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卷如骤雨收声急(九) ...

  •   天阔云低,星月如坠。

      赵抚步出毡帐,明明天地广阔却依然生出茫茫然不知往何处去之感,独立冷风中,竟有无边愁绪忧思袭来。

      忽地,身后悉索声响传来,他听出来人跫音,即敛起表情,转身回头。

      月光映照下,但见来人容颜如玉、飘然若仙,总不似人间可见。直到近前,察他左侧唇畔因常笑习惯性留下的一道弯弯浅弧,才叫人生出几分落地着尘的实感,犹梦里醒。

      进止雍容、春风和煦,明明修道,却好像始终儒雅气质更多些。赵抚如此想着,却并不觉该可惜,盖因不论怎么看、怎么品,入目眼前的都是足以令人心折的样貌与风姿。

      他叹一口气——不知缘由地便想叹气——开口问:“道长何故不眠呢?”

      杨诚不答反问:“世子夜中出游,却问杨诚怎么不睡吗?”

      二人对视一眼,不由皆笑。

      赵抚心道,我不眠是因阿姐,你不眠难道是也知道些什么吗?

      他以前只当这位临平道长是洛阳极富盛名的道人,是阿姐的心上人,从不多思多想,但今日不知怎么,与阿姐一番话后,心生惶惶意,对周遭的一切更产生诸多怀疑和揣测。

      青云观称天下道观之首,当然并不是因为其道法当真天下第一,而是因为它坐落洛阳,距离中枢最近;观主羊云虚是皇帝最信任的道家高真,虽无国师之名,却有国师之实。对朝堂局势,青云观知道的绝不会比安国公府少,而杨诚,更是羊云虚的师弟。

      他看一眼,见那道长笑容淡去后,徒留半边侧脸,轮廓虽美,神情却是放空,那心不在焉的模样,竟像也怀着什么心事似的。

      二人如此不言不语,并肩相偕,行数步。

      赵抚忽开口问道:“之前竟一直没有问过道长,你与我阿姐究竟如何相识的?”

      杨诚抬起头,夜色里,那少年眸光湛湛而深幽,更罕见地存了一分试探意味。

      “突厥与洛阳相距千里,此行过来更有战事之虞,道长却不畏艰险,奔波千里而来。你对我阿姐……”他抿了抿唇,没有将话点破。

      杨诚脚步停住,一时有万般滋味涌上来,赵抚不是第一个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而他和云平县主的关系本也就说不清、理还乱。

      当年说定情的不是他,但此后与她日日相见、亲密无间的却又是他。只是——杨诚心知——若说是一双有情人,相处又怎会如他们一般,总是战战兢兢。可若说是无情,又仿佛常有心动时候……

      他攒拳默默,最终只是解释道:“县主有奉道虔诚之心,与青云观多年交好,后小觉观建成,承蒙县主不弃,多次邀某前去讲道——县主对杨诚,是知遇之恩。”

      赵抚“唔”了一声,微有惊讶。

      他不希望杨诚大肆宣扬阿姐对他的垂青,以此矜诩,但却也没有想到对方竟真如此克制。相比于私情,“恩义”的说法、受惠者与施恩者的关系,自然更加妥帖和体面。

      只是——这未及弱冠的少年又有些许遗憾从心底冒出来——如此尊卑太分,是不是反而辜负真情?其实若当真两心相知,道士与县主,这些世俗的身份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知缘由地,他竟笃定,阿姐必是不会在意这些的;而阿姐不在意,他便更不会在意了。

      伫立片刻,赵抚终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只是幽幽说道:“道长对我阿姐……是有心了。”

      杨诚不觉苦笑,“凡事又岂有不用心之理呢?”

      他想这少年看似身份尊贵,与云平县主一母同胞,实际却对他姐姐一无所知,不由在心底轻叹。

      有神仙照看在侧,云平县主又怎会是一个普通的凡间女子,等这不知游历还是游戏的一生了结后,天上人自然自归天上去。

      到了那一刻,不仅他不能,只怕这一世的亲缘也难成其挂念。故赵世子倘以为他是因在意人间贵贱、畏惧世俗目光才以“恩义”回避私情,那就实在是轻看了他。

      历经生死后,自知不论人间富贵登极,死后也不过白骨一堆、青山寂寥。所谓贵贱之别不过是庸人自扰的东西,唯登仙成神,才真正脱腐朽尘垢,得长生逍遥。而他杨诚不过一凡夫俗子,孽债未清、求道未成,又怎敢乞天人私情,求与神仙相配呢?

      ——这万般的念头来去不过斯须,却终有一瞬的失意落魄自然流露。但好在,杨诚自觉这些年随羊云虚修道,心性已渐渐平和,喜怒哀情虽有,却未必深刻、长久……

      自任月奔中天落,惯将心事沉底去。

      杨诚吐一口浊气,任其在冷风中氤氲成汽,反问道:“但看世子今夜辗转反侧,恐怕不只是因为我和县主的事而感到烦忧吧?”

