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爱与毁灭-罗丹的情人()
卡蜜儿•克劳岱尔自幼学习雕塑,父亲是她不懈的支持者,母亲却是她坚决的反对者。她来到艺术之都巴黎,成为罗丹的学生和情人。罗丹有许多情人,但还是惊异于这个纤柔少女奔涌的激情与才华,他对克劳岱尔说:“你才是我所要的,你是我的女神!”罗丹将《思想者》献给她,将《吻》献给她。而卡蜜儿也同样创作出了《沙莱达罗》,用其天才的作品证明了其 “不仅仅是罗丹的情人”。这个充满激情与才华的少女成为正为《地狱之门》的创作而焦灼的罗丹不绝的灵感之源。
然而,才华与才华的对决仍是成为两人决裂的导火索。当卡蜜儿说出“我们结婚吧”的话语后,一切都改变了。她被罗丹以天才和自由的说辞搪塞,只能和不愿离开妻子的罗丹决裂,再反复地纠缠。争吵、出走、愤怒、嫉恨、绝望……罗丹成了她世界中唯一的存在、唯一的渴望、也是唯一的敌对。在罗丹的阴影下,卡蜜儿从此走向了一条自我折磨的不归路。她的余生只能在疯人院中度过……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a 1840—1917),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他的作品常以丰富的绘画手法塑造强烈的生命力。是继菲狄阿斯、米开朗琪罗之后,代表西方雕塑史上的第三高峰。在他之后的欧洲雕刻艺术创作,虽有布尔德、马约尔、康宁柯夫、摩尔等大家出现,却始终无人能出其右。
也许,影片以“罗丹的情人”命名,本身就是一种讽刺。卡蜜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罗丹同样对艺术有着狂热的追求,有等同甚至逾越罗丹的不羁才华,却要永远地生活在爱人的盛名之下,被称为“罗丹的情人”。而她最后的发疯,虽是命运无情的嘲弄,却也不啻为一种心酸的解脱。
才华于女人犹如一把利刃,在她的有生之年一直向下切割着。卡蜜儿与罗丹,因才华而彼此相爱,又因才华而心生决绝。对于罗丹而言,不知道他是否意识到他曾伤害了自己所爱的女人,这一点在影片中并未提及。然而,失去了卡蜜儿的罗丹也同时丧失了创作的灵感,他的《地狱之门》并未完成,而《巴尔扎克》也成为巴黎人取笑他的对象。
《罗丹的情人》拍摄与1988年,法国著名女演员伊莎贝拉•阿佳妮凭此第三次摘得恺撒影后的桂冠,并为她赢得了一个不错得情人:本片导演布鲁诺•努伊顿。本片在柏林电影节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在内的七项大奖,并获得199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女主角两项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