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31章 ...
-
赢幸直播间那一排赞一出,弹幕又热闹起来。
政哥一统六国:@秦始皇你应该也点个赞,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哈哈!
政哥迷弟:实名羡慕!想要!想要!想要……
始皇的小宝贝:怎么感觉魏国像是在专门为六国培训丞相 。
燕小六汤包:秦粉也太笋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给秦国培训的最多,魏王怕不是秦国的卧底【狗头】
思远道而来:@秦时明月汉时关哈哈我也怀疑,商鞅,公孙衍,张仪,甘茂,范雎,尉缭,大魏国一个没有看上,最后都给魏国带去了不可抵挡的巨大灾难。
韩日子不是韩非子:魏文侯之后的魏国国君都有看不起出身贫寒名士的毛病。
魏**:**(您还没有实名认证,所发弹幕将在实名认证后显示!)
魏***:***(您还没有实名认证,所发弹幕将在实名认证后显示!)
白嫖党:一个白色名字,一个紫色名字,为什么名字会不一样,有什么特别用意吗?
政哥迷弟:我问过客服,客服也说不清楚,本来我也想改名字颜色的,客服说改不了。
始皇的小宝贝:感觉是在破口大骂,还好没实名认证不显示。
战国史爱好者呀:不是魏王看不上出身贫寒名士,是魏国先有庞涓,后有惠施,优秀人才在魏国根本活不下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其实就是以魏文侯时期李悝变法为蓝本的。
韩日子不是韩非子:李悝变法确实是其他诸侯国变法的蓝本,但是秦国能强起来主要原因还是战略方针明确又懂外交。魏国单论国力真的挺强,即使后来用商鞅变法的秦国还是打不过魏国。但魏国四面开战,又打秦国,又打盟友赵国韩国,还顺便招惹齐国和楚国,最后被五国轮流暴打。这么作死法,魏国变法再好也有撑不住的时候 。
大魏王又饿了:魏武侯没留下吴起真心是一大损失。
政哥一统六国:论有个好君王的重要性,有优秀人才,没有好君王让他发挥才能也没用。
燕小六汤包:魏国明显比较偏向使用王族,比如庞涓先带了太子申,河西之战又带了公子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主播不是说魏国是任用平民起飞的吗?
【任用平民出身的是魏文侯,吴起和李悝出身卫国平民,乐羊、西门豹是魏国平民,相国翟璜更是出身戎狄。吴起和李悝都深受卫国鬼谷思想影响,所以在魏国逐渐形成了以他们为首的平民官僚之风。而这种形式开始有变化是魏文侯夺下秦国河西之地后,魏文侯为了进一步对秦国军事打击和文化渗透,亲自拜了当时文学宗师孔子的弟子子夏为师。子夏在河西又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吸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但是子夏城府深沉,他的思想更偏向法家,他认为君子要有心计,知权谋。魏文侯认可子夏这种思想,所以让子夏的弟子教魏国贵族子弟权谋政治,教平民百姓忠君爱国,经过长时间的培养,魏国贵族子弟中出现了一批像公叔座、公子昂的人才。这些以西河学派为首的贵族官僚在魏国政治中心后期发力,和鬼谷思想为首的平民官僚激烈争斗中占了上风。随着李悝去世、吴起因为魏武侯猜忌叛逃楚国、乐羊被贬,平民官僚慢慢式微。等到魏惠王即位时,魏国朝堂上已经没有平民再上位的可能,所以门客出身的商鞅、范雎,平民出身的张仪都无法在魏国施展抱负,只能去到人才缺乏的秦国再就业。】
战国史爱好者呀:孔夫子曾有一言:“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大魏王又饿了:所以不是魏国留不住人才,而是魏国乃至三晋的人才太多?
