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02 中品开窍丹 ...
-
1.02 中品开窍丹
慕南瑾跟着母亲于秀文回家。
小磨村前临柳林江,背倚笔架山,村民们不是临水而居,便是依山而栖,竹篱柴扉,白墙泥瓦,是个非常典型的屏南小村落。
慕家老宅建在笔架山山脚处,是一座青砖黑瓦的四合院,有三间正屋,四间厢房,但看这宅子便知是户殷实人家。只这宅子上了些年岁,风吹日晒之下处处都留着岁月痕迹,不过总体来说还算是保养得当,住人倒是足够,事实上,正是因为这座沧桑祖宅,仅只八亩田地的慕家才能勉强挤身中等人家之列。
于秀文看儿子一路都很沉默,还以为他没睡醒,生怕这心肝宝贝着凉,刚进院门便吩咐长媳周氏端茶,末了还加上一句:“多放些糖浆,吹了一路风,可别生病了。”
慕南瑾张张嘴又闭上,终是没有出声。
小磨村的村民半耕半渔,堪堪温饱,慕家也不富裕,必须要精打细算过日子,茶叶在他家也是个奢侈品,只有待客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家里偶尔能够喝上一两杯的也就他自己了。
又因小孩子不喜欢苦涩味道,娘亲大人每每都要往茶里加上一勺糖浆,由此也说明父母对他有多偏心。
如今的慕南瑾自是不想再要这份殊荣,奈何他还记得母亲的性子,干脆闭嘴。
大嫂周氏勉强挤出个笑容,转身进厨房取茶汤,两个小孩子却是欢天喜地跑出屋子,“四叔”“四叔”叫个不停,正是大哥家的一双小儿女。
应付完两个小孩子,慕南瑾心绪已然平复,转头去看父亲:“阿爹,三哥回来啦?”
慕春山正坐在梅子树下专心看报,报纸三个铜板一份,庄户人家可没这份闲钱,倒是在商行做事的慕家老三时不时会往家里捎上一两份过期报纸,慕南瑾这才有此一问。
慕父看的专注,没有听到儿子问话,只把报纸举到一尺开外,半眯着眼睛努力辩认报纸上的小字。
慕南瑾走到慕父近旁,“屏南早闻”和“紫金牛特刊”几个大字蹦入眼帘,不禁挑挑眉,略感意外。
《屏南早闻》是屏南郡最大的报纸,七星镇这种小地方,一般人能够看到的报纸,也就仅此一种了。
这还不是每日都有,府城每隔五天才有一班客船过来,镇上人家便也每隔五日才能收到一次报纸,所以,所谓“屏南早闻”,到了七星镇往往都是几日前的旧闻了。
这样一份大报,居然会为紫金牛出特刊,再瞧瞧刊印日期,竟是前日。
慕南瑾好奇心大起,站在慕父身后读起报上文章。
“每到初冬时节,寒江红云都是我们屏南郡的一道风景,引的无数文人墨客千万里而来,只为一睹那紫金出苗装船时的无双盛景。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盛景背后,却饱含着无数紫金户的心酸和悲凉。
上林村有一陶姓村民,家里种有两亩紫金,去年起苗出货,两亩地共得紫金六千四百余株。原以为可以过上一个富足年,一家五口皆是欢欣鼓舞,没成想装船时有两千六百株被评为不入品,不得不以每十株两文钱的价格出售,扣除田赋之后两亩入手不足六两银。
众所周知,紫金牛每两年才能起苗出货,这六两银,便是陶姓乡民一家五口辛苦两年所得,为了生计陶家不得不高息借贷,如今面临卖地还贷的痛苦境地,当陶家家长给笔者讲述此事,半百老人竟是痛哭失声。
福山村有一柳姓村民,家里仅只一亩紫金田,去年……”
慕南瑾看的眼眸微沉,暗道两亩地出了两千多株落下货,这品阶也压的太厉害了,怕不是得罪了人。不过这紫金装船时惯多妖娥子,倒也不奇怪。
慕母端了茶汤出来,看到梅树下的父子二人,眉眼间俱都是笑意,笑着道:“老头子,眼神不好就让小幺读给你听,一把年岁了,非要逞能。”
慕春山听到老妻声音,从报纸上抬起头,不悦反驳:“我还看的见。”
然后才发现小儿子正站在身后,立时板起面孔:“回家了也不先过来见礼,越来越没规矩了。”
慕南瑾赶忙恭敬叫爹,然后道:“三哥带回来的报纸?”