      赵抚一愣,没有否认。

      “是。”他坦诚说道,“我原以为白道川远离高句丽战场,突厥更与大梁多年相交,为姻亲之邦,阿姐随使来此必不会有太多危险。可不知为何,在突厥呆的越久,越感此行有许多意料之外的地方。”

      自十数年前梁皇北巡归来后,突厥可汗的谦卑与臣服随梁帝的那句“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遍传大梁。而自小到大听惯了这突厥与梁朝的姻亲之情,不免叫人真以为突厥甘心永为附国。

      赵抚到了突厥方后知后觉,原出使突厥的险并不仅仅在路途之艰险,更在于突厥本身。

      望着蒙蒙夜色,他兀自回忆道:“自入白道川以来,毕利多次借机挑衅我大梁,但布利可汗的态度却始终暧昧。高句丽战事在即,突厥如此行事,又岂是友邦姻亲应该所为?恐貌恭而心不服,暗怀鬼胎矣……”

      但可惜的是,在使团中,他和阿姐言语不通,被杨服山架空。倘此次外交不利,突厥当真发难,使团孤悬塞外,无有助援,而他手下真正可以调动的、自己带来的数十兵将亲信,怕也难有逆转局势的力量。

      此生死祸福皆握于他人手中,岂由自主。

      微阖双目,赵抚知道,除了这对局势变化和自身安危的担忧以外,还有些更深层的踟蹰、挫败与怀疑埋藏在他心里,难以宣之于口……

      月光皎皎而下,却依旧照不清人心幽微。

      “道长可知……抚学兵家之道,于纵横外交术上,自知远不及杨郎将,对突厥的形势变化,更是知之甚少,”杨诚眉头微蹙,但听赵抚自剖说道:“故此来突厥,所谓外交王帐、安抚塞北,非职责所在,也非能力所及——唯有护佑阿姐平安归家,才是抚唯一的目的与心愿。若为此,抚无有不可为者,无有不可弃者。”

      他语气平淡,即便最后一句也说得平澹无奇,但听者却不免有心惊之感。

      与赵抚相处数月,杨诚知这少年天性中有纯质。一路行来,他与边塞的低级军官和士兵同吃同住,生活朴素,为人亲和,并不见世家贵胄常见的不良习气,也无借世子身份作威作福之举。

      但此时此刻这段话,终显露出独属于上位者的峥嵘与冷漠,也叫他忽然记起,面前这少年虽只弱冠之龄,但却也是国公世子,在世俗之中身份远高于他。而如今,同陷于漠北塞外,赵抚虽无权无职,但对他来说却仍是生杀予夺的存在。

      毕竟——独出边塞,在使团之中无身份无姓名,即便他此刻身死白道川,怕也无人知晓,青云观更难向任何人追责,甚至除了师傅羊云虚,无人会知晓他受谁指示,又是为了什么来到这里。

      杨诚攒拳固握,勉力将这无由来的忧惧与恐怖压下。

      “……护县主平安,亦为某此行目的。”

      他已隐隐觉察,赵抚今日这些话的目的不是出于关心和信任,而是有其他深意。但他本就受神仙恩惠重生,自当为其效犬马之劳;云平县主超凡脱俗,更是他倾心所慕之存在,从理从情,皆无见人有难却袖手旁观的道理。

      故不论赵抚是试探还是威胁,这样一句承诺和表态,杨诚自觉,自尽可给得。

      赵抚一叹,“道长果然早有预料,独抚一人无知无觉……回忆之前道长说北上之行多变数,想来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突厥这里的情形了吧,而后更指引我和阿姐去寻义城姨母,也算费尽心思。”

      杨诚未料他忽然提起这些,但也习惯应对,垂首道:“只是卦象中有所显示。”

      再听此类卦象玄机之语,却和之前是截然不同的心情,赵抚扯了扯嘴角:“道长既说能知卦象、解天机,那抚有一问,望道长能解答。”

      杨诚心有预料,只怕这位赵世子也意识到了此次突厥之行的险恶,这才忧心忡忡,以至夜中难寐。但所谓“天机”……

      他虽处帐中,并不现于人前,却也听闻面前这少年与突厥第一强将毕利角力胜出的事情。这位赵世子武艺高强,更是云平县主的亲弟弟、神仙点名要等的可信之人,或将是解云平县主此难的关键人物,没道理有些“天机”“预示”透露给了云平县主,却瞒于他。

      几乎瞬息之间,便有了决断。

      杨诚定神道:“世子有问,某必尽力解答。”语罢,便在心中将之前与云平县主的对答过了一遍,打好腹稿。

      然不防,赵抚于风中直立片刻,忽而开口:“杨道长以为,我阿姐此行的凶险是在外,还是……在内呢?”

