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立深情人设的书生 ...
-
蒋修在安奉府一待就是十二年,六年前曹公致仕,蒋修升为正四品知府。
安奉府如今已是东南最为繁华之地,人口在这十二年里翻了整整六倍,有本地人口休养生息逐渐衍生出来的新人口,但更多是从外地搬过来的。
全国各地的都有,甚至还有从京城举家搬迁过来的。
这里的繁华程度自然是比不了京城,但是更轻松、更自由,文学气息浓厚,学术交流轻松,对女子的束缚也是最轻的。
仔细查看衙门关于迁入人口的统计,就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安奉府大概是全国最吸引寡妇的地方了。
一般来说,丧夫的女子如果不选择改嫁,留在当地肯定是最好的,有长辈帮扶,有邻里照顾,当然这是风气好的地方,风气不好的地方,闲言碎语是少不了的,甚至还会有恶人欺压。
可人离乡贱,不逼到份上,没有几个人愿意背井离乡。
但安奉府每年新迁入的人口当中,都有一小部分是寡妇,有的是独自而来,有的带着孩子,还有老人孩子一块带着来的。
安奉这边立女户比其他地方要容易的多,对女户也有来自于官府的照顾,女子谋生也容易得多。
蒋修走的时候,和曹公致仕时一样,都收到了来自于百姓的万民伞,不止一把,是好几把。
本来是想偷偷走的,结果还是免不了一场送行和惜别。
饶是像蒋修这样见惯了各种煽情场面的人,也免不了有些鼻酸,贞娘和女儿明珠几乎哭成了泪人,蒋父、蒋母也抹着眼泪。
不哭的也就只有小福星了,他已经拜了曹公为师,最近几年都要留在曹公身边学习,而且他还要去老家参加科举考试,留在安奉府最方便了。
这里也不光有他的老师,还有外公和他的同窗们,有亲近的邻里,有相熟的伙伴。
年少不知愁,从未尝过离别之苦的小少年,现在还不太懂分别几年不见是什么样的滋味,送别家人的时候,只顾着傻乐,觉得没了父亲压着他练习拳脚,日子简直不要太轻松。
一路向北,安奉府渐渐被抛在后面,蒋修看着小口小口吃饭的女儿,忍不住伸手揉了揉眉心。
明珠从小到大的生活氛围都是比较轻松自在的,可以说是没什么愁苦。
他和贞娘就这么一双儿女,明珠是小妹妹,家里向来是千娇万宠,怎么疼都不为过。
一众的长辈里,也就是他,怕孩子养歪了,还能板着脸充当个‘严父’。
但他也没‘严’到哪里去,没体罚过孩子,便是训斥,也不过是板起脸来,声音稍微大了些,不会吓唬孩子,更不会恐吓孩子。
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从小到大没碰到过什么伤心事儿,反而养成了一副多愁善感的性子。
虽不至于落花流泪,但每次跟着贞娘去医馆,回来眼睛便是红肿的,最是见不得疾苦。
有一年北边有几个省份闹旱灾,朝廷赈济远远不够,很多百姓只能跑到外面去乞讨,来安奉府的也有。
明珠看到乞讨的小孩、老人、女人,哭的那叫一个让人心疼。
不是那种嚎啕大哭,而是不出声,眼泪一滴一滴往下掉,反而让人心酸又心疼。
本来按照计划,安置这些灾民需要三天的时间,但蒋修硬是熬了两个晚上,提前一天把进入安奉的灾民安置好。
有同情心当然好,但蒋修并不希望女儿是个多愁善感、时常落泪的人,旁的不说,最起码对身体是不太好的。
明珠也是从一丁点大就跟着他练习拳法,依着他的养法,最大可能会养出一个‘女汉子’来,但蒋修看着面前纤细瘦弱的女儿,略有几分头疼。
人瘦可能是天生的,挑食也是天生的,明珠本来就比寻常的小孩子要瘦,这段时间赶路速度已经很慢了,但沉浸在离别愁绪里的女儿,吃的比之前更少了。
蒋修光是看女儿吃饭都觉得费劲,好似不是在吃饭,跟在吃药一般。
“要不咱们自己做饭?带着明珠一起,自己做的东西吃起来可能会更为香甜。”蒋修如此跟妻子商量道。
乔贞娘没说不同意,但是那声‘同意’说的不是很有底气。
她只做过药膳,熬粥还是可以的,炒菜从来也没尝试过,夫君也不会做饭,明珠一个小人儿就更不用说了,夫君确定她们自己做的饭菜吃起来会更为香甜?
