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分家!必须分,这日子没法过了。”一道强硬的女声在院内响起。

      而后是骂骂咧咧的争吵声,尖细的,嘶哑的,高亢的,还伴随有几道若有若无的低咳声。

      姗娘坐在西屋的窗边,听着这每天例行惯例似争吵,无聊地叹了口气。

      这是姗姗穿越到这个叫做姗娘的十五六岁小姑娘身上的第七天。她本来是刚入社会的一个小白领,不知得了什么因缘际会,一觉醒来就成了大梁朝陆家村的李秀才家的三丫头李姗娘。

      陆家村是个大村,里面有一半多的人姓陆,里正也是陆家的一个族老。但也有不少外姓人,是个混杂而居的村落,李家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家有三个儿子,老大李大柱是个缺了一条腿的瘸子。十几年前,边关不太平,有异族入侵。朝廷派人来征收徭役,每家要出一个男丁,李家也在名单之列。按照大梁朝的规定,十五岁以上 ,五十岁以下的都在征收的范围内。当然身有残疾不良于行,或有功名在身者可以免除徭役。加上未到五十岁的李老汉,李家的男丁一共有四个。老二李二柱从小聪慧,加上当时老李家也有点闲钱,于是让他读了几年书。李二柱也争气,年纪轻轻就考取上了童生。在科举里,虽然只是一个最低等的位置,但好歹也算是有功名在身。老幺李三柱当时还没到十五岁,这样算下来,就必须从李大柱和李老汉两人中间选出一个送上去。

      对于李家人来说是个艰难的选择,手心手背都是肉。一个是当家的老汉,一个是家里的大儿子,怎么选都不对。犹豫来犹豫去,最终还是定下了李大柱。李老汉毕竟是当家的家主,要是他走了,家里就群龙无首了。再加上李老汉也一把年纪了,上了战场,基本上也就绝了回来的可能了。老大不一样,他毕竟年轻气壮,况且老大媳妇当时已经生了一个儿子,让老大去即便真有个什么不测,好歹也算是留个后了。

      于是,即便老大媳妇再怎么一哭二闹三上吊,最终也还是李大柱被征收走。李大柱的那条腿就是在战场上断的。所幸人是活着回来了,就是不能下地干活了。老大媳妇本就对自己刚生了儿子,丈夫就被送上战场的事耿耿于怀,怨怼不已。见此,打着照顾李大柱的名义,地里和家里的活全都撂担子不干了。李家二老到底对老大夫妻心存愧疚,对此,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老大媳妇既然不干活,那事自然就落到老二夫妻两,也就是姗娘一家身上了。李二柱当年考上童生后,又考了几次才勉强考上了秀才。至此之后,像是已经到了极限,再也没有进一步了。加上老大从战场上回来了,老三又要娶媳妇儿,家里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出生,便再也没有了余钱供他去考试,遂罢了科举的心意,一心一意地在家里种地。可他到底是个读书人,即便加上姗娘的娘,两人也没有多少力气。光凭二房一家是如何也忙不完家里的事的。

      三房的李三柱在村东头的铁匠铺里给别人帮忙打下手,平日里倒也能拿些钱回去补贴家里。三房媳妇是个身体结实,精明强干的。两人倒是能干,但三房孩子也不少,一个儿子两个姑娘。即便不算上两个姑娘的嫁妆,夫妻两也得为唯一的儿子攒聘礼钱。但是如果不分家,这个钱三房媳妇怕是攒不下来的。

      因着种种私心和矛盾,李老汉家平日里就明里暗里有着分家的提法。但大房一家又怎么会放过这两房干活的苦力让他们走呢?况且这世人讲究长子继承,要是分了家,两个老人势必是要跟着大房的。现在看着李老汉老两口是还能干活,那几年后呢?自己男人的腿废了,又干不了活,大房媳妇心里明白,到时候遭罪的可就是她了。所以她咬死父母在,不分户的理儿,坚决不同意分家。

      李老汉老两口知道老二和老三两房是吃了亏,但是李大柱毕竟是他的儿子,他们的亲哥哥。老大已经废了,要是真的分了家,老大一家可就活不下去了。所以老两口对待几房闹分家的事既不支持也不反对,闭着眼睛充耳不闻。

      本来吧,这个事是个僵局。事情的爆发点还是在姗娘身上。

      今年开春得特别晚,再加上四月份的时候来了个罕见的倒春寒,田里的麦苗冻死了一大片。
      这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小麦,主要是好养活,相比其他的谷物产量大,而且收麦子的贩子给的价钱也合适。一般来说,农户自家种的麦子不会全卖了,也会留下来几斤作为存粮。这是靠天吃饭的农民们祖祖代代传下来的,生存的本能。

