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1、武三四 ...
-
五行历二百七十一年,木族统一。
火族最后的残余被赶至极南蓬莱岛,土族依旧占据极北苦寒之地。
除此以外,天下尽归木族。
木族改族为国,号秦。
秦历二十三年,族长秦百战逝世,其子秦顺民继位。灵心封赐大公主。
二世好大喜功,兴土木,施苛政,天下苦不堪言。
秦历三十一年,二世薨,幼帝秦楚袭位,灵心辅政。
及三世年长,性情迥异于初。
三世秦楚分天下人为三六九等,上等人享供奉,下等人苦劳役,期间者自力更生。
灵心劝谏。
三世道,当年为木族一统天下出力之人皆有功,他们的后代是为上等人。当年阻碍木族统一天下之人皆有过,他们的后代因此是下等人。上等人奴役下等人,这样以后就不敢再有人不利于秦了。
灵心明悟三世遵赏罚,自己遵公平。
道不同不相为谋,遂弃权离宫隐居。
秦历四十三年,天下大乱,各地揭竿而起,尤以南方火族叛军为甚。
秦军余威尚存,对付普通叛乱自然不在话下,唯独数次折戟于火族余孽之下。
传言火族当代族长赵龙兴已将火之书功法修炼至大成,神功盖世,天下无人能及。
次年,灵心出山,率领秦军二十余万南下平叛。
大军春发秋回,回来时只剩下不到十万,灵心亦身受重伤。
火族叛军溃散,赵龙兴生死未知,仅余千人逃回蓬莱岛。
经此教训,三世秦楚稍有收敛,然而秦国国力日下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灵心独上土族求灵药后土丹。
土族族长慑于大公主威压,为使族人免遭劫难,固弑独子而献丹。
灵心重病恢复,向对方问计道,三世只知自己吃喝玩乐,却罔顾天下之人,我想找人取而代之,族长可有合适人选?
土族族长道,三世为一己之私欲祸乱天下,惹得民不聊生,四处动荡。我听闻唯独怀王治下潼地向来太平,大公主或可一试。
灵心离开之后,土族族长秘密南下觐见三世。
灵心微服入潼地,发现潼地之人尽皆信奉长生教。
长生教以怀王为上,供奉大公主灵心,称其为不灭灵人,虔诚供奉者可于来世得永生。
教中同样以怀王起自上而下分为三等人,上者宣扬教义,获得供奉。中者以手艺为生,自给自足。下者为奴为婢,做牛做马,宛如牲口。
下遵上命,无敢不从。
长生教在潼地发展已逾四十余载,两辈人的教化之下其教义早已深入人心。
灵心心中诧异,潼地下等人的条件分明比别处的平民更加水深火热,但却当真如土族族长所言无一人反抗。
灵心见怀王,后者自得其以长生教愚民之策。
灵心则以愚民则国弱鄙之。又举例愚民之策好比不断增高堤坝来阻挡洪水,看似滴水不漏,实则越聚越多。有朝一日人民的不满宣泄出来,那才真是一溃千里,再无丝毫转圜余地。
怀王闻言不悦。
灵心向三世讲述了自己在潼地的所见所闻,认为虽然如今潼地看似太平,实则暗潮汹涌。而且在政教合一的情况下,百姓只知有怀王,而不知有秦楚,这对于秦国的稳定也是一大隐患。
三世对后者深以为然,几番思虑之下决定让灵心取怀王而代之。
灵心以不灭灵人大公主的身份再临潼地,潼地万人空巷,百姓纷纷来到路边,只为一睹永生者的尊容。
交接完毕,灵心对属下百官道,长生教虽以我为信奉,但我观其教义并不真实,且于下等人太过残忍,因此有意废除,在座的诸位有谁可以帮我做这件事的?
灵心一连问了三遍,堂下众人全部噤声。三遍之后,才见末尾处有一其貌不扬之人排众而出道,大公主此举,有几成是因下等穷苦之人而为之?
