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一个男人的失败
BY:梦幻
男人也会失败,而且男人的失败特别惨烈,因为事业和理想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自我实现,人生目标没了,这样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了。
本来这个标题是”一个真正男子汉的失败,严肃剖析悲剧英雄的标杆左龙棠大将军”,后来霸王说了,不让使用这很长很严肃的名字,俺只能给改了,谁让他审个稿也挑剔个半死,偶晕。
《从奴到王——穿越女本纪》,这书里面有一个男配,从头到末了,都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他手中掌握了军队,有文中贯串剧情的兵书,还有细致的观察力与天才的军事谋略,一出场即让剧力磅礡的亮点人物。
左龙棠活着的章节很少,只有几章的分量,可是对于全书的谜团和脉络来说,他的个人影响力和女主的成王发展,有着息息相关、千丝万缕的密切连系。
对于小红来说,左龙棠像是岳飞,就差没有在背后刺上”精忠报国”这四个大字了,此人身为赵国的守边大将军,在都城有子弟兵无数,在军中还有很多袍泽,最有名的当然就是后来出现的男配夏侯捷大将军,而这两人的关系,犹如岳飞对岳云,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对入宼的侵略国家,造成相当的阻遏和威胁。
既然赵国如同南宋,像群友曾经说过的有对应”靖康耻”的”赵怡耻”,赵国王子被强秦皇飞度掠走之恨,想必在这些爱国军人的心中,犹如一根扎得很深的刺,一直在他们心底蕴酿,所以秦国入侵,在左龙棠死后,也就剩下为数不多的将领能够持续抵抗,但是就像夏侯捷这样的殉国良将,也仅仅能在首都支撑一日不到,立即就得面临亡国的命运。
群友也提到,前赵王赵怡被秦国掳走的事件,和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可以相提并论,说到后来,我们也都同意这是很相近的史实,然而回到左龙棠到底像”武英之变”的股肱大臣于谦,还是类似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的”满江红”常胜将军岳武穆,这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讨论。
可是比照起这两个历史知名人物,我却认为还有一个爱国的名将可以比拟,那就是三国时期的魏延。
在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之中,魏延称得上智勇双全,忠心耿耿为刘备打天下,屡建奇功,刘备在汉中称王时,尤其器重魏延,这时为了进行天下三分的隆中对战事策略,魏延被委以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心脏部位,做为蜀汉最重要的后盾。
诸葛亮北伐期间,孔明重用魏延,让魏延立下了许多战功,也使得他一跃成为蜀汉的头号将领,受封的爵位也一直位列赵云之上,不但挤下张飞的位置,还将一众老将如赵云等人瞠乎其后。
在小红的故事之中,左龙棠似乎和这样的魏延不太相似,可是当时年仅二十多岁的左龙棠大将军,有一点和魏延很像,那就是魏延的下场,和左龙棠可以等量齐观。
《三国志》裴注:“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功,累迁为征西大将军。封南郑侯,延每随诸葛亮出兵,辄欲请兵与诸葛亮异道。亮不许,延常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亮卒,长史杨仪按亮成规退军,延怒,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据南谷口逆击仪等。军散,逃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
这段叙述说的是魏延的故事,