明珠倒是欢天喜地的应了,离开安奉府后,还是头一次见她这么高兴。
乔贞娘不想扫这父女俩的兴,提议道:“咱们晚上熬鸡汤喝?”
熬鸡汤多简单,把切好的鸡和佐料放进去煮就行了。
“晚上喝鸡汤太油腻了,不如咱们包饺子吧,明珠最喜欢吃韭菜虾仁馅儿的饺子了。”蒋修冲着妻子眨了眨眼睛。
包饺子工程量大,三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可要熬鸡汤,是让明珠去杀鸡?还是让她去烧火?
得,一上来就选了个高难度的。
乔贞娘一边吩咐人去拿食材,一边暗中嘱咐厨房那边准备一锅韭菜虾仁馅儿的水饺,她们这边肯定不能成,还是得靠厨房里的那锅哄孩子。
蒋修的动作并不熟练,毕竟他已经很多年没有下过厨了,但毕竟也是当过厨神的人,慢慢就能找回当初的感觉。
饺子馅儿和和面几乎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到了包饺子的部分,可以一边擀饺子皮,一边指点这娘俩包饺子,丑点无所谓,尽量别破就成。
虽然做饭还算顺利,但看着面前的‘丑’饺子,乔贞娘已经做好了会不太好吃的准备,但饺子入口之后竟格外……香。
这大概是她有生之年吃过最好吃的饺子了,可能就像夫君所说,自己做的东西吃起来格外香甜。
这段时间一直不怎么有食欲的明珠,这回也吃了满满一碗,要不是有两个大人拦着,还打算再吃几个呢。
大晚上的可不能一下子吃太多,积食了怎么办。
去京城的路上,蒋修算是知道怎么‘治’女儿的挑食了,也给自己找到活干了,成了家中的主厨,可别小看了这个主厨,他手底下可是有四员‘大将’呢。
爹娘,贞娘,还有明珠,都是他的帮厨。
赶路赶得这么悠哉,可想而知这路上走的有多慢了,蒋修也确实不着急,京城现如今可是一片的凄风冷雨,他到的太早反而不好。
蒋修的差事已经安排下来了,正三品的吏部左侍郎。
即便有十二年在安奉立下的功劳,蒋修这次的提拔也不可谓不‘瞩目’,当然如今京城更瞩目的还是几位皇子。
夺嫡之争愈演愈烈,党争更是严重,为了皇位,已经有人等不及了,不惜刀兵相向,意图谋逆。
起兵造反的是四皇子,知情不报,想埋伏在后面反杀的是大皇子,造反过程中被敌军一剑刺死的是三皇子。
夺嫡最有希望的几个人,一下子几乎全都玩完了,死的死,关的关,废的废,只剩下一个五皇子。
这几位皇子身后又牵扯着颇多的朝臣,整个朝廷几乎迎来了一场大清洗。
蒋修进京的时候,关于这几位皇子的处理已经下来了,四皇子被赐死,大皇子被废为庶人关押起来,在这场浩劫中不幸身亡的三皇子则是被追封为太子。
至此,皇上只剩下二皇子、五皇子和六皇子这三个儿子了。
二皇子排行靠前,之所以从来都不是夺嫡的热门人选,除了出身不高,更主要的是这位皇子胆小,不只是做事胆小,而是整个人打眼一看就透露着一种畏畏缩缩的感觉。
想要争夺大位的皇子,别的不说,最起码仪态还是要能拿得出手的,二皇子连这个也没有。
六皇子是皇上的老来子,今年才十四岁,年纪小,还在宫里头读书,没怎么接触过外臣。
数来数去,最有希望的便是名声颇佳的五皇子了,这位还是皇上最喜欢的皇子,母妃是贤贵妃。
怎么看怎么有胜算。
蒋修和五皇子不合,在当年那几乎是满朝皆知的事情,如今蒋修回京高升,可五皇子已然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了。
在外人看来,实在是倒霉了些。
蒋修之所以可以高升,也是因为朝廷太缺人了,能参与夺嫡的,都不是小官员,光是六部尚书就有四个参与其中,吏部更是被血洗最严重的衙门。
