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隐秘 ...
-
景清将院试前发生的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族长,“我发觉族中有些收缩实力,这个东西即使族里自己卖,赚的银子也不会超过七百两,而钱家有这个实力一次性铺货周围几个州,又急需挣钱的路子,我就把这个方法卖给了他家,”
“那行,这个事情你别想了,回头再领你去钱家拜访,收拾收拾咱们这就回家吧,”
等三个秀才回到村里,家里的欢喜不再多提,只到了晚上,族长叫了各家各户的当家人聚在一起,说是要商量商量三个秀才过几天的宴会问题
关系远的几家还抱怨了几句,但也知道这是阖族荣耀的事情,连最吝啬的妇人也只嘟囔了两句就放了人,毕竟族里也不会强要求出钱,不过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贫穷的农家也不可惜几分人力。
等各家都来齐了,却见是一直养病嫌少露面的裴文道坐在上首,大家不禁有些疑惑,他虽然是六品官告老,但在全族开会的时候坐在最上面,是不是太不把族长放在眼里了,
可族长就坐在门口一点要去前面的意思没有,只示意各位进来坐好,窸窸窣窣的讨论声音渐渐安静下来,其实这一年来村里的改变让大家都一些猜测,看起来今天是要告诉大家怎么回事了。
“今天召集大家过来,主要是我有事情要告诉大家一声”裴文道清了清嗓子说道“也是找族里的爷们儿们参详参详,给大家说说,我为什么忽然告老还乡”
“大家都知道,自从五六年前开始,咱们大庆一直天灾不断,粮食一直就没有丰收过,不只是大家赋税增加,连边军的军粮都开始以次充好,我在边州当官大家也知道,自从前年开始,那送往边军的军粮里几乎一大半都是沙子,”
“我们裴家凭着我这个通判,也能在边贸上插一脚,可去年,前往北狄做皮毛生意的一队伙计,在北都不小心迷路,却遇到了北狄大军在调动,北狄新亲政的皇帝亲军,竟然在离开北都,这位新帝与前些年垂帘听政的独孤太后与大庆交好不同,他锐意进取,有极强的开拓欲望,只怕边州恐生战乱”
九叔公没有理会下面诸人的慌乱,继续说道:“朝中文武争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我不能确定外敌入侵能否让双方握手言和,更何况这几年陛下数度南巡,大肆兴建行宫,恐怕连打仗的粮食都供不上了”
“现在找大家过来,就是问问大家怎么办,”还没等大家说出个一二三,九叔公又说道“我跟大哥还有焕傏想了些办法”
“如果离开家乡,有这几个地方,去京城或者南方,但是咱们没有多少银子,必定要过不短时间的苦日子,更是外乡人,这两个地方贵人极多,也不会有空置田地,大约需要族人打工度日,少不得受几分欺压。”
“第二个是去甘州,那里莅临草原,地广人稀,但环境恶劣,水源稀少,我打听了一下,那里地势贫瘠,水稻小麦一律无法成活,只能种一茬高粱粟米,也时常有小股草原狼骑劫掠”
“第三个是乘船南下进入大庆极南端的琼州,那里地势险峻,瘴气丛生,不过越过瘴气就有一年三熟的土地,只是多有毒蛇虫蚁,且与北方气候迥然不同,水土不服会十分凶险,多有羌人土族聚集,很难融入当地”
第二第三个选项裴家人直接排除,战事还未起,他们是不可能会为了一个猜测,而去这两个凶险之地的,第一个选择,他们只是靠着族里的举人才勉强保住自家田地,在京城和南方,这点依仗不值一提,如果战争来临,这些人会这样选择。
现在只凭着几句猜测,最重要的是这消息都过去一年了,也没有北狄入侵的迹象,大家都对这个猜测多了几分质疑
“如果不离开呢?”下面有一人问道
“不离开,那也不是不行”裴文道说,听着九叔公的话,景清只觉得哪里不对劲
“那咱肯定是不走啊,这是咱裴家的根啊。”
“咱们背靠青岭山,这山近处平缓森林茂密,山的深处地势险峻,虽有野兽出没,但凭着众人合力也能防住,大家之前去山里开出的荒地春种,也在山里看过,野兽不多,等战乱一起,咱就阖族老幼进入青岭山,村里青壮轮流在外面,应对官府税务,北狄多是劫掠屠村,抢完就跑,只要他们来时警醒些,村里不留太多财务,他们不会进深山追击,朝廷过上几年也能击退来敌,收复失地,情况严重咱就在山里隐居几年,想来也不会有太多干扰。”