对于《三国志》的形容,魏延是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多次提供妙计,成为常胜将军,诸葛亮为人气量狭小、保守细心,所以魏延建议的积极主动的战法,孔明多不采用,导致魏延英雄无用武之地,无法大举向北进发,不然他一定会为蜀汉带来更多功业,也用不着与杨仪那小人相提并论。
《三国演义》就让罗贯中写了个荒唐的说法,讲魏延脑后生反骨,留不得,所以诸葛亮想杀魏延,蓄谋已久。到底要从《三国演义》里谈,亦或《三国志》之角度,这已经相当明显,因为小说中的魏延乃”不得已而杀”,若是以正史而论,就是”莫须,有”的罪名,魏延表面上被按上”不服军令反逆而行”的罪名,实际上则由”军法处置”,因为诸葛亮死亡前后的的蜀汉,”实亦无心再战”,只想偏安汉中,不打算北伐。
以《蜀书》所记载,魏延得到诸葛武侯和刘备的信任,却始终有被孔明猜忌的问题,和他有仇的杨仪,只能算是一个不错的秘书型人才,没有治国才能,由于权力争夺,杨仪担任中军师一职后,”投魏”这样抱怨的话,和积极主张”抗魏”的魏延,产生了实质上的对立。
魏延之后守汉中的将领,全是用魏延的守城方法,连街亭战役后,得到诸葛亮赏识的王平,也不例外,完全参照魏延的军事策略和主张,由此可知,魏延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优秀战略家。
回到诸葛亮的问题,孔明才高自傲,不相信任何人,独揽大权,因此在刘备死后,孔明就和敢作敢为、行事果断的魏延产生芥蒂,因为一山不容二虎,加上杨仪与魏延的矛盾,诸葛亮早就开始算计魏延,这就是酿成悲剧的主因。
诸葛亮本身个性行事保守、完美主义,与魏延的冒险进取不同,之后所以”反”了,应该是他和杨仪意见不合,被杨仪迫”反”,这其实也是想要自保罢了。
魏延和杨仪一向不合,魏延在诸葛亮去世后撤军带的是人数较少的前锋部队,而且向南撤兵,不管是投效北方的魏国,或者想要自立为王,都不可能成功。试想,手中兵力少,能投诚的对象在相反的方向,这是准备要”反”的举措吗?
因此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杨仪害死魏延。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把魏延写成了一个”有反骨”的大反派,使得看演义的读者看到魏延死于马岱刀下,无不觉得痛快。但是看过《三国志》,却因为了解了史实,不由得为魏延叫屈,倒没有人指责当了刽子手的马岱,而是针对“祸首”杨仪和有教唆之嫌的诸葛亮,所以这两人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魏延最后被屈谋反,落得了诛灭三族的悲惨下场,宗族也受到流放,十分凄凉。
这样的故事,不免让我想起左龙棠大将军,左大将军的死表面上固然与赵王赵恬的昏庸和李延明的有关,但左龙棠的个性和失败,却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就和魏延一样。
看小红这文的读者,或许不像咱一样,发现左龙棠死于阴谋下,无不觉得愤怒,却因为了解前因后果,不由得为左龙棠叫屈,没有群友指责这故事里面的阴谋设计者皇天正,小二子那是争霸所图,使点无间道也无可厚非,所以我们已经针对“祸首”赵恬、皇飞度,以及有教唆之嫌的内鬼李延明,进行相当的不满和批判。
诸葛亮做事因为力求完美,一向不敢相信别人,像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就是因为孔明谁也不相信,马谡是自己的人马也就算了,而魏延因为自己的策略不被重用,一直心怀不满,再加上自己性格的问题而遭祸。所以他虽是冤死,自己也要负上最大的责任。
所以《三国志》的评论说得很好:”魏延以勇略任。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另外还有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说的:”文长(魏延)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
左龙棠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那”厥性”,他明明知道势不可为,应该见风转舵的地方,还要硬着头皮,赵王的召唤金牌不该接,这个傻子就接了,最可恨的是他自己明白回去赵国都城,除了自己会被杀,女儿也要送上去当陪葬,真是蠢得透顶!