整个京城风声鹤唳,被斩首抄家流放的不再蹦跶,升官的也不敢吭声,眼下这个节骨眼上,相当于皇上一下子没了三个皇子,普通人一下子没了三个孩子都要发疯,皇上再怎么克制,也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家了。
蒋修也算幸运的那个,因着这十二年都在外地做官,又是在安奉那么偏远的地方,京城的夺嫡并没有影响到他。
要知道此次被大清洗的不光是参与夺嫡的朝臣,还有那些勋贵们。
这次能够保留下来的除了中立的保皇党,就只剩下三皇子和五皇子的人了,三皇子是被无辜连累的,是被谋逆士兵杀死的,他虽然有儿子,可是毕竟年纪小,所以这一派的人好多也都散了。
大家都要收起尾巴做人的时候,蒋家自然也要如此。
悄悄进京,悄悄赴任,医馆悄悄开张,连小福星在老家考中了秀才这样的喜事,也只是一家人吃饭庆祝庆祝,并不敢声张。
京城紧张又敏感的气氛,一直到五皇子纳侧妃办喜事,才算是恢复正常。
五皇子如今是准太子,虽然皇上并没有下旨封太子,可皇上现在也没多少选择了,矮个子里拔将军,除了五皇子还能选谁。
五皇子要娶的侧妃都是蒋修顶头上司——吏部尚书的嫡长孙女,这样的身份是可以做皇子正妃的,便是入宫,也能够直接位列妃位。
当然,当今已经六十多岁了,后宫里已经有好几年不曾进过新人了,比起垂垂老矣的帝王,还是年轻力壮的准太子更有吸引力。
五皇子纳侧妃成为整个京城的一件喜事,场面那叫一个大,已经超过了五皇子当年娶正妃的阵势。
蒋修没有那份荣幸去喝喜酒,只是在隔了几日后,又向皇上献了一样叫做‘玉米’的粮食,产量并不逊色于土豆。
伴随着定安侯变成定安公,曾经谋逆案带来的阴影也仿佛完全消散了。
蒋修总算是可以放开手脚搞事情了。
皇上早些年就说女书院不应当只安奉府独有,天下人都该有,京城更是应该做出表率。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京城至今还未有一家女书院,如今也该建起来了。
再有,夫人的女子医馆也是时候开张了,不然总是女扮男装出去义诊,也挺麻烦的。
托了‘土豆’和‘玉米’的福,蒋修才敢这么折腾,而且这么折腾还没被弄下马,即便是准太子,也奈何不了他,毕竟准太子还不是太子,杀伤力有限。
一年没被扶正,两年没被扶正,三年没被扶正,不由得让人怀疑皇上对这位是不是不太满意,没几年,入朝的六皇子又成为一股新的势力。
但皇上算是长教训了,两个皇子在朝中明争暗斗,但兵权半分都不能染指。
五皇子当了多年的准太子,一直到临终时,才终于等来了册封太子的圣旨,躺在床上听太监念完圣旨,便直接气死过去。
终年四十八岁。
而当今已经七十八岁了,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布满了皱纹,听力大大减退,每次的大朝会,都需要大臣们扯着嗓子奏报,连看奏折都需要戴上蒋修送的眼镜。
朝堂上的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蒋修也终于坐到了正一品的位置上,隔了没两年,皇上最小的皇子六皇子也去了。
这下继承人只能在皇孙里面选了。
不过这些跟蒋修就没关系了,他在五十三岁的时候,也就是皇上八十三岁那年,提出致仕,离开官场,专心做一名教书匠。
青云书院在全国开了十三处,每有一处男书院,便必然有一处女书院。
岳父和曹公都已经不在教书,只当了院长的名头。