族里人听着虽然觉得他杞人忧天,当官当傻了,但今天这情势,明显族长和裴家新顶梁柱裴焕傏都站在九叔公这边,更何况开垦林中土地对各家有利无害,所以纷纷同意留下来开垦山林。
在众人离开之后场内只留下了裴家几位秀才和九叔公,“刚刚我说的不够全面,大家都是裴家支柱和未来,势必要知道真相”
“可能有北狄入侵,文武争斗波及自身这些,都不是我直接告老辞官的原因,我曾在当年进京赶考时,有幸当过边关李侯半年老师,所以才能靠着这情谊,在李侯执掌边州以后,才能仅是举人的情况下,就能升为六品通判”
“我当年在京城有幸,曾见过当时的侯夫人,如今的侯爷的母亲一面,这位夫人的父亲与我有大恩,你们都是秀才了,肯定知道什么叫龙门点额,只是到龙门碰一下额头跃不过龙门,就是龙门点额。"
接着继续说,"那年我四十三岁,你们年纪小不知道,那时裴家只有一个七十多岁的祥字辈的举人重病在床,他是我的爷爷辈,我父辈裴家裕字辈没有一个举人,裴家那时真的是风雨飘摇,周围几家虎视眈眈,老叔公坚持不到下一个三年了,"
"我那时其实水平在中与不中之间,可以说已经被考官送进了不取的分类,是夫人的父亲,看中了我写的经义言之有物,取遗取中了我,赵老大人可以说是给了裴家一个新的家族支柱,"
大家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说近十年前的经历,"我在边州看到了老夫人带着一群女眷带着孩子。”
众人还在疑惑,景清忽然有一丝灵光闪过,李侯爷手掌十万边军,为了让皇帝放心,一家老幼都是要扣在京城的,说白了就是人质,保证在外带兵的将领不生反心,可现在叔公在李侯辖区看到了李侯家眷,
不只是景清,年纪大的几个人都目光炯炯的看着裴文道,”边军六年前就在不断圈地化为军屯田,收敛青壮,以佃户短工之名对这些人进行训练,一个边州不仅有十万边军,至少还有七八万受过基本训练的辅兵补充,不少县县尉都在不知不觉中换上了出身边军的小军官,"
大家倒吸一口凉气“李,李侯要,干什么啊“ 一个人结结巴巴的问道,九叔公闭上了眼道“他怕是要反!“
“这,这,李家世代忠良,怎么会呢,”
“这要怎么办啊,九叔你怎么不上报朝廷啊“
“我也是全靠推测,老侯夫人能来了一年多了都没京城消息传来,必定有手段瞒天过海,而军屯田的事情早在粮食送的少了以后成了默认规定,那些县尉也大多本地出身,皂吏没有什么大的要求,这并不违反规定,那些被替换的县尉多横行乡里,将军有充足的理由让太守拿下他们。“
景清觉得这个情节这么耳熟呢,皇帝体弱,膝下独子年幼,连年天灾,横征暴敛,文武争锋,将军坐拥重兵,这怎么这么像历史上皇朝末年,
怪不得九叔公一直在引导人们留在这里。躲进深山,这个时候人口控制不是说着玩的,哪是你想躲进深山就能躲进去的,收税的哪能同意,怕是叔公知道他们不是在躲战乱,而是在战乱下稳定家族,等待结果。
毕竟叔公已经从边州旋涡退了出来,之后无论双方怎么发展,裴家两方都有关系,在大庆朝,他们家族有两位举人五位秀才,又没有参与叛乱,顶多是官场没有人,只要谨小慎微,家族总不会有大事
对于李侯爷,如果他能成功,裴文道对他有半师之情,裴家又没人当官,自然不会和他结仇,只要裴家两不想帮,不说大富大贵,度过这次纷争保全家族还是能做到的
九叔公也是想通了这件事,根本没有理会边州不对劲,直接辞官,在他内心何尝不想让跟自己有些情谊的李侯上位,但这直接下注风险太大,裴家输不起,裴家传承二百余年不容易,宗族子弟当以保全家族为第一原则,
早在一年之前,他已经把在他身边的裴家子弟送进边军作底层文书,同时又传信在外行商的几位族人,将家族先人典籍注释中重要的部分抄录下来送了过去,
他们分别前往京城和江南周围下县的村里置办下几个落脚点,暂时先不回家,即使裴家真的直面战乱,自己的计划出现差错,好歹也有个后路给家族,不至于让裴家直接灭亡。
自己说的北狄会入侵是真的,边军不少人都得到了消息,只有李侯的事情是自己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