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23.初探兰家村 ...

  •   秀秀轻手轻脚地来到床边,拖出铁盒子,一钳夹断铁锁。盒子里静静躺着一个硬皮笔记本,扉页上有行稚嫩的笔迹:五年级校作文竞赛一等奖。翻开第一页,页眉上书:2003年7月1日,小雨。

      真是日记!这时孙秀秀十四岁,正是初三毕业的暑假吧?秀秀紧张地往下看:

      “这就是妈妈的老家了。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榕树。妈妈说它有好几百岁了,可枝叶还很茂盛。这时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我很喜欢,虽然天色不好,却让人感到空气清新。蜃楼是个古色古香的小村子。一家门口挂着白灯笼,幽幽的光映得水洼透亮,衬得两侧木屋更加暗淡。我问妈妈灯笼为什么是白色,她说这叫长明灯,人去世后头七回魂,家人以明灯指路,免得亡魂走错门。”

      秀秀眼皮一跳,不敢细看,直接跳到进门的一段:

      “我指着‘一科两状元’的牌匾问妈妈,真是这儿?她点头。那你岂不是大家闺秀?我私下问她,她很吃惊,说自己就是个村妇,至多是比较喜欢看书罢了。是啊,他总出差,只有她会给我讲床头故事,买各种各样的书。”

      秀秀一惊,“他”是谁?她忐忑不安地翻页,急切地期望解开谜团,“兰昕”二字却猛地闯入眼帘:

      “她叫兰昕,是隔壁兰家村的,比我高三届,却仍然是讨论的焦点,大人小孩人人都知道。因为她考了地区的文科状元,而海市不过是个镇,兰家村不过是个村。镇长代表镇政府奖励她一千块钱,敲锣打鼓送到家里——很多市里人的工资不过五百一月。人们说她被分数仅次于北大(文科)的s大录取,是全镇第一个名牌大学生。她考上以后全家扬眉吐气,成天乐呵呵,他爹再也不打她妈了。”

      “是啊,母凭子贵。如果我也考了状元,或者不是状元却上了北大,他对母亲会不会另眼相看?至少看在我会成才的份上。再一想真是可笑,母亲有什么错?为什么要祈求他的可怜?他之所以陪母亲回老家不过是想向她在国外的亲戚借钱!因为他想做生意,越赔越想做。我们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呢?他以前不是这样……”

      孙仕举?秀秀手一抖,差点把手电砸到地上。她干脆关了灯源,等心平气和后再继续:

      “无论如何我要考上名校。看看镜子对面的女孩,她若长得美,免不了被贴上花瓶的标签;她这么平凡,没有文凭只能普普通通地嫁掉:无论那一种都要把人生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看看他吧,年轻时人人都夸他忠厚可靠,现在呢?母亲的时代没有高考,只能进工厂,我不一样。如果我能自立,就可以独身,而读书是我唯一擅长的事,如果这都做不好干脆死掉算了。”

      干脆死掉算了。这就是包秀秀取代孙秀秀的原因么?

      秀秀合上日记,被字里行间散发的执念刺得生疼。这时的孙秀秀不过十四岁啊!她又想到兰昕,这位出类拔萃的师姐是否也怀抱着让母亲骄傲,让自己骄傲的执念不停求学呢?当所有的努力都换不回预想的期望时,她心灰意冷地选择死亡。兰昕、苏演,孙仕举、孙秀秀……各人有各人的坚持,谁又懂谁的挣扎?

      ***
      啪,谁拍了她一下。
      别吵。睡梦中秀秀不满地撇嘴。
      啪!那人不依不饶,气力还大了许多。
      孟梦别闹,让我再睡一会儿……秀秀迷迷糊糊地想着,眼睛闭得更紧,使劲把脸往手臂间窝。

      “娘,太阳晒到屁股啦——”响亮的童声把秀秀生生吓醒,她紧张地环视全木质的老宅子,仿佛置身不知名的年代。浑浑噩噩地被小宝拉到庭院,秀秀洗漱干净,走到天井对面的正厅,发现正中的木质大圆桌上摆了两副碗筷,两碗香喷喷的青菜粥,两根油条,两块油饼。

      “发什么呆呀,我们早就吃完了。”包月娥从正厅墙后的侧门走出来,手里托着酱油碟子和菜碟,“喏,你最爱吃的虾干。”“哦。”秀秀习惯性地应了声,喝了几口粥才想起看墙上的钟——七点半。“苏非在干什么?”她没来由地心虚。

      “哦,他也没吃饭呢。这孩子挺有意思,一大早就拎着你以前玩的剑舞弄。”包月娥大大的眼睛笑得眯起来,“昨天忘了跟你说,苏非是北方人经不住热,我把他安顿在你书房了,那儿阴凉通风。”