蒋修还想着为青云书院开辟疆土呢,如今也是时候退下来了,更何况这时候小福星已经在朝堂上独当一面了,他孙子、外孙子都有了,没什么可放心不下的了。
****
康平帝享年八十五岁,是一位长寿的帝王,他的继任者是嫡孙,已故三皇子的嫡次子,是一位信奉中庸之道的继任者。
康平帝长寿,康平帝的皇后更是长寿之人,她跟康平帝同岁,康平帝驾崩两年,等新皇坐稳皇位,这位才去了。
当然跟这二位比起来,蒋家人更长寿。
蒋父一直活到九十多岁,蒋母更是活到了百岁,年轻时身子骨一直不太好的乔先生,也活到了八十八岁。
曹公走在康平帝驾崩后的第三年,未能等到九十岁的寿辰,便去了。
康平帝在位时,就曾经数次跟蒋修探讨过养生之道,如今有这么多长寿的例子在,京中向蒋修请教养生的人络绎不绝。
可惜这位致仕后,没有在京城待多久,便携夫人出京了。
继青云书院之后,又有了医学院,院长正是乔贞娘,行医几十载,她已经出过六本医书了,教过的弟子不说一千,但至少也有几百人了,她来做医学院的院长,哪怕是女子之身,也足够服众。
*****
2006年,华国,某论坛。
#听说了吗?《明珠传》已经在筹备当中了,据说剧组已经接触了两位当红小花,现在还没定下来到底用谁#
#蒋明珠?#
#还能是哪个明珠,当然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女首辅了,这位四十岁才做官,六十岁官居首辅,不光是第一个女首辅,还是第一个女状元,当初允许女子参加科举后,多少人写酸诗冷嘲热讽,结果头一批考试,进士榜就被占了大半,前十名里只有一个男生!#
#楼上的怎么不说参加上榜的女进士们平均年龄都已经超过四十五岁了呢,拿四十五岁跟二三十岁相比,太不公平了吧!#
#那是之前没机会,要是早允许女子参加科举,哪还有等到四五十岁。#
#现在翻看史书,都觉得不可思议,之前对女生压制得太狠了,也就是从蒋明珠开始,女权才开始觉醒,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蒋公威武!#
#不不不,楼上的再去翻翻史书,蒋明珠时期,女子的境遇已经得到改变了,最开始的女权觉醒,应该是从蒋明珠父母开始的。#
#那个发现了土豆和玉米的男人,不光幸运,还很刚,指路大家去看看《论女子书院》,这位是最早提出要建立女子书院的,据说还给当时的皇帝上了折子请求支持#
#定安公刚是真刚,跟当时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五皇子僵持了多年,要不是有发现良种的功劳,说不定早被弄下去了。幸运也是真幸运,谁能想到康平帝居然长寿到把所有皇子都熬死了,要是康平帝早去十年,定安公应该就没法平安致仕了#
#夫妻俩都刚得很,在乔院长之前,传世名医哪有女生,乔院长在当时可是离经叛道,不光行医,还开医学院。这都多少年了,我们医学院大门口还建了乔院长的雕塑呢#
#那个时代真的出了好多让人敬佩的人物,真想穿越过去看看#
#网上不是有个挺火的小说,主角穿成了曹公的儿子,跟定安公拜为异姓兄弟,收了蒋公蒋明珠为干女儿,大力发展商业,把生意都做到海外去了#
#那我还是穿越过去给定安公做小儿子好了,有个幸运的爹,杏林高手的娘,轮流做过首辅的哥哥姐姐,岂不是可以横着走了!身边全是可以上历史书的人物,写上几本日记,将来肯定被后人捧着研究,说不准威风八面的蒋公小时候还是个哭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