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进城 ...

  •   鸡鸣报晓,一轮浅红的朝阳自东方缓缓升起,晨曦的微光首先照在了古羊村最东边的小山林。时值阳春,林木茂盛,晨光在林荫小路上投下斑驳的树影。

      有一蓝衣黑裤的少女,疾步行走其间,胳膊上垮了个装满野菜的藤条篮子,额间沾了些许露珠,面庞莹润,眉目清秀。

      迎面遇到上山的村民,便熟络的打声招呼,露出一口雪白的小米牙。

      山路崎岖陡峭,少女挎着篮子,健步如飞。

      少女名叫青苗,家住羽蒙山下古羊村,羽蒙山物资富饶,尤其一场春雨过后,遍地都是肥硕味鲜的草菇。

      青苗回到家,先从井中提出一桶凉水,舒舒服服的洗了把脸。

      再将上衣口袋里装着的指腹大小的红果子倒出来,用清水仔仔细细的洗净,挑一个水润饱满的,咬一口,不甜,还带着微酸。

      村民大都不爱吃这种个头小还开胃的酸果子。

      但青苗发现这种果子煮熟之后去核再晒干,冬日里,用热水泡开了,一碗吃下去,暖身又饱腹。

      她将果子都洗净,摊在簸箕里,垫脚送到房顶晾着,又从井里打了一桶水,然后才提着篮子进厨房生火,趁着烧水的空隙,将野菜分类洗净。

      甜菜头凉拌,荠菜素炒,茵陈裹面上屉大火蒸,又从鸡窝里捡了几个鸡蛋出来,掺上面粉,摊了一盘蛋饼。

      瓦瓮里米不多了,便混着野菜煮了一锅杂菜粥。

      做完这些,院子里方有了动静。

      “当家的,你说的这事可靠谱?”

      “就是院子小了些,也不临街。”

      青苗灭了火,将饭菜盛出来,院子里爹娘的声音也低了下去。

      吃罢饭,青苗利落的收拾碗筷,刷锅洗碗。

      柳兴才坐在井沿边上,手里提着个小匣子,打开,里面长长短短一匣子的刀,明晃晃的照着人胆寒心惊。

      他十分爱惜,一把一把的拿出来,用手试着刀锋。

      刀是祖传,青苗的爷爷曾是临安府十里八乡有名的屠户,号称临安庖丁,原本在州府置了房产商铺,又将儿子送进了书院,想着日后家中出一位读书识礼的秀才公,光宗耀祖。

      谁知飞来横祸,邻家失了火,波及自家,天干物燥,那场大火足足烧了一夜。

      彼时柳兴才不过十二三岁,住在书院,幸免于难。

      第二日回家,满目狼藉,他典当了商铺,厚葬了父母兄弟,带着余钱回了古羊村。

      一技傍身,日子过得倒也滋润。

      “阿爹,家里米没了。”

      柳兴才闻言,喊了声孙氏,又放下手里的杀猪刀,从身上摸了几个铜板出来,道:“顺便买罐怡糖回来。”

      柱子八岁了,仍每日闹着要吃糖。

      青苗没接,看着柳兴才手里那几个青绿色的铜钱,缓缓道:“怡糖一罐要十三文,爹,这里只有九文。”

      柳兴才将钱再往前递了递,“那便少换半升米。”

      次次都是这样,青苗早已习惯,但总要说出来让人知道。

      接了那九个铜板,又道:“米也涨价了,我们日后便常吃杂菜粥吧。”

