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四章 ...

  •   上河村往熟溪河下/游/行/船十里地便到了林庄,林庄再往下行二十几里才是五仪县城。

      五仪山周围有好几十个村庄,林庄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特别到不罗列个一二三,感觉都介绍不清楚。

      第一:林庄是个聚族而居的村庄,村里大部份男丁都姓林。

      好吧……,这点其实算不上特别。

      大魏聚族而居的村庄太多,上河村这种姓氏杂到,四十五户人家,男丁有四十六个姓的村庄才比较非主流。

      第二:五仪林氏在大魏官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林氏一族据说是汉末时为了躲避战乱,从长安迁至五仪县。

      家族起起落落过几回,至大魏开国初期时,林家说是以耕读传家,其实和普通农户已经没有多大区别,有的人还在咬牙坚持走功名路,有的却已经放弃了。

      五仪林氏真正崛起是从建文六年开始,——那一年林家嫡支“方”字辈子孙林方旭,以十五岁的年纪连中小三元,接下来又连中/大/三/元。

      年仅十七的少年郎成了前无古人,后不知道有没有来者的六首状元,从此开启传奇的一生。

      先是主张开市舶,增商税,让穷得国库里耗子都呆不住的大魏朝廷彻底富裕起来。

      接着又推行改土归流,从根本上解决了西南等地土司作乱,蛮夷不遵守法度,随意抢劫汉人村庄的现象。

      建文末年,刚满不惑的林方旭入文渊阁,历经三朝后,年过花甲的林首相依然像泰山一般压在百官头上,便是如今年轻的泰安帝也得尊其一声相爷。

      一个家族的崛起当然不可能只依靠一人,事实上从林方旭开始,林家便像是祖坟突然开始冒青烟一样,陆续出了十来位进士。

      “方”字辈过后是“修”字辈,“修”字辈最出息的子孙是林方旭的亲侄子——林修皓,如今已经做到了正二品右都御史,还在为进内阁而努力。

      ‘修’字辈过后是“景”字辈,最出息的应该就是那位穿越同行,——端华公子林景和,十五岁连中小三元,现在十八岁,据说明年准备参加乡试,冲击/大/三/元,继承他爷爷当初的荣光。

      这是一个正处于辉煌时期的家族,杨歆这辈子似乎也能沾一些光,毕竟他养姆林修岚也是林庄人,虽然只是旁得不能再旁的……旁支。

      杨歆对宗族力量的体会,最开始也是从养姆的经历中得来。

      林修岚是家中独子,父亲有举人功名,十七岁嫁与父亲好友之子。

      二十岁时,父姆意外双双离世,没有了嫡亲靠山,婆母便以绵延子嗣为由,不断给丈夫纳妾室。

      二十五岁时,为了图谋林修岚的嫁妆,丈夫竟想将宠妾的儿子记在无子的林修岚名下。

      林修岚跟那宠妾历来不对付,怎么可能同意!

      受不得闲气的林修岚,当即便回了林家庄,请宗族出头,最后强势和离,林修岚的嫁妆更是一针一线都在林氏宗族的干涉下带了回来,便是花出去的现银也逼着那家人给添补齐全了。

      古代讲究同气连枝,背靠家族的人总是要更有底气一些,更何况还是个如此牛逼的家族!

      接下来再介绍五仪林家第三个特别之处:林氏嫡支(此处“嫡支”划重点)有钱,非常有钱,在整个大魏也是排得上号的巨富。

      五仪山有五座山峰,前四峰雄奇险峻,高擎天空,隔着一大峡谷的最后一峰却低矮很多,名曰拇指峰,又叫拇指坡,山坡缓缓而下,长年山岚弥漫,风清气润。

      拇指坡顶地形开阔,土质特殊,生长着大魏独一无二的茶种——金丝茶,炒制后千两银子一斤。

      早在四十多年前,整个拇指坡就已经被林氏嫡支买下,但林氏嫡支成为巨富却不是靠着金丝茶,毕竟这玩意儿产量不高,每年一多半还要作为贡品,敬献给皇帝。

      林家真正富起来,大约也是从林方旭中了六首状元开始,林方旭的兄长林方勤善于经营投资,借着朝中有兄弟的便利,在市舶会初开的时候利用金丝茶狠狠赚了一笔,并以此为资本,做起了海贸生意。

      林方勤如今已七十多岁,早就退居二线,杨歆小时候跟着姆父去林庄拜年时,还见过他老人家坐在祠堂门口的槐树下,穿着棉布衣裳下象棋。

      林氏嫡支早些年做海贸,后来又做南北货,再后来还办了许多作坊,十三年前在新“总裁”林修齐的主持下,开始在江南各个繁华大城修建林氏百货楼。

      庞大的“林氏集团”不仅拉动了五仪县的经济,还解决了五仪山周遭村落的就业问题。

      杨信业早些年服兵役,从厢兵做到前锋营,后来受伤退伍回乡,如今在“林氏集团”里担任护卫队副队长,月薪十五两银子。

      十五两银子在这个世界是什么概念?

