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 16 章 ...

  •   低沉的笑声一直在耳边响个不停。
      宋卫风不自在的歪了歪身子,指尖顺着耳根揉了揉。
      企图把那点不对劲从耳朵里揉出去。

      没一会儿功夫,宋卫风面前就排了不少人。
      全是一些拿着信纸,神色期待的普通人家。
      喜悦,期待,着急,还有浓重的思念。
      都透过一张张写满生活痕迹的面庞透出来。

      周自言放好折扇,从宋卫风那里拿过纸笔,“来来来,我闲着也是闲着。”

      宋卫风“周大哥?”
      他自己是学生,而且一直在马鸣书院读书。
      和这些摊贩住户都打过照面,所以自愿帮忙。
      可周自言是正儿八经的教书先生,为何还要……

      周自言已经叫来一个等待的大伯,敛袖,笔尖蘸墨,“所谓读书,除去明事理懂人伦,不就是为了能有朝一日达则天下,帮助他人么?现在既然有一个帮别人写信的机会在,为何不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啊卫风。”

      宋卫风听这一番话,喃喃道:“周大哥……”
      周先生,当真君子呢。

      大伯一直攥着手里的纸不说话。
      周自言等了大伯许久。
      大伯才慢慢拿出一张纸。
      上面记着一些数字,还有日期。

      “后生,俺,俺……大伯我在隔壁街做木工,没请账房先生。有户人家一直在我这里赊账,说是一起算账……这都赊了快半年多了,我去找他们要钱,他们扔过来一份账目和一袋银子,让我自己算。可大伯只认识几个简单的字,这上面的字又乱又花,真真是一个字都认不出来了。”
      大伯紧张地搓着手,“俺带着去民税课司,结果民税课司的账目和这上面记的不一样。”

      宋卫风一愣,拿起大伯的纸一看,眉心紧皱,“算术?”
      这纸上的记录乱七八糟。
      他……于算术一道实在算不得精通啊。

      周自言挑眉,“算术?”
      拿过宋卫风手里的纸。
      纸上的记录笔锋散漫,还伴有墨点。
      一看就知道这个记账的人丝毫没有用心。

      大庆朝有条例规定,为了保证买卖顺利,所有商户开店做工都在官府有记录。
      三月一期,到期则家家户户查账交税、
      若是有强买强卖的嫌疑存在,负责税收这一块的民税课司就会拿着账册走访调查。
      不过像赊账、长期合作的这种情况,会延长至半年一算。

      大伯这样的个体户木工,所谓交税就是官府怎么记,就怎么算。
      现在这个赊账的账目,和民税课司的账目对不起来,大伯怕多交,又怕少交。
      只能另外再找人算一下。

      “大伯,先不着急,来,从您第一次为那户人家做工开始和我说一说,”周自言蘸蘸毛笔,用一张崭新的纸,按照自己的方法重新登记这些信息。
      在大伯的帮助下,说不定还能查缺补漏。

      木匠做工,每一份用料和技艺都有自己单独的价格。
      大伯虽然不认字,但对于自己做过的活计都记得一清二楚。
      不一会就跟周自言一起把纸上的账目对了个一干二净。

      周自言用现代表单的格式,把每一次做工的时间,耗材,还有价格都写得清清楚楚。
      最后再把这一次做工所需要的钱数统一相加。
      果然不出他所料。
      那户人家自己前后的账目对不上,明显是欺负大伯,故意少记了两次!

      周围的人一看这场景,连信都不管了。
      纷纷围上来,生怕错过一点。
      没有经过计算,也没有经过摆棍,也没有算盘。
      只是随着大伯每说一次,这后生笔下的数字就跟着落下。

      “这后生怎么算得这样快?!”
      “俺们村那个老童生每次帮村子里算账都要算上好几天,这、这这这……怎么可能。”
      “后生别是瞎写的吧……咱们这还有人懂算术吗?”

      宋卫风也停下笔,一动不动地看着周自言帮大伯算账。
      不可思议,当真是不可思议!
      只是数字相加,从原理上来说并不难。
      只是他们在书院做一道这样的算术题,需要用上算盘不说,还要用纸笔记录。
      才能算清一道题目。

      周大哥手里只有一张纸,为何算得这么快?
      难不成……是心算?

      周自言沉浸在算术中,不知道周围已经围了一圈人。
      记完所有的钱数后,他还顺便帮大伯减去了需要缴的各项税目。
      得出最终一个结果。

      周自言吹干纸上的墨水,把信纸叠好递给大伯,“给,大伯,这半年辛苦了,赚的不少嘛。”

      “后生……后生,你莫诓骗大伯啊,这、这就完事了?”大伯捏着手里的纸张。
      抬头看看周自言,又看看信纸。
      他只是把自己这半年做的活计讲了一遍,整个过程绝不超过两刻钟。
      这就结束了?

      周自言收拾桌子上的东西,笑道:“完事了大伯,你按照上面的数字,拿银子去民税课司交钱就行了。”
      负责城西北的民税课司应该离这里不远。
      大伯要是脚程快的话,晌午之前就能缴完这个税。

      大伯一拍大腿,“成,那俺这就去试试,后生,多谢!”
      说着,留给周自言几个铜板。
      抱着那张纸往民税课司的方向走去。
      越走越快,脚底差点擦出火星子。

      “哎哎哎,老大哥,等等我,我和你一起去!”
      “大哥,大哥,还有我,我也去!”
      有对周自言实在好奇的人,追着大伯跑过去。
      想一起看看热闹。
      稀稀拉拉地,竟然追着去了四五个人!