【三家分晋对于战国时期影响很巨大,特别是韩魏赵三国,因为有晋国败亡的前车之鉴,韩魏赵的国君急切谋求改革变法,魏国最先实施改革变法,魏文侯选了自认为最适合魏国的优秀人才和改革计划。而剩下的优秀人才只能离开去别的诸侯国实施自己的抱负。】
韩日子不是韩非子:说到底比起外姓人,魏国王室更信任自己人。
政哥一统六国:自己人魏国也没多信任,能把强秦打回函谷关的魏无忌,不还是被他哥魏王猜忌。
燕小六汤包:典型的信得过的打不过,打的过的信不过。
李哥哥呀:这样说河西学派是魏文侯一手扶植起来的,那还真不能全怪魏武侯父子。
【确实不能全怪魏武侯和魏惠王这对父子,毕竟因果循环,先有因后有果。其实魏惠王后期,魏国四战之地地理位置的劣势彻底暴露和三晋联盟的瓦解已经让魏国从战国时期第一强国的位置上跌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时候的魏国仍旧是最大的中原诸侯国。直到魏惠王死,魏国都一直在向富庶的东方国家开战。到魏惠王之子魏襄王继位后,他运用外交纵深借力打力,借周边强国燕国楚国压制韩、赵。】
【史记里关于魏襄王的记载,完美诠释了朝秦暮楚这四个字。公元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合纵攻秦,没有胜利撤兵,惠施为魏出使楚国。公元前314年,秦国攻取魏国的曲沃。公元前313年,秦国派人来魏国立魏公子遬为太子,魏襄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归还魏地。公元前312年,魏国与秦国一起征讨燕国……】
韩日子不是韩非子:魏襄王就是个阴险狡诈的老六,今天跟着秦国打楚国,明天跟着楚国打齐国,后天跟着齐国打秦国,孟子说他不似人君,其实是在骂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吧。
战国史爱好者呀:魏国是四战之地,魏襄王时期的魏国已经把所有诸侯国都得罪了个遍,没有手段还真不行。
大魏王又饿了:孟子是儒家学派,魏襄王一看就是法家君主,懂帝王之术的。
燕小六汤包:魏国主打一个反复横跳。
李哥哥呀:秦国好像也不逞多让,今天打下魏地,明天又归还魏地。
【在各诸侯国之间反复横跳的魏国没在强盛时期改善自身四战之地的尴尬处境,虽有破秦、存赵、攻燕、胜齐、败楚、伐韩之名,却已经丢了自身立国的根本。所以魏襄王以及之后几代基本放弃军事行动,转向权谋外交。】
战国史爱好者呀:魏国喜欢用透支国力的割肉式政治手段,像魏无忌杀晋鄙窃符救赵……
李哥哥呀:一直觉得晋鄙死得有点冤。
韩日子不是韩非子:好处都让魏无忌得了,还让人赞不绝口,简直完美继承他爷爷魏襄王阴险狡诈的老六本质。
晋鄙点了个赞!
魏襄王扔了一个臭鸡蛋!
魏**:**(您还没有实名认证,所发弹幕将在实名认证后显示!)
始皇的小宝贝:有没有人猜一猜是不是骂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如果是cos魏襄王肯定是在骂人,要是cos魏无忌为了还原仁爱宽厚的人设应该不会出口成脏。
白嫖党:扔臭鸡蛋和发言的名字颜色不一样。
大魏王又饿了:主播继续讲,我一直不理解函谷关之战之后楚魏为什么不收复失地,把秦国压制在关内,而是在东方争地、内讧,难道真因为魏安王换掉魏无忌?