魏延和左龙棠的不同处很多,但是个性惊人的相似,都对自己太有自信,不愿意提早动手,明明知道领导早有防范,却没有先下手为强,一个忠于蜀汉,一个忠于赵国,明知道国家快要灭亡,有能力改变一切还乖乖等着挨刀子,这是很可笑的想法。
历史上等着挨刀的岳飞、于谦,也都是同样的傻瓜,不能说这些文臣武将不怕死,就是在尽忠,而是这样的”愚忠”,让自己死得更快更早。
造成左龙棠失败的重大缺点有以下几个:
1.自恋的”忠臣”欲望
左龙棠有一种自我陶醉型的”忠臣”欲望,无法把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投注下去,只想着把一生绝学滞留在心底,还要女儿一起牺牲保全自己的名声,这样自我陶醉的”忠臣”,让人觉得非常可笑。
左龙棠有强烈的表现欲,自我评价过高,极端的幻想要当个忠臣,不去串连赵国武将进行武装判变的团队合作,虽不乏责任心,却时常自负傲慢、妄自尊大,漠视国家的利益。
结果他的女儿左缃月就惨了,一本”兵书”之说,叫她上不上,下不下,要生不得,求死不能,管她曾是清风淡雅,还是红尘骚客,让野心家搞不死女主都很难!
当初,左龙棠以”救主”的身份一路披靡,在攻略秦国的战役中屡有战功,差点把被皇飞度捉走的前任赵王赵怡救回,成就自己”忠心事主”的令名,可是他忘记了,后来的赵王赵恬,才应该是他的正主儿,就像刘备死后,诸葛亮专权,想要剥夺这些权位,那自然会和统治阶层产生极大的矛盾。
2.自私自利的”忠臣”欲望
左龙棠的”自私”表现,也发生在夏侯捷身上,他只给了夏侯捷冬日和夏日的两个锦囊妙计,明明很清楚夏侯捷的用兵能力,却没有分享给袍泽!
夏侯捷是他的后辈,去过左大将军家里吃饭,在面对秦国的作战上,接替左龙棠的位置,镇守边疆。
因为自私,还有自恋,左龙棠故作”运筹帷幄”状,托大自己的能力,只给了锦囊,就想来个诸葛亮那般的”死后用计”,给重要边将下指导棋,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夏侯捷和左龙棠,必然曾经关系密切,所以在军中的策略性运用,立下不世之功业,无奈左龙棠就给了小小锦囊,这能撑得多久?秦国只会进攻赵国一次吗?
把兵书藏着,不拿来解救国难,也不反抗昏庸的赵王,所以他的死,就是死有余辜!
左龙棠对左缃月的最后对话,颇有恨自己的才能不为所用,颇得不得志的感慨和怨恨,我看不出他想捍卫的重点是啥,有重要的兵书,就算赵王再爱才惜才,知道了也会觉得不舒服,而且以赵王赵恬这种心性的国王来说,得位不正,又是军人所拥立,最忌讳武将,左龙棠在狱中的言行举止,赵恬难免会产生愤怒和除之而后快的决断。
至于与李延明的关系,由于左龙棠此人颇有才干,善于筹算兵法,既敏捷、又准确,但秉性狭傲,愚忠傻气,一山不容二虎的缘故,两人势同水火,即使左大将军多么勇猛,上不愧赵王,下又能服众,性情高傲,同僚对他都很钦佩,可是赵恬第一个就不会买他的帐,李延明是秦国内鬼,也会挟怨报复,如此层层累计下来的恩怨,在左龙棠生前得知去世后的下场,还是会爆发成为赵国祸乱。
那左龙棠把兵书传给自家人的用意是啥?
既不让有能力的夏侯捷得到兵书,还把如此重要的称王宝贝,让左缃月这不懂军事的弱女子拿去,最重要的是小风子没有争权夺利的企图,那他传了兵书又能如何?赵国不事还会灭亡吗?
这样又算是爱国的”忠臣”吗?
