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随笔之一 ...
-
如果不是2000年安妮的异军突起,我想我会一直迷恋亦舒的书到很久以后,在<<告别薇安>>和<<彼岸花>>相继出现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生活在最繁华的城市,追逐品质的生活,懂得享受,另类的写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人们陶醉于物质的生活,是否忘记了,那个生活在不夜城里,用文字唱歌的女子.
在我看来,她才是小资文学的真正鼻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迷上了亦舒笔下的女子,一个个好像就是生活中出现过一样,却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坚忍,就像被无数都市女性奉为榜样的喜宝,甚至是曾经失败过的婚姻的子君,而最能代表其小资风格的,我觉得是<<没有月亮的晚上>>,孤独寂寞的女人执着的寻找爱情,到头来却发现,追逐的只不过是心里的幻影.
在她的笔下的女人也许都不是完美,就像有了女人最好的武器美貌,也无法得到最好的归宿,但她们并不是那种会妥协,会认命的女子,骨子里有一种狠劲,不可否认,在亦舒的想法里,大女人的思想还是存在的,最为明显的当属<<小玩意>>,所以,相对于女主角,男主角的性格就不是很好,有的怯懦,有的平凡,有的自私,唯一能够记住的只有连环的执着.
还记得,第一次看她的书是那本<<红尘>>,然后是当时哭得淅沥哗啦的<<开到荼糜>>,也许是因为那时年幼,还存有童话式的幻想,这两本还算的上是小说,比较的煽情.
也许,更多人觉得她的书是生活的指南,有刘墉的辛辣,也有小女子的柔情在里头,到底主线还是爱情.
安妮说她最喜欢的是<<连环>>,<<喜宝>>,<<人淡如菊>>,连环的全心全意,喜宝的经典,都是我的心头爱,可是<<人淡如菊>>里的乔却让我感到她是那种任性的女子,年轻时要的那种不能全身而退的爱,可是到最后还是和条件相当的男子结婚,生子.虽然人物让我不甚满意,可文字让我最感动的一部,少了些功利,多了些自然,疏离,白描的手法,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一种冷然遥望的距离,也许这就是书中男女主角的结局,冬天与春天之间永远隔着一个秋天,永远无法靠近.
要说我最喜欢的还要属<<胭脂>>,三代的女子,三种不同的经典.三人的经历很奇怪,不过都有相同的地方,就是不顾一切爱的决心,但这样的故事,永远发生在年轻的时候,也许只有那时的自己,才有那样的勇气,那样的心力.每个女人都需要胭脂,这不仅是为了取悦男人,现代的女子就是要学会善待自己.
不可否认,亦舒的书有商业因素的存在,就像书里的无数次描写的锦衣华服那样,在香港那样的地方,打扮首先是一种礼貌,然后才是虚荣.要在那样的社会生活,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怎样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的本钱,说起来好像很残酷,可是生活就是这样,在你站在高处的时候,没有人会嘲笑,而当你成为泥土之后,也只能任人搓扁捏圆.
一个女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玫瑰的故事>>里的黄玫瑰,少年时爱得轰轰烈烈,然后颓废一阵之后,重新绽放,更加艳丽,没有灵魂又怎样,依然颠倒众生.她永远像个孩子,乐此不疲的寻找爱情,,到最后,她才发现,经历过无数沧桑的自己,要的只是安定,所以,她的美才会一直的延续下去,直到玫瑰的枯萎.
在通俗小说的界面里,她传达着她她所看见的人生,我常常会诧异,亦舒这样聪明的一个人,她的公式也就那样几条,可是花样翻新,也不会让人觉得腻烦,也许这就是她高明的地方,有那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她的人情练达,她对人心超与常人的犀利,让我们不禁惊叹,小说也可以这样写的.
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学院派的在批评其情节不够巨细,书中的人说话俱是一个腔调,大段的文字让人视觉疲乏,人物的立体感不够,表达的力度………………..
也许就是这样,哪一个经典人物不是褒贬兼有的,能够有人讲,说明其名声有多响,影响力又有多大,在商业利益和名气这两方面来说,已经是双赢.
所以直到现在,在很多时尚杂志上还是会出现类似亦舒的文风,渐渐形成一种体裁,就像时尚对于都市女子的作用一样,她的影响已经跨越了年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女子.
说了这么多,推荐一些隐藏在名气之内的小说,也许不是那些最有名的,也不是那些名家最为推从的,却也能看到亮点,觉得感动.
<<流金岁月>>,<<胭脂>>,<<烈火>>,<<不羁的风>><<我的前半生>>[只供参考]
也许会一直喜欢下去,那些亦舒笔下坚强而又温柔的女子.
某某亦舒的终极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