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有国 ...

  •   许是上天有好生之德,虽然途中略过在安城和宿城整军待发的军队,那白鸽仍于晚间安然到达奕王府。故地重游,不同的是,此次那窗子是半开着的,书房中也无在案旁挑灯之人,它只好自行落在书案上小憩。

      此刻正在正堂中同李嬷嬷叙话,楚黎晔暂时无法注意到书房中的远方“来客”。

      “如今我旧愿已了,在京中再无牵挂,想离开上京四处游览一番,”楚黎晔轻叩手中短笛,垂眸道:“我记得嬷嬷有个侄子在淮南,上京怕是太平不了多久了,我打算派人送嬷嬷离开,不知嬷嬷意下如何?”

      先贤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如今甚至做不到独善其身,却想尽力保全这世上曾予他真心照拂之人。

      好在那样的人也寥寥无几,他尚有能力护她们安好。

      自楚黎晔幼时便照顾他,李嬷嬷自是了解楚黎晔的脾气秉性,尤其是在亲耳听到楚黎晔成功替穆家昭雪之事后,她更是坚信不疑:楚黎晔做什么事都必然是有自己的打算,又想到她自己如今年岁大了,留在京中怕是会拖累楚黎晔,于是便忍下那些不舍之语,微微颔首,“都听殿下的。”

      见到李嬷嬷点头同意,楚黎晔接着道:“日后,嬷嬷便在淮南安然度日罢,我已派人在淮南那边置办了宅子,望您多保重。”

      “谢殿下费心为老奴考虑,也望殿下好好照顾自己。”千言万语尽在一句“保重”之中。

      “以免夜长梦多,嬷嬷辛苦一些,今夜便启程罢。”楚黎晔边说着边示意门外候着的柳义进来,同李嬷嬷介绍道:“这是柳义,是可信之人,便由他带人护送您离开。”

      “殿下安排的,老奴自然信得过。”

      目送柳义带着李嬷嬷从后门暗中出府后,楚黎晔又给府中仅剩的几个仆役分了银钱,让他们自行离去。

      好在当日他以王妃新丧,府中无需太多人侍候为由,将大半婢女家丁都遣散了,如今安排着很是方便。

      余下的仆役领了和他们十年酬劳相当的银钱,谢恩后,便纷纷离开王府。

      自开始便是钱财和劳力的交易关系,楚黎晔并不在意他们的去处,就算是日后战乱四起,他也无力救下他们。况且经历上次被玩弄于股掌的失败,他如今也无法确定自己得到的情报真假几何,贸然开口广而告之恐怕会引起恐慌,更不利于上京稳定。

      而那些仆役也只当是贵人又有什么新奇的想法,左右也与他们无关,便只管拿着钱财走人,心里暗暗盘算着过几日要去找下家。

      一个时辰后,偌大的奕王府只余楚黎晔和暗中潜进来的柳忠几人。

      “殿下,我等已查明,杀害江允浩之人,正是许盛。”柳忠竭力平复心境,话语中却仍然难掩愤恨,紧握的拳头几乎要青筋暴起。

      连平日里最沉得住气的柳忠都这般气愤,更别提其余众人。

      听到这个答案,楚黎晔并不太意外:他告知许盛的那处别院极其隐秘,许盛又极擅长隐遁之术。短短半日内,从他手中劫人或杀人都几乎不可能,除非是他自己动手或故意放任江允浩被刺杀。

      在宫里得知江允浩身死的消息时,楚黎晔便隐约有了猜测,只是还没来得及深思便被打断。

      如今亲耳听到“正是许盛”四字,他心中只有几分遗憾和一闪而过的怅然:用人不疑,他曾给予许盛下属应得的信任。虽不是毫无保留,却也对得起许盛效忠于他的忠义,如今却在近乎孤立无援之时发现那份忠义原来本就不存在……

      事已至此,许盛是以何种手段杀害江允浩已不再重要,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找出幕后之人。

      "今日被愚弄的帐日后早晚会讨回来,"感慨消尽后,楚黎晔以平日那般随意的语调问道:“许盛现在何处?”