      柳兴才摆手不欲多言,提起杀猪刀,转身出了门。

      柱子正是贪玩的年纪,跟在柳兴才身后,一溜烟跑了出去,青苗眼尖,看到他手里抓着一把蚯蚓,腰间还挂了个小鱼篓,定是捉泥鳅去了。

      村里田多,村民为方便灌溉,在田间地头挖了很多沟渠,一开春,里面就蓄满了水,村里十岁以下的孩童时常聚在一起玩耍,水浅,方及膝,倒是没什么危险。

      但愿柱子运气好,晚上可以做一道红烧泥鳅。

      青苗收拾好厨房,将院子也打扫了一遍,孙氏方从屋里出来,给了她一吊钱,嘱咐买米的时候看准称,莫要叫人短了斤两,青苗应下,接了钱装在贴身的口袋里。

      孙氏又叮嘱几句,从青苗端着的簸箕里,抓了把刚炒好的南瓜籽,便出门找村里几个妇女闲聊去了。

      自四姐出嫁,这两年家中的活计都是青苗操持,似这等进城买米换油一类的琐事,她自五六岁就常跟在几个姐姐身后,七岁的时候就能同人讲价了。

      青苗从工具房拿了背篓,将之前储存的干蘑菇都装进去。又去厨房包了两张饼,权当午饭和晚饭了。

      收拾妥当,洗了把脸,重新通了头发,对着水盆,挽了髻,又进屋,换一条绣花长裙。

      这裙子还是前年四姐出嫁时,青苗专门跑到临安府,扯了时行的布料,央同村针线最好的姑娘替她做的,裙角上别出心裁的绣了几只彩色蝴蝶。

      她十分爱惜,入水洗完从不暴晒,而是仔细的摊开晾在阴凉处,干了之后还会将燃烧过后仍有余星的松木装进青铜火斗,小心翼翼的将褶皱熨平。

      这两年她身高长了不少,胸脯也鼓了起来,好在裙子当时做的时候就宽松许多,如今穿着倒也合身。

      青苗长相并不出色,身材还有些干瘦,只一头乌发衬着眉眼清亮,她四下瞧了瞧,走到墙角摘了一朵开的正艳的蔷薇花,斜斜插在发间。

      古羊村距离州府不算远,坐上驴车,半晌就能到。但家中并无驴,青苗背上背篓,找到约好的人家,递了个编筐过去,在板车最角落得了个位置。

      临安府并不大,但南通苏杭,北达京都,糙米酒更是远近闻名,是以路上行人如梭,商铺林立。

      宽阔的街道上铺着青石,路边种着垂柳,酒楼门口拴着的马,健壮温顺,安静的吃着草料,有小厮拿着把棕色毛刷,熟练的替马儿梳理背毛。

      见到路边有妇人兜售兰草,青苗方记起,明日便是上巳节,少年男女盛装打扮,手持兰草,去城外的河畔踏春游玩。

      青苗将干蘑菇卖给相熟的杂货铺,拿了钱,没有着急去换米,而是转身去了一家裁缝铺。

      站柜的是个二十左右的少年,精瘦,正低头噼里啪啦的拨着算盘,手边摆着一本指厚的册子,手指飞快,口中似乎还念念有词。

      看见青苗,停下,一抬头便是一张笑脸。

      “姑娘是量身裁衣还是买成衣?瞧姑娘模样,该穿鹅黄,铺子里新做的春衫,姑娘可要上身试试?明日便是三月三,河畔一片新绿,鹅黄极是出挑。”

      青苗环顾一周,铺面不大,里面的布置倒是用心,柜台上方挂了几幅仕女图,或对镜贴画黄,红衣鲜亮,衬托的面容白皙,或侧身坐在桃树下团扇半遮面,罗裙轻铺,纤腰可握,或斜挎花篮,青衣素髻摇摇缓行于无尽花海,领如蝤蛴……

      无一例外,图中女子皆着春衫,袅袅聘婷,叫人看了心生向往,仔细瞧,那图画上的衣服款式竟都是铺子里悬挂在正中的几件。

      青苗从背篓里拿出一个粗布包袱,解开,摊在柜台上,里面是张火红的狐狸皮毛,道:“去岁隆冬,林里捉的,这里可收?”