灵心答,十成。
对方颔首道,既如此,杜宁愿为大公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灵心欣然问计于杜宁何以废掉长生教。
杜宁反驳道,长生教只是工具而已,工具没有好坏之分,只看使用它的人心术周正与否。怀王先前用其愚民,如今工具的主人变成了大公主,大公主只要使用得当,未必不能用其智民。既然如此,又何须废掉呢。
灵心想了片刻,点头称是。
入主潼地之后,灵心重用杜宁,惹得周遭之人侧目不已。
杜宁反而不以为意,他让灵心派遣德高望重有学识之人深入到下等人中实行教化,又重新修订了自上而下统一遵守的律法,规定上等人既不得奴役下等人,也不得歧视中等人。
杜宁又劝灵心在官员的选择上实行推举与监察制度。各地每年向灵心推举当地有学识之人为官,以其优劣作为官员考核的标准之一。同时对于现任的官员进行严格监察,有行贿贪腐者罪罚,无作为者罢免。
杜宁上位之后,各种革新的政策频频而出,对于这些政策,灵心大多选择了接受。
因为长生教的影响,百姓对于灵心有着天然的信任,新政也因此得以迅速推广。
只是朝堂上的官员多有不服,常常向灵心抱怨新政的弊端和杜宁的跋扈。
灵心召见杜宁,忧心道,当年我跟随二哥四处征战时,他曾经告诉过我,为将为帅者,一定要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如今你我实行的新政,在朝堂上得到了许多人的反对,而坚定的支持者几乎不到一手之数,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太过于专断独行了呢?
杜宁道,与敌国为战,大家的想法都是战胜对手,凯旋而归。此时利益一致,上下一心,当然可以集思广益,听取众人意见。
如今我们为了使下等人免受压迫,替他们找回自己的权利,此举必然损害了原先上等人的利益。上下利益不一致,他们才会反对我们的新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要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心才对。
灵心弄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终于不再困惑。
从此之后,灵心与杜宁一样不再理会周遭的闲言碎语,一心一意推广新政,对于杜宁的献计献策也更加重视起来。
新政在中等人与下等人中见效极快,在上等官僚中却见效甚微。
灵心深知上行下效的道理,他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在生活上则极尽节俭之能事。这么做只希望能够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影响到属下百官。
杜宁为灵心推举了两名官吏,一个叫樊波,一个叫子匀。
灵心拜访樊波时,见对方衣着普通,居所简陋,待民犹如亲友,心中颇为欣赏。
拜访子匀时,见对方衣着华丽,府邸奢靡,待民冷淡严厉,心中大是鄙夷。
杜宁见状,不平道,樊波为人和善,同情下民,因此极力约束手下不得扰民。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常常与最困难的贫民同食同宿。在其治下,几乎再无贫民。因此樊波颇受治下之人敬爱,这是当官之人很重要的能力。
而子匀家族三代行商,他在其治下大力推广鼓励商业,使南北互通有无,既方便了整个潼地之人,也使其治下的人民成为了整个潼地最富裕的一批人。
因此子匀为人虽然严厉,但其治下民众无一不敬重他,在我看来他的为官之道甚至还在樊波之上。
但如今大公主仅仅因为看到服饰住宅这种表面上的东西,而不是深入探查对方到底做了哪些实事,就直接以自己的好恶轻易给别人下了定论,这实在是一种懒政的行为。
如此一来,下面的官员都只会为了迎合您的喜好来做足表面功夫,反而会因此忽略了那些真正做了实事的人。
灵心点头称是,复拜访子匀,听闻其为官之道,再无丝毫轻视之心。
灵心以之为戒,从此考察官员,务求深入详尽,绝不只看表面文章。潼地官场的贪污腐败,怠政报团之风渐渐得到肃清。
潼地实行新政后的第一年,再也没人能在人群中区分出对方是三等人中的哪一等,原本森严的等级制度因此不攻自破。
第二年,官员考核中最重要的一项变成了品行考量,此时官场上的不正之风几乎绝迹。官员一旦勤政,各地的人民也很快变得富裕起来。
此时教化的力量也慢慢突显,民众讲诚信,知荣辱,大家相互信任,已然到了出入不闭户的地步。
第五年,无论庙堂还是民间,再也无人提及长生教,在潼地扎根了半个世纪之久的长生教,就这样随着民智的开启而被众人所摈弃。
人们相信大公主灵心,相信大司马杜宁,相信自己的父母官,更相信自己,但却再也没有人相信永生。
至于来世。
今生便能实现的美好生活,又何须再寄托给来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