      杨诚闻言一愣,等回过神来,才惊觉一身冷汗。

      外是突厥,内当指大梁。

      云平县主心系高句丽之征胜败结果,以为突厥之行的凶险,多是高句丽之征胜败带来的连串反映,是整个使团安危和大梁北面边境的凶险——他原也是这样以为的。

      甚至在云平县主此问之下,神仙给出的谶言预示也是大梁国运不改,这意味着即便突厥再乱,也动不到梁国根本。而有神仙相助,即便是身处突厥王帐,云平县主个人之性命总能保全。但如当真像赵抚所说,大势以外,使团内部、或者说大梁内部有人怀暗害针对之心,又当如何?

      杨诚心如擂鼓。

      这些,县主知道吗?神仙又知道吗?

      “……世子何故有这样一问?”他平静心神,极力不露出慌张。

      赵抚举目回顾,淡淡道:“道长何必再隐瞒于我?抚以为,在突厥、在使团,唯有道长才是我与阿姐可信之人;也唯有我,与道长一样,以阿姐为重。”

      这些日子以来,杨服山与突厥吐屯明罗越走越近,凡设宴多邀请他和阿姐同席,但宴席中却又故意冷待;而阿姐和杨服山对面交谈后,杨服山志得意满,阿姐神色间却暗藏忧伤。

      每每回忆起今日那一幕,赵抚便有浓浓不祥之感。

      若是一心安抚突厥、安定塞北,使团内部自当勠力同心,但自出使以来,主使杨服山似乎早已做好与他和阿姐割席分派的准备。

      这或是杨服山天性骄傲自负,才对同伴冷待至此;但更或是,他本就得到了指示,才不欲在他们身上花费心思……而能让杨服山如此有恃无恐的,那多半是来自舅舅,或者说皇帝的命令了。

      赵抚心知,若朝廷真有其他安排,现今使团之中,杨服山是绝对不会坦诚相告于他的;阿姐更报喜不报忧,即便受了委屈恐怕是缄口默言,而不愿牵涉于他。

      遍观上下左右,唯面前这一位杨诚杨道长——出身青云观,来得诡异,在突厥行事更加诡异。不论是真的“算尽天机”,还是对方从他师兄羊云虚处得到了一些消息,杨诚知道的绝对比他知道的要多得多。

      而从这样一个游离于使团之外,与杨服山毫无交集;观其行事,似乎立场和心意也偏向于阿姐的人入手,对他来说,或许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从一开始,道长便千里迢迢追随我阿姐到突厥来,预警此次突厥之行有诸多险恶;后更指引我和阿姐去寻义城姨母……这些天机预示,如今看来竟是步步先机、无一错漏。而道长既然已经有心多次提示预警,那此刻又何妨再为抚解答这一问呢?”

      杨诚抿唇不语。

      赵抚一顿,眼底有难掩的阴翳和幽晦。

      他沉声道:“抚想知道,道长,或者说青云观究竟知道了什么?突厥此行,……将我阿姐也一并派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面对赵抚的质问,杨诚竟浑身涌起一股失力之感。

      什么……他该知道些什么?

      倘大梁内部生乱、使团中有人怀暗害之心,形势自然更加诡异复杂,但这是神仙不曾告诉他,他更不曾追问过的。

      自死而复生、踏入道途以来,杨诚自认少贪寡欲,万事皆顺任自然,安于天命,心性已渐渐圆满平和。突厥虽有凶险,但他也始终心如止水,专心钻研碑文、修习道法,知等到恰好的时候,天机自会显露助他们脱困。

      只是……只是看着对面少年的目光,从原先的亲近期待到此刻的冷漠失望,杨诚自问,这一刻的沉默,又为何会让人如此窘迫无语、栗栗危惧。甚至在这难捱的寂静和沉默中,他渐渐开始怀疑……

      “告诉他——”

      终于,那道熟悉的、只有他一人能听见的声音再度响起。

      杨诚如释重负。

      神再次指示道:“告诉他,梁帝欲将云平县主远嫁安抚塞北,而杨服山择突厥吐屯明罗,欲助其上位,云平县主将会成为他们达成交易的牺牲品……”

      杨诚缓缓睁大眼睛。

      -

      一夜无梦,我醒来时,东方将白未白,仍有几颗稀落残星挂在天幕。

      于突厥的这些日子,我始终睡得不好。此刻独坐镜前,借着天边熹微整理着睡乱的发鬓,握着梳背凹凸的花纹,我一边梳一边想到:不知道阿弟怎么样了?

      昨日,我已表现的十分明显,若他聪明些,便该知道突厥此行杨服山有暗害我之心,这位杨服山杨郎将与我,是不能共存的。在我与他之间、亲情与皇命之间,赵抚终要做一个抉择。

      而大梁内部生乱,留给杨服山的时间本已经不多,在他真正布局动手前,抛一个赵抚出来,那两个神仙若有什么打算便也该动作了。

      毕竟,我这阿弟是不一样的。

      禄存转世,护我平安——说到底,唯赵抚,才是那两个神仙在人间真正的同伴和安排。

      “娘子,水来了。”软芳入帐出声。

      我回首一笑,依旧是如初蕾绽放般的纯洁美丽。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4章 卷如骤雨收声急(九)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