      这么说吧……,上河村能种两季稻的上等水田,大概也就十两银子一亩,所以杨歆虽然嘴上说自己是乡下小哥儿,但他家其实挺富裕的,武义县城普通的商铺一个月估计也没他养父赚得多。

      .

      .

      林庄人大多枕河而居,骄阳映照着清澈的河面,白篷船在村庄里缓缓穿行,河流两岸种着垂柳果木,茂密的枝丫背后藏着一座座青砖绿瓦的整齐院落。

      林阁老家的祖宅沿河连成一片,外面看着没甚特别之处,但杨歆小时候跟姆父去拜见族长夫人时曾见识过里面的样子,亭台轩榭、假山池沼,除了面积小一些,精致美丽之处比起上辈子参观过的拙政园似乎也丝毫不逊色。

      航船驶过林家祖宅,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码头,码头上停着十余艘大小不一的船只。

      码头后面是几十级青石台阶,台阶后则是一个开阔广场,每逢双日的时候这个地方会成为赶集场所,杨歆还在这里卖过几次野味。

      广场正东处有一座高大牌楼,牌楼后面是林氏祠堂,占地面积不比林阁老家的祖宅小,不过也能理解,——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人来说,记录着家族辉煌与传统的祠堂相当于家族圣殿。

      杨歆兄弟俩本来并不打算在林庄停留,准备直接去驻扎在林庄与五仪县之间的水师营。
      只是没想到快要驶过林氏祠堂的时候,迎面遇着了护送林氏子弟参加院试回来的杨信业。

      同样是白篷航船,林家的那艘却更加高大宽阔,杨信业拿着一杆红缨枪站在船头,杨恭宪眼尖,隔着好几十米便认出了他,高兴地上蹿下跳,挥手大声喊:“阿爹,阿爹……!”

      杨信业有些意外,但一回乡就遇见活蹦乱跳的儿子还是有些高兴,再看见从船舱里走出来的杨歆时,便更加欢喜。

      林家这次参加院试的子弟只有五人,年岁都在二十上下,听到动静后,纷纷从船舱里跑出来瞧热闹。

      方向不同的两只航船在熟溪河里错身而行,船舷之间相隔不过两三米,杨歆感觉有几道视线朝自己射来,转头看过去时,那几个方巾长衫的年轻书生个个都垂着头,一副非礼勿视的正经模样。

      杨信业看见船板上的野猪,猜测:“你们要去县城?”

      有外人在,船又行得急,杨歆不方便细说,只含糊道:“恩……,爹爹,您可还有差事要忙?若是没有,我和阿弟处理完,便来寻你一道归家。”

      杨信业将这几个书生全须全尾地护送回林庄便算是完成了任务,接下来还能在家休养两日。

      “我晚间在码头处等你们。”
      杨信业说完,两只航船已经彻底错开,朝各自的方向远去。

      看着佳人顺流走远,船舱处的几个书生不再装正经,聚在一起小声嘀咕。

      “传言果然不假,杨叔家的小哥儿当真是艳丽无双!”

      “哎……,可惜已经许了人家,张二郎那投机钻营的家伙真正是配不上他。”

      “是啊,要是未许人家,我定要去求了母亲,替我聘为夫郎。”

      “你母亲见天地盼着孙子,怕是不会同意你娶夫郎吧?”大魏朝多的是嫁人后一辈子都未怀上子嗣的小哥儿。

      说要聘杨歆为夫郎的那人犹不死心:“无法聘为夫郎,能纳……呜呜!”

      他本想说能纳个如此绝色的侧室也是福气,但还为说完便被同族兄弟堵住了嘴。

      “不想死就闭嘴,越说越不着调,你是想被杨叔揍么?”

      不,一点也不想,会被打残的,见杨信业看自己的眼神不善,那书生连忙作揖告饶。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四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