一片好心,满口答应。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

      七十年代,大家伙都穷,常翠一下子得了这么多好东西,要是让人知道了,说不定会眼红嫉妒,生出是非。

      好事接二连三。这天,韩白义亲自登门,把常翠和韩叶的口粮给送来了,“大人一百斤细粮,两百六十斤粗粮,孩子减半。这是你和叶儿母女俩的口粮,老韩家不刻扣。”

      “谢谢白义叔。”常翠是真心感激,“老韩家还是好人多。”

      韩白义摆摆手,连脸上的汗也来不及擦,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韩队长还是讲理的。”婶婶把粮食帮着收起来,“我听你说了王桂花往粮食里搀土疙瘩的事,我恨不得找上门打她一顿。那是粮食啊,粮食能随便糟蹋?天打雷劈!”

      韩白义才送过粮,唐老九就来了,“你一个女人家离婚带娃不容易,韩家不给你粮食,唐家给。”

      唐老九可就大方了,送的全是细粮,有白面,居然还有大米。

      七十年代的中原地区,大米不常见。

      对于青池子公社的社员来说,大米饭和肉一样难得。

      常翠见唐老九这么守信用,其实有一点意外。

      唐老九属于群众口中的混人,名声不算好,没想到说话还能算话。

      唐老九既然有这个优点,常翠觉得应该奖励,“唐九哥你可太客气了,连大米都送,这怎么好意思?对了唐九哥,有瑕疵的布,收购站要吗?”

      唐老九点头,“要,当然要。”

      现在物资短缺,有瑕疵的布在农村也是畅销的,不愁卖。

      “邻市刚成立了一个布厂,经验不足,颜色不均匀,但质量还行。”常翠把地址告诉唐老九,“才成立的新厂,销路还没打开,布卖不出去。你要是上门买,肯定能便宜拿下。”

      唐老九开心大笑,笑声隔着两条街都能听到,“拿下,一定拿下。”

      唐老九不无得意,“我来给你送粮,八哥还说傻。我怎么傻了?你这个消息,至少值十倍八倍的大米白面。我来对了,好人有好报!”

      唐老九蹬上自行车,挥手道别,来去如风。

      常翠目送唐老九离去。

      唐老九来送细粮,是想做“好人”,结果从她这里得到了一个有价值的消息,便觉得这是“好人有好报”。

      好人未必有好报。前世常翠在韩家做牛做马,又得到了什么?

      这天晚上常翠动手做饭,熬的大米粥,蒸的花卷,白菜豆腐炖粉条,还有一人一个煮鸡蛋。

      所谓花卷,就是一层白面一层玉米面,卷起来的。没有纯白面馒头好吃,但比纯玉米面的细腻多了。

      孩子们吃的很满足。

      尤其是煮鸡蛋,平时吃不到,孩子们小口小口,跟舍不得吃一样。

      其实七十年代初期,已经能吃上饭了,不过吃得不好,粗粮多,细粮少。

      城里吃供应粮的,也只有百分之三十的的细粮,粗粮占到百分之七十。

      韩叶拿着个剥了壳的鸡蛋,笑成了一朵小花。

      “叶儿这么喜欢吃鸡蛋啊?”常翠看着女儿的笑脸,心都化了。

      孩子开心的点着小脑袋,“喜欢呀,可喜欢了。妈妈,在爷爷奶奶家,只有韩树能吃煮鸡蛋,在外公外婆家,我也能吃。”

      常翠又是心酸,又是内疚,“妈妈以后好好挣钱,叶儿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韩叶嘻嘻笑,“只要不是韩树一个人吃就行。”

      孩子要求不高,也没想天天吃好的,只要不是韩树吃着、她只能干看着,就行了。

      “姑,你别走了,天天住我家吧。”常诚的儿子常小宝,吃完鸡蛋,小嘴一抹,站起来大声的邀请。

      常诚乐了,“你个臭小子,你是想姑姑天天给你煮鸡蛋吃是不是?告诉你吧,就这一回,天天吃那是不可能的。”

      常小宝失望的坐了回去,长长叹气。

      他叹气,大人们却都笑了,“臭小子想得倒美,好东西能天天吃?”

      常翠笑着解释,“姑姑要修房子了,得靠大家伙帮忙,这是提前请客。”

      “修房子喽。”孩子们开心的鼓掌。

      修房子就是请人干活儿,请人干活儿就要吃好的,还要放鞭炮、洒喜糖,孩子们当然喜欢了。

      李樱桃趁机提出来,“翠翠,我娘家兄弟会泥瓦匠,让他来给你帮忙吧?你管三顿饭,一天再给五毛钱就行了。”

      “你可真敢说。”常诚听不下去了,“咱村修房子都是管两顿饭,哪有管三顿饭的?还要一天五毛钱,五毛钱顶上四五个满工分了。”

      常翠不想让常诚、李樱桃夫妻俩因为自己的事吵架,“二嫂,真不好意思,你也没早说,这泥瓦匠我已经找好了。”

      “你找的谁?”李樱桃不死心的追问。

      常翠想了想,老徐家好几个兄弟都会泥瓦匠,又急需香皂、布料等做陪嫁,来帮忙修房子应该是没问题的,就说道:“就斜对门的那家。他们离得近,是邻居,已经开口了,再反悔不好。对不住了啊二嫂。”

      李樱桃勉强笑了笑,“这有啥对不住的。我也是想帮你的忙,翠翠,我可不是想沾你光的。”

      “我知道。”常翠一脸诚恳,“二嫂是一心为我好。也怪我,定了泥瓦匠,却忘了跟二嫂说一声。”

      这个小风波就算过去了。

      晚上常翠由叔叔婶婶陪着,去了趟老徐家。老徐家听说常翠有香皂、皂盒,还有大红色的布料,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咱们有的是力气,技术也好,肯定把活儿干好了,干漂亮了。”

      青池子公社离砖厂、水泥厂不远,东西买好,借个平板车,多拉几趟就拉回来了。

      徐家几个兄弟技术不错,又踏实肯干,房子修得又快又好。

      四队姓常的社员多,一队姓韩的社员多,青年人闲下来,有不少自愿过去帮忙。

      自愿去帮忙的这些人,不用给工钱,但是得管饭。

      常翠请马金凤帮忙做饭,马金凤手脚麻利,给常翠帮了大忙。

      常翠要添几件新家具,常喜有一个小学同学是木匠,找木匠的事就归常喜管了。

      李樱桃私下里问过马金凤,“你给翠翠帮忙,翠翠给你多少钱?”

      马金凤诧异,“给亲戚帮忙做个饭,还要钱?”

      李樱桃就心安理得的啥也不管了。

      常翠都不给钱,白使唤人,也就马金凤那个傻子才肯干。

      常诚从地里回来要去帮忙,李樱桃常常把他拦下来,不是让他干这个,就是让他干那个。

      傻鱼天天来。

      他有点傻,但力气大,只要耐心教会他,他干活是一把好手。

      常翠每顿给他两份饭,一份是傻鱼的,一份是傻鱼妈妈的。

      傻鱼妈妈在吃药养病,自己做不了饭。

      傻鱼高兴的接过饭,就回家了,和他妈妈一起吃。吃完把碗拿回来,继续干活。

      人多力量大,半个月左右,房子就修好了。

      正房三间,一明两暗,在院子里又修了厨房和厕所。

      房子修好后,晾了几天,常翠开始搬家具。

      她带叶儿去看新家,“这是你的小床,以后你愿意自己睡觉,就睡小床;不愿意一个人睡觉,就和妈妈一起,好不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007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