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八章 ...
-
建文元年八月,朱棣夺取北平城,上书南京要求罢免齐泰、黄子澄,朱允炆召集两人商议,接受齐泰建议,下檄文讨伐朱棣。朱允炆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燕军。
朱棣毫不退让,公告天下:“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
建文元年(1399)七月初八日,朱能奉命率师东取蓟州守将马宜被俘,不屈而死,指挥毛遂投诚,随之遵化、密云也举城归附。以此一役宣召靖难之决心,开始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
七月十一日,朱棣命部将袭取居庸关,守将王真兵败退附于怀来的宋忠部。宋忠是被朱允炆派往北边防燕的将领,起先率兵三万及征调的燕藩护卫精兵屯守开平,朱棣在北平起兵后,宋忠率众部将士经居庸关移师怀来,成为北平的心腹大患。鉴于宋忠兵多势众,燕军将领在商讨对付宋忠的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或主张出奇制胜,或主张固守以待。
中军大帐内,朱棣看向下首众将,问道:“宋忠手中有三万人马,还有征调的我军护卫精兵,人数不下四万,敌强我弱,如今吾等该如何应对?”
朱能见朱棣看向自己,连忙躬身说道:“标下以为我军接连大捷,士气正盛,应一鼓作气拿下怀来。”
朱棣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看向沈清,说道:“詹林意下如何?”
沈清躬身说道:“标下以为当主动出击。”
袁珙出列,拱手说道:“王爷,接连征战人困马乏,加之怀来城内,不少燕军旧部,若是强行攻打,恐引起军心涣散。袁某以为应固守北平。”
朱棣微微皱眉,看向道衍和尚,问道:“大和尚以为如何?”
道衍宣了声佛号,说道:“老衲倒想听听怀安伯的意见。”
正当背景的崔淼一怔,随即看向道衍,只觉得他看向自己的眼神有些不怀好意,若不是众人在场,他真想送道衍一个白眼。
“你这和尚,贯会躲懒,那就听听怀安伯如何说。”
朱棣都这么说了,崔淼不能再做背景墙,躬身说道:“回王爷,标下复议清宁候之见,理应主动出击,打出我军气势。”
不待朱棣说话,道衍和尚出声问道:“那该如何打?敌军人强马壮,其四分之一的人马又是以前燕军所属,若当真打起来,恐军心涣散,得不偿失。”
宋忠的部队有四分之一是抽调的燕军军士,他们的家大多都在北平一带,如果两军打起仗来,难免会有所顾忌。
道衍直接将袁珙的担忧抛给了崔淼,崔淼垂下头翻了个白眼,说道:“敌强我弱,论力虽不足,智胜则有余。怀来守军是新集之众,军心涣散不一,而宋忠本人刚愎自用,若智攻必能获胜。”
论人马数量燕军确实是比不上南军,但燕军都是常年征战的老兵悍将,而怀来的守军却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战场都没上过,打起仗来看见漫天飞的残肢断体,还不吓得屁滚尿流。而且宋忠又是个不靠谱的,所以这场仗打胜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朱棣眼睛一亮,含笑的看着崔淼,问道:“那该如何智取?”
“正如大师所说,宋忠所属有四分之一是燕军,我军若攻打,必然引起军中将士反弹。同理,宋忠所属燕军之部下,也必心系其家属,只要我们运用得法,则利大于弊,正是我们致胜之法。”
崔淼这话说进了朱棣的心坎里,朱棣不禁大悦,说道:“怀安伯果然大才!传我军令,大军开拔,直取怀来!”
七月十五日,朱棣亲率崔淼、徐祥等马步精锐八千,卷甲倍道开赴怀来。因沈清另有任务无法随行,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原本少言寡语的人,活脱脱的变成了提前更年期的妇人,让崔淼是既窝心又无奈。
燕军在怀来城外驻扎,城中密探传来消息,宋忠为守怀来,不惜欺骗城中燕军所属,其家人已被朱棣斩杀,令城中燕军满怀仇恨,都憋着一口气,要为亲人报仇,士气顿时大涨。
城外众将得知此消息不禁恼怒异常,大骂宋忠奸佞小人,连连请战,誓破怀来城。朱棣却并不气恼,看向崔淼时意味深长,说道:“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宋忠倒是帮了本王一个大忙。”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一片懵懂,道衍和尚则手握念珠,看着崔淼勾起嘴角,直看的崔淼一阵毛骨悚然,生生打了个寒战。
次日,列阵的燕军中陆陆续续走出一众百姓,在军士前面站成一排。崔淼将自制的扩音器递给领头的人,领头的老丈拿着扩音器清了清嗓子,前一天排演的戏正式开场。
“二狗,我是你爹......”
“大牛,我是你媳妇儿......”
“爹,爹,我是大宝......”
“李大奎,我是春风楼的小桃红......”
当怀来守军临阵看到熟悉的旗帜,认出自己的父兄子弟时,惊喜异常,相互问候之声,震耳欲聋。
“爹你还没死啊......”
“媳妇儿,你没给我戴绿帽子吧......”
“大宝,一看这模样就是我的种......”