      本来李老汉家往年也是这样做的,可是去年大房家的儿子李成说了门亲事,两家相看了一下,李家觉得样样都好,就是女方的聘礼要得有点高,要八两银子。按惯例,在乡间说一个媳妇,四两银子是比较常见的,好一些的姑娘家要的聘礼高点,也不过六两。李家相看的这个张口就要八两,也着实是有点高了。要知道有些节俭点的人家,八两银子都够用快一年了。

      李老汉想,往年也没有什么天灾人祸,存粮基本都用不着,搁在那儿成了陈粮,不仅不好吃,再卖出去价钱也不好,索性全卖了。没料到,翻过年来就遇到这等天灾,李老汉家的存粮全部卖了,整个春天都是靠着风干的地瓜干和青果子度过的。

      二房一家本来就吃的少干得多,加上老二媳妇只生了三个丫头,平日里也不受公婆的待见。二房的三个丫头,除了已经嫁出去的大丫头慧娘这个冬天没有受饿,剩下两个未出嫁的珍娘和姗娘都饿得瘦成皮包骨。

      原本的姗娘并没有熬过这个寒春,在一个冰冷的夜晚离去了,现在活着的穿越来的姗姗。

      外面的争吵声渐渐消了下去,毕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何况两个老的还活着在,三房之间再想闹,也不可能闹得太过火。每天早上吵一吵,不过是彼此之间扯破了脸皮,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罢了。

      姗娘扑倒在窗,无力地哼哼唧唧,伴着肚子打着鼓,全身散发着“饿”的气息。

      作为一个从小爱吃零食,不爱吃饭的年轻人,姗娘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这么得想念大白米饭。

      饿,饿,饿。。。。

      姗娘侧躺在床上,蜷缩起来,捂着肚子来缓解饥饿感。

      房间里的帘布被大力地掀开,珍娘气鼓鼓地冲进来道:“气死我了,糟心的,这什么是时候才能分家!”

      姗娘觉得他们现在虽然闹得厉害,但是看样子并没有闹到能分家的火候。不过姗娘也知道这么说出来也太打击自己这冲脾气的二姐了,于是委婉地说:“也许吧,总是会分的。”

      珍娘的表情并没有因为这句模棱两可的安慰有丝毫的好转,想来也是苦此家久矣。

      门上的布帘又被掀开,愁眉苦脸的二房媳妇林氏和脸色不虞的李二柱走而进来。

      林氏哭哭啼啼地抹着眼泪说:“都是娘的错,是娘没能耐。要是你们有个哥哥,或许这家就能分得容易些。”

      林氏这么说是有原因的。之前分家的事之所以停滞不前,与二房的态度非常暧昧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二房肯定是想分家的。没有谁愿意天生受虐,二房上面有偷懒耍滑的大房,下面有精于算计的三房,加在中间的二房吃力不讨好,到头来干了活,却连一口饭都捞不着。大房一家就是个无底洞,任她们再干十年也填不满。

      另一方面,二房却是不敢分的。看起来是二房三房在闹分家,那是因为三房是有底气的。李三柱是铁匠铺的帮工,是个铁饭碗,虽然挣得不多,养活他们一家是绰绰有余的。况且三房还有李家唯二的孙子辈之一,老三媳妇张氏的儿子李守。反观二房,只有三个闺女,一旦珍娘和姗娘出嫁了,三房就成了绝户了。

      绝户,在姗娘这个穿越的现代灵魂听起来是个有点可笑的词语。计划生育下,许多人家还都只有一个闺女不也过得欢天喜地的吗。但是在古代,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人们常说的三大缺德事之一就是“不挖绝户坟”。可见绝户在古代是个很可怕的事,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这样。这也是之前大房敢拿捏着二房不敢提分家的原因。一旦分了家,二房可就绝户了。

      一向沉默寡言的李二柱握了握拳头,语气坚决的说道:“不关你的事,是大哥他们欺人太甚。这些年我们一房对这个家也算是尽心尽力,结果临到了关键时刻,竟害得你们娘仨连口热饭都吃不上。你们放心,就算是绝户,我也得分家。”

      林氏听言,泪水哭湿帕子,感动道:“她爹,有你这就话我就放心了。”

      珍娘在一旁倔强地说:“爹娘放心,大不了我不嫁了,留在家里伺候你们二老。”

      姗娘倒是没有林氏她们对于分家的那么大的执念,这并不是说她就觉得现状很好。相反,她认为分家一定是对她们最有利的选择,但是目前最重要的事还是得把肚子填饱。

      姗娘记得自己的上一顿饭还是昨天晚上,一碗稀到不行的稀饭,连个配菜都没有。说是稀饭还是抬举它了,简直就是往一碗清水里撒了几颗米,那能吃饱才怪。两趟厕所下来,就连水都还没有了。

      李家现在粮食不多,所以一天只吃两次饭,中午和晚上各一次。距离中午还有两个时辰,姗娘觉得自己快要饿晕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1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