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二章:前尘往事 ...

  •   话一出口,孙熊自己都觉得孟浪,脸涨得通红,在车上便要给贺熙华请罪,“学生方才胡言乱语,大人便当小人不曾……”
      “这词用的确实该打,”贺熙华冷冷地瞥他一眼,“我差点入宫之事,想不到连你都有所耳闻,这天下果然没有秘密。其实我本人回避此事,并非以此为耻,只是觉得此事无关紧要,没必要提及罢了。”
      孙熊见他竟不怪罪,心内觉得有几分稀奇,又见贺熙华垂眸看着手中茶盏,缓缓道:“你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当时你若是在京城,恐怕就能听得更仔细些。承明七年,北方大旱,南方大水,巴蜀地动,陛下更是卧床不起,当时的权相杜显买通了钦天监,说什么紫微帝星不稳,须得勾陈星相佐,又说什么陛下命格极重,须得一八字极轻之人相伴。”
      孙熊眼睑微动,旁人不知,他却知当今天子确实八字极重,这钦天监倒是不曾诳语。
      “偏偏我八字全阴且极轻,”贺熙华苦笑,“太后娘娘一介妇孺,当时便听信了他,要我入宫。可虽说我朝开国文圣皇后便是男后,可他助烈祖定鼎江山,匡扶社稷,总领朝政,更能诞下子嗣,这般神乎其神之人,这世上哪里还有第二个?”
      孙熊静静听着,并不言语,手指轻轻在袖口摩挲。
      贺熙华长叹一声,“我自幼鲁钝,学什么都比常人慢些,不似我堂兄,那才是真正的文武双全、踔绝之能。”
      “贺熙朝?”孙熊蹙眉,“若我没记错,他十八岁才中了二甲第一,比你十三岁中探花可是差远了。”
      贺熙华嗤笑一声,“你懂什么?我科考那年,陛下虽卧病在床,但仍批了卷子,点了三甲。可前年那科,正是杜显事败之前最后一科,亦是他垂死挣扎,悍然越过圣上强定的名次。须知他们承明七年的进士,都以自己不是天子钦点的门生为耻,堂兄也不例外。”
      “杜显,”孙熊低声道,“这名字仿佛也挺遥远了。”
      先帝的本意是为了制衡,两家也确实如乌眼鸡般斗了小十年,直到去年杜显谋反未遂,身死族灭。可也不知先帝对自家儿子是恨是爱,点的两个辅政大臣,武是贺太后的母家贺家,文是太子太傅兼丞相杜显,任一个都权欲熏天,将小皇帝压制得死死的。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小皇帝曾一度对杜显加恩甚厚,似乎企图用杜党牵制更为煊赫的贺党,只想不到识人不清,不仅未能夺回朝政,反而彻底激怒了贺鞅,落得一个生死未卜的下场。
      回过神时,贺熙华仍在感怀身世,“就算是要入宫为后,也得是我兄长那般惊才绝艳的人物,但他生性倔傲,哪里愿在后宫蹉跎一生?”
      孙熊一想起贺熙朝那阴森森的脸,再看看面前如玉公子,深深为陛下逃过一劫感到欢欣鼓舞,干笑道:“大人就是太过谦了。”
      “真不骗你,”贺熙华叹了声,“自幼我便明白一个道理,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故而那段时日,为求一线生机,我几乎不眠不休地读书温书。许是上天垂怜,竟就让我考中了,这也是这辈子,我唯一一件强过堂兄的事情。”
      孙熊无语地看他一眼,贺熙华约莫是沉浸于往事,眯着眼垂首不语,一时间车厢内静谧无声,唯有马蹄敲击官道黄土的阵阵闷响。
      他恍惚间竟觉得,他二人不似知县与幕僚,反而似交浅言深的一双好友,开诚布公、无话不谈,就算是无话可说,也并不觉得无措,反而是一种纯然的惬意。
      “依惯例,”贺熙华打破这惬意,“至少要再过两个月才会放榜,你且一边继续温习,准备乡试,一边继续为衙门做些事情。”
      “学生在所不辞。”孙熊早就觉得闷头苦读无趣,答应得极是爽快。
      贺熙华无奈看他一眼,“乡试不比童生试,万万不可大意。”
      “不知大人对学生有何差遣?”孙熊对他的提点充耳不闻,自顾自问道。
      “去岁朝廷下令,按户清点人丁,各乡已经报上户数人数,只需核查无误即可。此事原先乃是黄县丞主理,后来他另有要事,便移交给了陈主簿。如今陈主簿也要忙于加征税赋一事,你来了也有段时日,我观你日常行止,应当能够独当一面,此事我便全权交托给你。”
      孙熊想了想,觉得此事并不如何复杂,便应承下来。
      一路无话。

      回到临淮后,孙熊先是大睡一场,养足了精神,才去寻陈主簿。
      陈主簿对他向来没好脸色,此刻也不例外,只将那些卷宗公文一股脑扔到他面前,冷哼一声,“俱在此处了,你若是不想再誊抄一遍,就小心着点,别弄丢了,就是十条命你也赔不起。”
      他危言耸听,孙熊也不以为意,谦恭笑笑:“多谢大人提点。”
      带着卷宗回了自己的厢房,孙熊坐在窗边就着晨光细细核对。这些乡长里长虽识得几个字,可到底仍是粗人,用词粗鄙不谈,字也是难看得紧,光是辨认字迹,都要些功夫。
      到底是外人,对临淮县下面各乡里并无多少了解,孙熊便又去找了黄县丞,取了十年前人丁存档对照。
      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临淮县共有八个乡,四十里,一百六十余村。
      孙熊先看总账,临淮县有户二万二千六百三十三,口九万六百七十三,又花了几个时辰的功夫,细细地将各乡、各里、各村人口相加,均确认严丝合缝,才舒了一口气。
      想不到小小一个县,竟也有这么多事体,孙熊漫不经心地翻着卷宗,正对着土贡丝布、柳箱、苇簟、糖蟹、鳢鮬发笑,忽而眼神一凝,蹙起眉头——和十年前相比,临淮的壮丁多了五千,口数却只多了四千。
      孙熊纳罕地翻阅各乡卷宗,猛然睁大眼睛——太平乡壮丁多了六百,户数几乎不变,口数却少了一百有余。须知本朝壮丁指的是十五到五十五的青壮年男子,口数则得加上老弱妇孺,壮丁增加,口数却减少,从情理上讲怎么也说不通。加上这十余年来临淮风平浪静,无灾无难,这太平乡着实有些蹊跷。
      孙熊将卷宗随身带好,转身寻贺熙华去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