      “我等搜遍上京都未曾找到他的踪迹,想必他已然离京了。”看着楚黎晔云淡风轻的举止言谈,又意识到自己连人都找不到的无能,柳忠原本满心的愤怒被羞愧取代一半,沉声道:“此番是他背信在先,日后再见必然不会放过他。”

      “罢了,先不管许盛的去处。那四城可有消息?”

      听到楚黎晔问及事关大梁之事,柳忠赶忙收起私人情绪,肃声禀报:“派往安城和宿城的兄弟自进城后再未出城,只传出消息说一切如常。宁都和桐城尚无消息传出。”

      “陛下派去的眼线得到的应是相同结果,恐怕还有奏报宁都和桐城与我勾结的情报。”楚黎晔像是提及什么趣事似的,颇有兴味地勾唇道:“柳忠,若有人说柳义要陷害于你,甚至要杀了你,你会坐以待毙还是先下手为强?”

      大致猜到些皇帝对楚黎晔的猜疑,但清官难断家务事,柳忠思索片刻仍没想到什么合适的宽慰之言,只好如实作答:“属下会和柳义一同严审给我报信那人,弄清真相后,再杀了他。”

      “甚好。”吐出两字后,楚黎晔并未继续对柳义的回答多做评价,直接转了话题:“可曾查到吴毅的行踪?”

      "如王爷所料,吴毅已然离开边境,如今应已到了绥州。”提到绥州,柳忠紧握的拳头松紧了些许,眉宇间也换上些许忧虑之色。

      在太后和楚明渊的博弈中,吴毅手中的兵力被分散地七零八落。但在太后和江泽的努力下,仍勉强保住两支主力。一支军队随吴毅戍守边关,另一支便驻扎绥州,作为京畿各地的屏障之一。

      如今吴毅暗自前往绥州,便是江泽和太后决意造反的铁证。

      听他二人的问答之语,其余几人也约莫明白如今局势。

      心中的最后一丝侥幸破灭后,在一旁沉默许久的丁勇愤然开口:“殿下,如今皇帝忙于党争,疑心病重;丞相企图谋反,不顾百姓;戍边大将擅自离境,罔顾边境安危,这样的国,究竟为何要守?殿下何不早日离京?”

      丁勇义愤填膺之言精准地拨动众人心弦,激起几声低语。

      见楚黎晔无甚反应,柳忠弯腿跪下,“殿下,如今您夙愿已了,又遭皇帝猜忌,还留守上京做甚?我等效忠的只是殿下,愿意随您四海为家。”

      话音刚落,其余几人也纷纷跪下附和。

      这般场景若放在昨日,楚黎没准便会真的同他们离去,虽剧毒加身,若有一月真正的逍遥自在也算不枉此生。

      但此时他只弯腰将跪地的几人一一扶起,开口道:“我生在上京,长在上京。荒唐度日的数年里,衣食住行也尽皆为百姓所供,如今大梁将乱,又怎可一走了之?

      但我此番确是以卵击石之举,你们若觉得值得,便留下;若觉得不值,便就此离去罢。”

      那日,楚黎晔望着那幅秋日边山枯坐了一宿。细细看那画中边山农舍的袅袅炊烟,看那似火枫林中的漫步老者,看那枫树下携手的男女,看林边溪畔的嬉闹稚子,仿若从那几尺见方的画中看到民生百态。

      那画中是安乐之民,也是他毕生所愿:同颜清岚携手隐世,过寻常夫妻的日子。

      此生他恐难如愿,只能竭力在毒发之前为寻常百姓守住安乐生活,哪怕一时三刻也好。

      如今守住上京,至少可以让百姓知晓,大梁尚在,他们仍是有国之人,有根之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6章 有国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