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绛珠 ...

  •   2.林黛玉

      董小宛1639年认识冒襄,后嫁给他为妾。

      若冒襄是作者,他会怎么描述董小宛?是黛玉吗?

      粗粗对照,真的不太像,黛玉的小性子在董小宛身上是看不到的,董小宛会察言观色,宽解心意。

      在《影梅庵忆语》中,我们只看到是董小宛一路主动追随,委曲求全。

      冒襄曾几次三番地要把她抛在身后,最后是钱谦益和柳如是帮忙付清赎金把董小宛送到冒家他才接纳她。

      即使是在逃难当中,冒襄也想把她托付给别人,倒是冒母和原配苏氏可怜董小宛,坚持带她一起走。

      这些在《影梅庵忆语》中都有详述。

      等到董小宛离逝后,冒襄才痛不欲生,说:余一生清福,九年占尽,九年折尽矣。

      《影梅庵忆语》中更是回忆董小宛生前的种种美好:她的才情、她的温柔、她的能干。字字泣血。

      作者的悔,大概只能在小说中把应该给她的宠爱还给她,让她在身后可以使一把性子。

      若荷记得有一部英国电影《赎罪》,有个女孩子在13岁时做错事害死了自己的姐姐和未来姐夫。

      后来她一生都在忏悔,只好写小说在书中用修改姐姐姐夫的结局来赎罪,让姐夫在书中怒骂自己来减轻自己的悔恨。

      可能别人会觉得黛玉和董小宛不太像而怀疑作者不是冒襄,若荷倒觉得恰恰是这些不太像反而更可能是他。当然这一条不能作为证据。

      当然,若荷会有这个推断也是因为已经查到了其他更多隐藏的细节。

      黛玉这个人物,读懂《红楼梦》的人大多会真心喜欢她,不管一开始的描述把她说的有多尖刻多小心眼,但她倾注了作者太多的情感,她的美好自有一种风流婉转的气质。

      《红楼梦》一开始作者就把绛珠仙子的角色定义为还泪,来感恩神瑛侍者的灌注滴水之恩,黛玉就是来感恩还泪的。

      现实中,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写到:

      接宗伯书,娓娓洒洒,始悉其状,且即驰书贵门生张祠部立为落籍吴门,后有细琐,则周仪部终之,而南中则李宗宪旧为礼垣者与力焉。越十月,愿始毕,然后往返葛藤,则万斛心血所灌注而成也。

      他说为了董小宛脱籍的事花了万斛心血所灌注才成。

      那么董小宛嫁给冒以后什么感觉呢?

      依然是在《影梅庵忆语》中冒襄写道:(董小宛)谓骤出万顷火云,得憩清凉界,回视五载风尘,如梦如狱。

      这么看,在她看来,他对她确实是一种救命之恩。

      《同人集》中邓汉仪这样形容冒襄和董小宛:“仙人原种玉,神女只浇花”,足见他俩如一对神仙美眷,就如神瑛和绛珠的写照。

      林黛玉和董小宛的相似处,其他的细节还有:

      1)《红楼梦》第七十回提到:宝玉听说贾政要回来,恐怕字写得太少,难免遭受斥责,正在烦恼,黛玉却命紫鹃“送了一卷东西给宝玉,宝玉拆开一看,却是一包捶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字迹”。

      冒襄的《影梅庵忆语》:

      姬初入吾家,见董文敏为余书《月赋》,仿钟繇笔意者,酷爱临摹,嗣遍觅钟太傅诸帖学之。阅《戎格表》,称关帝君为贼将,选废钟学《曹娥碑》,日写数千字,不讹不落。余凡有选摘,立抄成帙,或史或诗,或遗事妙句,皆以姬为绀珠。又尝代余书小楷扇,存戚友处,而荆人米盐琐细,以及内外出入,无不各登手记,毫发无遗。其细心专力,即吾辈好学人鲜及也。

      《曹娥碑》是王羲之的,所以董小宛写的就是钟繇和王羲之的小楷字体,而林黛玉的书法恰好也是兼“钟繇、王羲之二人之长的小楷之迹”。

      2)还有,董小宛,原名白,字青莲。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作诗,说道:“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对于“白”、“青”二字情有独钟。

      “青莲”自指青叶荷花,亦即芙蓉。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掣花簽,黛玉抽到的是一枝芙蓉。众人笑:“这个好极。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

      3)前面若荷怀疑过黛玉有(分)身,书中亦有所指:

      先说晴雯。

      第七十八回,晴雯死时宝玉撰《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脂砚斋评[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 ],书中刚念完《芙蓉女儿诔》,“从芙蓉花中走出来”了黛玉。

      第八回脂砚斋评:「余謂晴有林風,襲乃釵副,真真不錯」,所以晴雯就是黛玉的化身、影子。

      在书中,有“晴雯补孔雀裘”一段,写得出神入化。

      而现实中,冒襄将董小宛称为针神,前无古人。《影梅庵忆语》:“剪彩织字、缕金回文,各厌其技,针神针绝,前无古人已。”吴伟业也在诗中称董小宛为针神,这个后面再提。

      而针神恰是有典故的。

      三国時代有位美女叫薛灵芸,是魏文帝曹丕的宮人,妙于针工,宫中号为针神。

      而薛灵芸的身上还有另一个典故:

      《拾遗记》中说,薛灵芸被迫离别父母登车上路之时,用玉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后世因而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后来“红泪”成了一个通用的典故。

      据说唐代杨玉环被召入宫前,“泣涕登车,时方寒,泪结为红冰”。

      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提到董小宛“尤好熟读楚辞、少陵、义山”。而若荷发现在整理资料时,李商隐的诗出现的频率最高。

      李商隐的《板桥小别》用“一夜芙蓉红泪多”来诉离别之情。这句既提到了芙蓉又提到了红泪。

      甲戌本第一回中讲到绛珠仙子时,框号内备注为脂评: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全用幻。情之至,莫如此。今采来压卷,其后可知。]有绛[点“红”字。]珠[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草一株,时有赤瑕[点“红”字“玉”字二。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宫神瑛[单点“玉”字二。]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餋,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逰于离恨天外,饥则食密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作者取绛珠之名,绛为红色,珠为泪珠,这个名字当真花了作者不少心思。

      至此,若荷终于解出了游戏在第一回结尾的难题:「绛珠怎么解?这里说绛珠仙子是去还泪的,感恩神瑛的灌溉之情。但是后面怎么都是宝玉在小心陪不是,看着象是宝玉欠黛玉的?第一个解开这个迷底的十倍加分。」

      (注:因为针神薛灵芸,把董小宛和绛珠仙子林黛玉关联在一起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绛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