【因为如果收复失地,得利最大的将是主导合纵的魏国。秦国在关外领土的全面崩盘将会使得魏国成为最大的收益方,魏国完全有能力有可能再重新整合三晋,继而成为一个国力强劲的新晋国。这是楚国无法接受的,也是已经被打残的韩赵不能接受的。而且魏楚争夺的泗上比秦地富有,瓜分泗上又能让魏楚扩充实力又不会遭干涉。】
思远道而来:说到底还是心不齐,各有各的小心思,谁也不愿谁多得利。
战国史爱好者呀:六国之间相互制衡,陷入了死循环,这个时候谁能跳脱出来,谁就赢了。
【是的,秦国能笑到最后,是因为目标明确,那就是东出。像政哥他爹在位也就三年,四次东出,虽然被打回函谷关,但东出横扫六国的遗志自始自终铭刻在心。公元前242年,秦将蒙骜在魏安釐王与信陵君魏无忌先后逝世之后,一口气打穿魏国,攻下魏国20多座城池,设置东郡。】
【这之后各国已经对秦国无力抵抗,但依然不齐心。公元前236年,魏国再次出兵攻齐,打下齐国13座城池,被秦国以救齐为名,借机派了王翦等将出兵分别夹攻魏国,先后攻占魏国的支阳、在阳、河间、北安、阳晋等邑,致使漳水以北流域全部落入秦国之手。前234年,秦国再次攻打魏国,这一战打到渤海湾,至此秦国将六国一斩为南北两段。】
战国史爱好者呀:其实从秦国灭韩赵,魏国作壁上观开始,败亡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燕小六汤包:发现秦国灭六国的时间线里,秦国是各种开打。打赵国的时候和魏国也在开打,打燕国的时候,魏楚也在挨揍,感觉六国齐不齐心已经不重要。
【政哥21年,秦军在攻占燕都蓟、取得北方决定性胜利的同时,王贲率军在进攻楚国北部地区,占领二十多座城池。楚国被重击,不敢轻举妄动。王贲挥军北上,放言要从北部进攻魏国,魏王只好把主力放到北部防御秦军。隔年王贲率兵突袭,绕过楚国38座城池,直接包围魏都大梁,然后封锁北方援军南下。城内的魏军拼死防守,秦军强攻不破,便引了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魏都大梁城坏。魏王假出城投降,被王贲所杀。魏国被拦在北部的主力最后被王翦消灭,至此魏国灭亡。】
大魏王又饿了:细看下来,魏国未必是作壁上观不救韩赵,而是自顾不暇。
政哥一统六国:毕竟六国都在挨揍……
李哥哥呀:强秦,无人能挡。
韩日子不是韩非子:李信攻楚不是被项燕打的只剩下残兵逃回秦国,说明只要六国齐心还是有机会和秦国刚一刚。
燕小六汤包:李信战败不是昌平君反水吗?
秦时明月汉时关:昌平君是谁?
战国史爱好者呀:昌平君的记录史记里只有两处。其一:昌平君母亲为秦国公主,外祖父为秦昭襄王。受封为昌平君,仕于秦,为秦庄襄王、秦王政之臣。公元前238年,与吕不韦、昌文君受命平定谬毒之乱,任相国,迁郢陈安抚楚民。其二:昌平君,芈姓熊氏,战国末期楚王,公元前223年在位。
政哥一统六国:秦相国、又是秦国君侯、楚国君王,这样的人物《史记》里竟然只有两处提到了他。怎么看都不对劲,而且他在位的时间也很可疑。
李哥哥呀:难道他的资料被人刻意抹去了?
思远道而来:如果真是昌平君反水,那李信岂不是超冤!
战国史爱好者呀:李信如果是轻敌兵败,按秦法当治罪。像秦军被赵奢击败那次,就是穰侯等人犯了轻敌错误,秦昭王罢免了穰侯的职权。说明秦法很严苛公正,但是李信战败后,秦王并没治李信的罪,事后仍然委以重任。比如公元前222年,李信随王贲灭燕,俘虏燕王喜。公元前221年,李信再次和王贲率军灭齐。
燕小六汤包:所以攻燕失败并不是李信轻敌,很可能是他在前线遭遇自家人背刺。
始皇的小宝贝:谁会刻意抹去他的资料?
韩日子不是韩非子:除了秦王政还能是谁。
大魏王又饿了:问问主播,他马上讲到灭楚……
赢幸挠头,这个昌平君他还真没有研究过,正想电话问问他研究秦史的导师,就看见弹幕里大佬在发言。
秦始皇:确定不是项燕那孙子项羽?
论背锅,他比李信还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