除了夏侯捷和赵恬、李延明几个要角之外,虽然小红没有正面描述左龙棠与其他同僚的关系,我们也可从侧面窥见一二。左龙棠的兵书是不传之秘,除了左缃月以外,几乎无人得知,可见同僚对左龙棠的态度不是崇敬就是疏离,他也不会轻易把自己的军事战略分享给其他将领。
纵观本书历史,可以说左龙棠的逝去,是女主命运的重大转折点。
3.自大的”忠臣”欲望
左龙棠的这种自傲自大、不可一世的膨胀”忠臣”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包括自我认知,以及对他人的认知。
自我认知的偏差,让他过度高抬自己,孤芳自赏,把自己的兵书说得天下仅有的宝贝一样,可是又自我评价过低,想要白白牺牲、自轻自贱,作一个”忠臣”来保存小小的名声。
对”忠臣”的认知偏差,导致左龙棠选择了最糟糕的一种死亡方式,自我认知太过强烈、形成他人的印象欲望强烈,由于这样的自私、自利、自大、自恋的作风,对国家的存在认知发生了极度的偏差,当然最后也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还有间接促使夏侯捷的牺牲等等。
左龙棠的认知偏差具体表现在与同僚的互动关系中,更发生于和领导的强烈对立之下,赵恬对于左龙棠当年想要救回赵怡一直存有心结,对李延明加以诽谤,因为这些事一直深表不满,却没有进行及时的自我检讨,这导致了彼此上下合作的极度不愉快,有评论说赵恬是假借李延明之手除去左龙棠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追到后来,很明显可以看出这全都是皇飞度的间谍策略,以兵书托给孤女之重责,更是太过荒谬,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左缃月,怎么可能帮一手谋害父女俩的赵国对抗秦国?后来的史书又会如何评价女主和秦国二王子皇天正的关系?
我相信,这样的暧昧关系,必然会引来很多阴谋论的猜测,左龙棠无论有没有叛国谋逆,他的女儿后来为敌国效力,难道不就是最启人疑窦的一笔?
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左龙棠对赵恬的大不敬,以及左龙棠对女儿给的遗命,都是极为不智之举,因为这违背了赵国和秦国双方的利益,还会让女儿成为众矢之的,不得前赵国的军心和民心。
傻楞的左龙棠回都城让赵恬对付,废了士族阶级,失去了原有的保护伞,可惜他还是没有看清时局的变化,一意将”忠臣”的傻瓜行径进行到底,完全背离了赵国众将的抗敌需求和赵王、秦王的各自利益,又适逢对手李延明当权,终是落得个孤立无援、惨遭灭门之灾的”忠臣”结局。
这是一场政治斗争的冤案,而左龙棠是其中的牺牲品,但是这个牺牲品是如此自得其乐、甘之如饴,这场冤案的发生与”忠臣”自身的性格,是不可分割的。
在一定程度上的自恋、自私、自利、自大,有助于个人信心的建立,也让自己的女儿有了个活下去的目标,可是过于自我陶醉在”忠臣”的印象上,就会给自身和家人朋友都带来很大的麻烦,使得自己处于狭隘的认知层面,缺少客观理性的态度,因而具有消极的厌世意义。
我个人觉得,左龙棠的失败,就像是魏延那样,问题都出在自己的身上,不单害苦了自己,也贻祸给女儿。
首先,从自身来讲,左龙棠表面上应该要装得唯唯诺诺,收敛锋芒,就算才华出众,兵书也不可以”露白”,与其有勇气去救赵怡、帮赵恬守了二十多年的江山,不如以积极的心态去进行新的事业高峰,能称王就自己篡位,把无能的赵王赶下台,说不定赵国还能统一天下。
其次,在团队合作中,左龙棠显得不顾及到其他人的感受,只给了夏侯捷锦囊,没有提供必要的援助,让赵国处于危难关头,对整个国家的未来缺乏应有的付出和责任心。
此外,就算临死时,也不应该将唯一的宝贝女儿置于危机之中,多少人觊觎他的兵书,这也导致了女主后来产生很多的危险,对于这样一个为人父亲的男子,左龙棠对他人和左缃月能否活下去的淡然视之,相当不智,在两父女最后与最初的互动中,我以多角度来看待这样的问题,只觉得相当可惜。
左龙棠啊,左大将军,你的失败是自己造成的,谁让你如此自私自利、自恋自大,你导致了多少的悲剧!就是你让赵国的灭亡加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