“小桃红,我想死你了......”
两军对垒马上变成了认亲大会,城中军心浮动,随着“宋都督欺诳我们”的呼喊,守军将士纷纷解甲倒戈,投入亲人怀抱。
宋忠仓皇列阵未成,朱棣却乘机挥师渡河,守将都指挥彭聚、孙泰力拒阵亡。宋忠见势不妙,狼狈回逃入城,燕军也尾随其后蜂拥进城。宋忠被燕军活捉。宋忠部将除去指挥庄得的一队人马及时突围逃脱外,其余众将士来不及溃散的被歼杀殆尽。由朝廷派往北平周围最强大的一支军队,为之消灭。怀来之役是朱棣起事后第一场大会战,燕师以少胜多,大获全胜,从而基本扫平了北平的围兵,真正将北平府掌控在手中。
此一役过后,崔淼被朱棣提调为燕军指挥使,听命朱棣左右。诸将虽心生羡慕,但因他平日里的人缘很好,并未遭人嫉恨。
八月,耿炳文率领大军,抵达河北,命徐凯驻军河间,又命潘忠、杨松驻军鄚州,自己率大军屯于真定。时至中秋佳节,虽有战事,但城中百姓还是忙着过节,耿炳文仗着手中有三十万兵马,轻视于燕军,令军民共度佳节。
张玉担任燕军先锋,趁南军庆贺中秋之时,袭破雄县,而沈清则在月漾桥设伏,生擒前来援救的潘忠、杨松,乘胜夺取鄚州。
随后沈清率轻骑窥探真定军营,返回后对朱棣言道:“王爷,南军纪律松散,应当迅速进击真定。”
朱能眉头微皱,出声说道:“王爷,标下以为南军兵强马壮,我们不易力敌,还是绕道拿下新乐再做打算。”
张玉说道:“王爷,标下附议清宁候之见,南军兵马虽多,但都是新兵。我军乘胜直趋真定,必能破城。”
恰逢南军大将张保来投,与诸将商定好计划,朱棣不由大悦,豪气干云的说道:“好,那本王便会一会朝廷的三十万大军!”
诸将连忙跪倒在地,扯着嗓子喊道:“愿为王爷效死!”
张保按计划回到南军大营,张扬雄县、鄚州惨败的情景,并说燕军将要到来。于是耿炳文转移部队,并且全部渡河,全力抗敌。待耿炳文军队转移之际,燕军突然来临,沿城攻击。耿炳文的部队不能成列,溃败入城。部队都拥挤在城门里,造成堵塞,自相践踏,被踩死者不计其数,可谓史上最严重的踩踏事件。
八月二十五日,燕军在真定之战中大破耿炳文,俘获左右副将军李坚、宁忠以及都督顾成等人,斩首三万级。不久,张玉又击败安陆侯吴杰,自此燕军军威大振。
虽然战争无法避免,崔淼也身不由己,他也尽自己的努力,劝诫朱棣不要噬杀,尤其是城中百姓,应当安抚为主,镇压为辅。并尽力约束属下军士,不扰百姓生活。崔淼所为引来不少将士不满,城破之时,正是他们大肆搜刮的大好机会,这是不成文的规定,就连大军军饷也是如此所得,若是放弃这样的机会,他们将损失巨大。一开始朱棣也颇为不解,但还是采纳了崔淼的建议,下令军中上下,每过城池不得扰民,更不得借机生事。久而久之,燕军的声誉越来越好,尤其在百姓中的口碑,甚至有城中百姓自发捐献粮食,慰劳燕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相信朱棣才是真龙天子。朱棣知晓此事,不禁感慨万千,大赞崔淼是他的福臣良将。要说朱棣心中最大的隐忧是什么,那便是造反的名声,虽然自己说的好听,起兵靖难是要捉拿朝中奸佞,实则就是他想要那把龙椅,谋朝篡位的名声好说不好听,谁不想自己是真龙天子,没想到如今只是约束自己手下,便有这样的效果,当真是再好不过!
耿炳文接连战败,三十万大军抵不过朱棣十万燕军,让朱允炆心生惶恐,终于认识到他皇叔的可怕。他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接连三□□会,文武群臣吵得不可开交。文臣认为耿炳文大败,定是他私交朱棣,应收回兵权,捉拿回京。武将则认为耿炳文是先皇受命的老将,不可能投靠朱棣,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只需派人增援,定能剿灭燕军。
徐增寿最近几日常常与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勾肩搭背,就是合欢阁也去了几次,言语间变着花样的夸赞李景隆,言道:“曹公如此大才,不能征战沙场实在可惜。徐某曾耳闻朝中有人诟病曹公,言曹公有负其父大才。现下战事吃紧,应让那些宵小之辈看看曹公之大才。”
李景隆被徐增寿忽悠的晕头转向,询问徐增寿怎样才能得偿所愿,徐增寿在酒桌之上写了个‘黄’字。李景隆瞬间会意,之后便时常出入翰林学士黄子澄的府上。于是,朱允炆的猪队友再次发挥作用,在朱允炆面前力荐李景隆,齐泰极力反对,难不住朱允炆的脑袋再次犯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