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架空+魔改大唐,所有描写不符合历史的,均视为架空影响。因为我讲的是故事,不是历史。
像是称呼之类的,我知道唐时称呼父亲是阿耶,耶耶,哥哥是*兄,阿兄之类的,但是因为写的很别扭,我就直接按照现在的语言习惯写了,反正是架空嘛。
说起来唐朝的称呼跟现在的称呼一比较,都挺有意思的,我从网上找的资料里面摘抄了一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后面写文有的会采用,有的就架空掉了。
称呼年轻男子为“郎君”。称呼年轻女子为“娘子”,注意啊,这不是耍流氓,在大唐,郎君和娘子并不是夫妻之间的称呼
称呼老人的话,就叫“丈人”、“老丈”和“阿婆“、”老夫人”。
唐时称呼母亲为“阿娘”还可以称呼为“娘娘”。在唐朝“娘娘”可不只指后妃的哦。当然严肃些可以称呼“母亲”。
唐时称呼父亲为“耶耶”、“阿耶”,如《木兰辞》里“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就是指木兰她爹,而不是她爷。
其实,唐朝对父亲还有另一层称呼,没错,就是“哥哥”。前面加上父亲家中的排行,比如《旧唐书》中里玄宗称呼其父睿宗就叫“四哥”,李世民对其子李治也自称哥哥。
此外“大人”也是称呼父亲的,“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的不是一直连着来麽。于是乎,出门办事可不敢随便见着穿官府的就上赶着喊“大人”了,那是随便认了个爹呀。
那么,称呼完父亲为“哥哥”了,称呼兄长可怎么办?其实,“哥哥”在唐朝也是称呼兄长的,所以最好是称呼“阿兄”或者前面家中排行加一个“兄”,就比较亲密了。
称呼姐姐就很自然了,还是《木兰诗》里,“阿姊闻妹来”的阿姊了。
在大唐要怎么称呼皇帝呢?对子女来说,跟日常平民一般称呼“阿耶,阿娘,耶耶,娘娘”就可以了。正式一点就是“皇后殿下”“陛下”,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父皇,母后”的称呼。
“皇上”是书面语,一般奏折可以用到,而不是当面称呼。平常大臣们应该就是用“陛下”。身边内侍就是“大家”“主上”“圣人”之类的
至于公主你跟后世电视剧差距不大就是称呼为“公主”或者“贵主”。
太子的话就会被称呼为“太子殿下”。
如果见到官员怎么称呼呢?看过父亲称呼后都知道了“大人”肯定是称呼不得的,但直呼其名话您的仕途估计得完蛋。
其实挺简单,称呼官职就可以了。比如学习古文古诗时比较常见的“柳河东”,“杜工部”这分别是“柳宗元”“杜甫”的别称,当然他们别称不止这一个。甚至还有的是一样的,比如李白被称为“李拾遗”,杜甫也被称作“杜拾遗”。其实这是他们担任过的官职名。所以拜见一位官员您可以直接喊他的姓加上官职,就很合乎礼节。
通用版本就是姓加上公,这个用于长辈居多!比如你父亲的郑姓朋友,可以称呼为“郑公”,见到官员也是如此,比如称呼魏徵“魏公”。如果你是太子殿下,见到了魏徵,他虽然是朝臣可也是长辈啊,所以可以称呼为“魏公”,这样也是表示对他老人家的尊重。话说唐太宗也常常这样称呼魏徵的~
实际上称呼姓加上公,早在西周时期有了分封制就有这种习惯了,不过那时候不是随便某个人就担当的起这称呼的,只有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们才有幸得比称呼,也是一种殊荣了~当然尊称不仅仅只有“公”常见的还有“卿”“君”之类的。
至于对于小辈,“你”、“汝”、“尔”什么的照常见的来就是了。
自称的万能称呼是“某”,不论面对什么辈分身份都可以使用,类似于现在“我”。
此外还有“奴”,自己的姓名都可以自称,带有一定谦虚之意。在一般场合对于身份辈分不高于自己的使用“我”,“吾”都可以。
男子一般的谦称还有“鄙人”、“仆”,女子有“妾”、“儿”等,不一一说了。
臣子面见皇帝自称是“臣”。皇室间自称也是同民间一样。公主,太子什么的对帝后自称“儿”。可没有“儿臣”这个词。
皇帝也不是电视剧里演的老是“朕”,“寡人”啊“孤”什么的,皇帝也和平常人家一样自称的。
皇后平常也称“妾”,对于他人有可能是“吾”之类的称呼,“臣妾”这个词当时没有。
“相公”不是夫妻间的用语,也不是人人当得起的,只有位极人臣的大臣才能被这样称呼。
媳妇被称为“新妇”,女婿是“细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