      皮子是从一整只赤狐身上扒下来的,毛色鲜红似火,她原本是想留给自己做嫁妆的。

      少年接了过去,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仔细瞧了瞧,伸出两根手指,出价,“二两银子。”

      青苗摇头,“皮子是冬皮,厚实的很,至少值五两银子。”

      少年惋惜道:“是张好皮子,可惜了,鞣制的太过粗糙。”

      狐狸皮是青苗央临村的猎户扒的,原是扒下来就该卖的,但青苗舍不得,猎户又怕糟蹋了一张好皮,给了方子,青苗自己处理了,手法自然算不上好。

      “五两银子,这皮子便是你的了。”

      少年轻笑,“姑娘,我说了,这皮......”

      青苗缓缓道:“这只狐狸约莫四岁,正值壮年,毛绒细软绵密。听说一条普通的狐裘抹额便价值数十两银子,你取了腋下的狐裘,足以做一条上等抹额,尾巴做一条围脖,再不济也能得六七两银子。剩下的做件坎肩儿或是做双皮靴,绰绰有余。”

      “姑娘账算得好,也懂裁缝,可这冬日刚去,夏日未进,若这皮子生了虫,便一文不值了。”

      冬囤纱,夏居皮,这便是赚个时令差价,可惜皮子样貌虽好,鞣制的手法太过拙劣,若不加以好好的保存,只怕过不了这个夏天。

      青苗坚定道:“我只要五两银子。”

      少年思索一会儿,咬牙,“这皮子我收了!”

      少年名唤林升,是这裁缝铺的伙计,老掌柜近日感了风寒,便让他过来站柜。

      铺子偏,他站了几日柜,也只卖出去五件春衫。

      掌柜手艺精湛,做的衣衫阵脚平整,挺括大方,可惜他们只是个开在巷尾的裁缝铺,赚不了大钱。

      青苗得了五两足银,又在裁缝铺里买了两条绣了桃花的帕子和一双暗红色丝绸软鞋。

      结账时候,少年利索干脆,算盘打的劈里啪啦,见青苗又盯着仕女图瞧,便有些得意的向她炫耀,“这图是我请林娘子画的,不少小娘子都照着这个样式穿衣呢”

      青苗惊讶,他一个男子,竟这般懂少女心思。

      “那林娘子,住在何处?”

      青苗今年十六岁了,寻常人家的女儿十三四岁开始相看夫家,十五岁议亲,十六岁差不多已经定下来了,如今村里与她年纪相仿的女孩,都已经开始绣嫁妆了。

      家境殷实的人家,心疼女儿,拖到十八九再嫁的也不是没有,可青苗却不能等了。

      这几年除了那张偷偷藏下的狐狸皮,她几乎没怎么攒下嫁妆,没有丰厚的嫁妆傍身,年纪再一大,根本相看不了好人家,她得为以后的日子打算。

      今日进城,还有个要紧事,便是请画工给自己画幅小像。

      林升迅速报了个地名,又体贴指了路。

      青苗收好钱,背上背篓,同林升道谢。

      不过半炷香,便走到一处书画铺子跟前,掌柜的听完青苗的来意,收了三十文定金,让一个半大伙计带路,将她领到了铺子后面的一处小庭院。

      院子布置的花团锦簇,尤其是东南墙角,种了不下十余种花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气味儿芬芳馥郁,引了几只蜜蜂萦绕其中。

      花圃旁坐着位年轻妇人,一袭藕荷色夹衫,面上扑了粉,描着两道柳叶细眉,面前摆只画架,似乎正在描绘满院春光。

      听到脚步声,放下画笔,抬眸看了过来。

      伙计低声向青苗介绍:“这是林娘子,专为女子画小像的。”

      青苗笑着走过去,弯腰行礼时双手捧着一角碎银子,起身时,搁在了画案上的小盒里,道:“劳烦娘子。”

      林娘子细细打量了下青苗,“你身量不错,便站着画吧。”

      青苗忙端端正正的站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进城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