“不是,你三哥还没回,这是书院今早送到村上的,说是专为我们紫金户发的那啥特刊……”话到此声音一顿,紧跟着折起报纸,赶走儿子,“这些事跟你不相干,快去喝茶汤,不要凉了。”
慕南瑾乖巧离开,心里却是活泛开了。
这是有人要拿紫金牛搞事情的节奏啊,于他来说又是一桩新鲜事,上辈子他少不更事,竟是连如此有趣的事情都给错过了。
*——*——*
晚饭时候,慕家的堂屋里满满当当坐了一桌人。
慕家父母总共生育三子三女,夭折两人,现有三子一女。
长子慕南信,娶妻周氏,现有一儿一女,老大慕青远今年八岁,老二慕青苹是个女娃,仅只五岁。
二女慕南月,夫君齐济民,乃是“青书蒙馆”的教习先生,独子齐晏晨也是八岁,现居七星镇。
三子慕南毅,娶妻刘氏,现有一女慕青莲,尚在襁褓。
幺子便是慕南瑾,如今还在“七星学馆”读书,他上头两个姐姐均是早夭,跟几个哥姊之间很是差了些年岁。
慕家父母五十上下,身体康健,大哥二哥虽已成婚却未分家,一座老宅子住着大大小小八口人,热闹的紧。
之所以住了“八口”而不是“十口”,是因为慕南瑾和三哥慕南毅常年不住家里。
慕南瑾是因为求学,他住学馆,学馆五日一休沐,他便也五日一归家。
三哥慕南毅则是因为差事,他早几年通过姐夫齐济民的关系入了南北帮杂务堂,一直在镇上的“南北商行”做事,已经做到大伙计位置,一切顺利的话,再过上三五年便能升任三等管事。
今晚一家人一个不少全都在,很是齐整,只大哥三哥心事重重,大嫂的脸色更是不好看,三嫂只顾低着头哄孩子,不与其他人对视,就连两个小孩子都受到影响,默默吃饭不敢多话。
吃过晚饭,大嫂洗涮,三嫂回屋,堂屋里只剩下慕家二老和三个儿子。
家长慕春山首先开口,对幺子道:“你三哥这次带了开窍丹回来,明日你便服了吧。”
然后转向长子和三子:“这次亏欠了你们,我和你们阿娘都记在心里,以后会找补在你们孩子身上,你们也莫要心生怨怼。”
老三慕南毅久混场面,为人精明,当即表态道:“这种事情原本就该阿爹阿娘做主,我们哪有怨怼的道理。”
老大慕南信于人情世故上不如三弟,慢了一拍才反应过来,连忙道:“是,是,三弟说的是,小弟天赋好,原本就该如此。”他话说的好听,只那脸上的勉强神色却是无论如何也压不下去。
于秀文冷哼一声:“如此最好,一家人最怕言不对心。”
慕南毅连声否认,慕南信又一次跟上。
只有慕南瑾坐旁边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老僧入定一般。
上辈子的种种波折,便都由这颗开窍丹而起。
……
甘南大陆上的凡人是可以修行的,只这修行的门槛着实有点高。
众所周知,大陆上有五大仙门,不过既为仙门,于寻常人来说便是仙踪难觅,那是大陆上最为神秘、也最是令人向往的所在。
仙门中人每三年都要入世一次,为六到八岁的孩童检测资质,世称“六龄测资”。
一旦被仙门相中,不说孩童自己,便是父母家人也都跟着鱼跃龙门,世人都盼着一步登天,于是这六龄测资便成了整个牧州的头等盛事。
不过,幸运儿必定是极少数,万里都不一定能够挑到一二的机率。
幸好余下的孩童也不是全无机会。
仙门挑走的是资质最好的那一拨,他们不用药石便可打开灵窍,即所谓“先天开窍”。
除开这些天之骄子,另外还有两成左右的孩童有可能借助开窍丹打开灵窍,就此踏上修行道路,这便是“药石开窍”。
注意,仅是“有可能”,并不是说“必然能够”,实际上就算是在这两成的孩童当中,能够通过药石成功打开灵窍的也只有两成左右,所以,认真计较起来,这样的“次等幸运儿”,也仅只百中挑出四五的机率罢了。
此外,即便通过药石打开了灵窍,他们在修行路上也走不远,能够成功开辟灵台进入灵台期的修者聊聊无几,更遑论之后的元丹了。
不过凡俗中的老百姓肯定是想不到那么遥远的事情的,大家只知道一旦打开灵窍便可修习道法成为“道师”,自此衣食无忧,无病无灾,且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这些,便足以让人眼红了。
所以上一世,自打慕南瑾六岁那年检测出药石开窍资质,尤其当时仙师还说他距离先天开窍仅只差了一点点,并为此惋惜不已。打那以后,他便深受父母宠爱,为了增加开窍机率,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为他购买了一颗中品开窍丹。
开窍丹便是用药石打开灵窍的那个“药石”,而“开窍丹”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自不必说,有价无市,只闻其名难见其身。市面上最好的便是中品丹,价格昂贵到让普通人家高攀不起,一颗下品丹售价三两银,中品丹少说也是五十两起步,足足贵了十几二十倍。
以慕家的家境,下品丹负担得起,但中品丹,那便是在能力之外了。
今次慕父慕母一意孤行,掏空了整个家底,典当了最后几件首饰,甚至不惜借贷三十两外债,这才购下一颗中品丹,以他家几无余粮的经济状况,都不知要过上多少年的苦日子才能够还的上。
更坑的是,谁也说不清这中品丹是不是真的能够提升开窍机率,这便是今日兄嫂不满的原因所在,只现在大家都还怀揣希望,没有发作而已。
上一世,慕南瑾信心满满,带着父母的殷殷期盼,顶着兄嫂的各种腹诽,服下那颗昂贵丹药,却不想开窍失败,长久以来被父母压下来的各种矛盾终于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