      “我的书房?”秀秀讶道。

      “还没摆设呢,只是清扫过,现在堆满你从小到大攒的‘宝贝’。”

      以前的日记!秀秀眼皮狂跳,想到苏非这危险物呆在那儿就觉头大。“伯母好。”说曹操曹操就到,苏非提了把真家伙招摇过市,和包月娥寒暄几句,洗手就座,正对着秀秀。“真香,伯母好手艺。”他瞧了眼面色不善的秀秀,故意加了句,“果然是娘勤女儿懒。”

      秀秀啃了口油条,斜眼道:“昨晚睡得好吧,那房间阴凉得狠啊。”

      她咬牙切齿地强调“阴凉”二字,苏非如何听不出弦外音?“托你的福,睡得太好了!你们家风水极佳,通风朝阳,这剑啊镜子啊也都上了年纪,足以辟邪。”他指了指邻座的摆着的雪亮长剑,正色道,“吃完饭我们去兰家村。”

      兰家村与蜃楼一个依山一个傍海,中间隔着欢流的兰溪。溪边住的多是汉人,山上是畲族聚居地,是兰昕的家。仄仄的石阶潮湿易滑,让穿天蓝T恤、背旅行包的小伙子如履薄冰,他身旁扎马尾辫的女孩子倒是身姿轻盈。太阳灿烂得像裂开的红石榴,好在漫山遍野的毛竹为登山者撑起一件青灵灵的斗篷,竹叶随风摇动,清香沁人,声如梵唱。

      解放前山民饱受官府欺压,十分排斥外人,为此在山上设了重重岗哨,只有对上暗号才能进村。而今山腰的“岗哨”已成了风景区的售票点,致富的聚宝盆;盘问的畲家山歌成了极富特色的欢迎辞:

      水连云来云连天,畲家山歌几千年。
      皇帝退换几多位,哪个朝代禁歌言。

      身穿靛青交领民族衣裙,刺绣鲜亮,银饰叮咚的售票员笑吟吟地瞧着今早迎来的第一对游客,即兴唱道:

      山歌不唱不开怀,磨子不推转不开。
      花不逢春不开放,你我永世不分开。

      “我们不是,咳,谢谢……”扎马尾辫的女孩涨红了脸,抢过门票,拼命拽开一脸好奇的男孩。

      “我还没听够呢,你急什么呀?”穿着新买T恤的苏非不满地抱怨,一边回望冲自己挥手致意的畲家姑娘。扎着马尾辫的秀秀没好气道:“你到底是来干什么的!”苏非不为所动继续追问:“她唱的是什么?我不大听得懂。”“祝您老玩得愉快,把剑还我,我回家。”秀秀指着斜插在旅行包侧袋、用报纸包好的长剑气呼呼地嚷。

      苏非无奈地举手投降:“知道了。”

      二人刚刚和解,就见前方迎来两位同样穿靛青民族装的大嫂,用乡音浓郁的普通话招呼非秀二人到路边厅堂就座——与售票姑娘的百褶裙不同,她们穿的是绣花的七分阔脚裤。“这是迎客茶,一共三道。”秀秀为苏非翻译。

      果然,一位畲家中年男子在桌上一一摆好茶具,拎起茶壶高高将水冲入碗中。水刚到四五分满男子就收了手,待茶叶纷纷沉入碗底,双手捧碗,按风俗首先递向身为男子的苏非:“请食(喝)茶。”

      茶香浓郁,苏非赶紧道谢,享受地眯起眼睛呷了一口。

      “噗……哈哈!”秀秀指着苏非得苦瓜脸嘲笑道,“你没听过‘一碗苦,二碗补,三碗洗洗肚’吗?”

      苏非捏紧茶碗一饮而尽,以沉默反击。主人陆续上了第二、第三道茶。苏非食髓知味,很快兴致勃勃地称赞主人好茶好手艺。主人大为自豪:“那当然,这是昕妹爹娘制的状元茶,最有名了,喝了包你金榜题名。昕妹子可是当年的高考状元,上北京大学咧……”

      “兰昕?!”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非秀面面相觑。“可她上的不是北京大学吧?”苏非再次确证。“就是北京的大学啊!”男子一口咬定。听出门道的秀秀冲苏非咬耳朵:“村里只有这一个大学生,绝对没错。”

      苏非起身就走,刚抬脚却被秀秀拉住。经她指点,苏非才看见墙上贴的“收费标准”。

      “你绝对是故意的。”苏非走出厅堂,看看钱包,再看看秀秀,目露寒光。

      “没常识就该做足功课。”秀秀指指自己的脑袋,又指指山坡上不起眼的小白花,“比如这花叫土莲香,和书里的插图一模一样。给你讲讲它的‘美丽’传说。”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3章 23.初探兰家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