      剩下的人虽然没有跟着去,可时不时的,都将好奇的目光移向周自言这边。

      周自言擦干净桌子,表情不变。
      依然照常为后面排队的人撰写书信和念信。
      一边写还一边帮忙纠正一些错误词句,以免造成误会。

      “老翁,您不是想问问您的孩子生活怎么样吗?怎么还因为这点小事就苛责对方呢?”
      “阿婆,阿婆,听得清吗?我是说,您这句话不是表达关心,而是直接再问对方是否还活着。您这是写给您孙子的信,我帮您换一个吧。”
      “阿娘哎,您说这句话是隔壁邻居告诉您的?那您回去骂他一顿,这人安的什么心呐,居然说您的妯娌不想念您,您的妯娌分明已经想您想的夜夜无法安眠了,您瞧,这写着呢,我给您解释一下哈……”

      周自言虽然和这些百姓并不相熟。
      但周自言在讲的时候引经据典,言辞凿凿,把他们说得一愣一愣的。
      他们听着听着,忍不住向宋卫风求证。
      相比较第一天见到的周自言,显然还是马鸣书院出身的宋卫风更值得他们信赖。
      可是……可是这个后生,说得好像很有道理啊!

      被这么多双眼睛注视着,宋卫风忍不住贴近周自言。
      他才读过几本书。
      哪里知道周自言说得典籍都是哪一些呀!

      排队的人种不少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说话慢,反应力也慢。
      一个半时辰过去,才搞定四个人。

      排队的人多,就免不了喝茶。
      茶摊刘老翁忙得脚不沾地。
      不过刘老翁没忘记给茶摊上这两位‘财神爷’上茶,“宋后生,这是咱们摊上新出的降火凉茶,尝尝,都尝尝。”

      周自言正好说得嘴巴发干。
      凉茶就是普通的白凉水加茶叶。
      只是不知道用的什么茶叶,带一点清甜和柠檬香。
      热天喝一口这个凉茶,确实能消火气。

      又过了一刻钟。
      方才追着交税大伯跑去的几个人,纷纷一个接一个地跑回来,大喊大叫。
      “对了,都对了!”
      “老大哥的税款全对了!”

      最前面的年轻人跑得气喘吁吁。
      刘老翁忙不迭递上一碗凉茶。

      年轻人用凉茶浇灭身上的热流,喘着气说,“我们,我们到了民税课司,老大哥说要交税,而且是半年的税额,民税课司的四个人拿着算盘出来,他们算了一遍官府登记的账目,又算了一遍老大哥拿去的那份账目,结果发现两份账目对不起来!”
      “再加上那户人家给的账目,三份账目,全都对不起来。”
      “最后民税课司的人叫来两个人,六个人一起算,终于算明白,是……是这位周兄弟的账目,是对的。竟然是官府在登记的时候,少记了一份木材损耗,这才算错了最后的数额!”

      说完这一堆话,年轻人累得差点晕过去。
      幸好旁边的人扶住他。
      还不等年轻人出言感谢,那位扶着他的人立马把他往后一推,三两步跑到周自言面前,对周自言大行夸赞之意,“兄弟,你真是神了!”

      真算准了?没骗人?
      没骗人!
      这后生真的全都算对了!

      还在等待的民众一哄而上。
      把周自言包在中间,七嘴八舌。

      “后生后生,我们巷今年要搬迁,推官挨家挨户的来算地面大小和税收补贴,但我们巷子里没几个读过书的人,后生你看看能不能来帮帮忙?”
      “俺家也有税款要算哩!后生,先算俺家的,俺位置靠前!”

      不认识字,问问周围上过识字班的小孩也能知道大体意思。
      但这算术就不一样了!
      若没正经学过算数原理,那可能连需要算数的地方都看不懂。

      谁家都有个需要算术的时候。
      读书认字的读书人很多,懂算术的读书人也很多,可既能读书认字又能算术的读书人就不多了。
      更别说这样算的又快又准,收费还不贵的读书人。
      这要是错过了,那可真是亏了!

      被推开后又被人潮拥出去的年轻人一脸懵,“……”
      好歹也是第一个回来传消息的人呀。
      他就这般不重要么!
      不管了!

      年轻人也费劲混进队伍里,挤在周自言面前,大声问他,“周兄弟,周兄弟,民税课司那么多税收条目,你是怎么背过的?你们读书人都要背这些吗?”
      他家也交税。
      每次收税都有税官捧着一个小册子,对他家里念出一条一条税收条例。
      这个这个算税,那个那个也算税。
      虽然最后收的钱并不多。
      可林林总总都要有十几条税收条例了。
      他们家是一条都听不懂,只知道最后拿钱便是。

      难不成读书的时候,书院还教这些大庆律文吗?
      可他之前见过的读书人,都不知道这些啊!

      周自言摸摸鼻尖。
      大庆选官其中一条便是考察学子对大庆律文的了解程度。
      他干了七年朝廷官员,能不知道这大庆朝的税收条例吗?
      别说税收的律文了,刑罚律文他也倒背如流。

      不过这马鸣沟的官府倒是清正,没有仗势欺人,来年考核的时候可以记上一……
      周自言愣住。
      他分明已经辞官了,竟然还在习惯性地,想官员考核的问题。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第 16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