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花语 ...
-
如果说是打工之后才发现商场是17点关门的,那么一定是在逛超市的时候才发现澳洲的鲜奶比水便宜这个有趣的现象。
早上热牛奶的时候,我一边心中感慨着1升鲜奶才需1澳元真是太赚了,一边替那些有乳糖不受耐症状的朋友们感到可惜。
这时,忽听得有人说,“今天国内是立秋呢。”竟然是平时话最少的何时,最先开腔。更意外地是,他用一种很奇怪的语气说,“晚上大家一起吃饺子吧。”似乎是这个节气对他而言特别重要,但是又抹不开面子邀请大家一起的样子。要知道,虽然是合租,厨房是开放共享,但是平时基本上大家是各自做饭用餐。
无巧不成书,房东夫妇晚上要去参加朋友婚礼,“知心姐姐”是W大博士生最近正在不舍昼夜地艰难备战论文报告答辩,好像只剩下在江浙长大,对立秋习俗无感的我。
难得提议一次,何时抢在被第三个人拒绝之前,赶紧对我说道:“晚上一起吧,就这么定了。” 好像避无可避了。
和冷脸一起吃饺子,怎么看都觉得不像是节气应有的气氛。我甚至可以想象两人相对无言,默默数着碗里的饺子数量的情形。不行不行,我得想想办法,索性回道:“那…..我到时候带两个朋友一起来。”
下午下课回到小屋的时候,何时已经提前买好了食材,正在厨房游刃有余地剁饺子馅——豆腐猪肉香葱馅儿。他学地是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TESOL,对外英语教学),今天下午只有一节课。
“归,好香啊。”江倩尔倒是一点不认生,跟着我就进门了。一提到吃的眼睛就直了。
“江倩尔,我闺蜜。何时,我屋友。”这是他俩第一次见面,我介绍道。
“归,没听说你有这么帅的屋友阿,金屋藏娇啊。”江倩尔在我一旁又没个正形了。
“说什么呢?”我没好气地苦笑着。
不久,敲门声响起。
“苏苏”,果不其然,我的第二位朋友来了。
“路笑言,我同事。江倩尔,我同学。”我又为俩人介绍到。
“小路来了呀。”何时听到动静,把已经和好了的饺子馅端着往桌上放,也打了声招呼。
“你们两个?”路笑言一脸狐疑地问道,毕竟每次送我回家都只到门口,还未曾知晓我和何
时复杂的关系——校友,同事兼屋友。
“你不也没问过嘛?”我想插科打诨过去,实在是同何时的三次见面不知如何去形容。
“一起来包饺子吧。”何时见此情形,出手相救。他把发酵好的面粉端到桌上,炉火纯青地用擀面杖技术精湛地翻出一张张均匀的圆形饺子皮。他负责擀皮,我们三个来包。
“何时,立秋吃饺子是你们老家的习惯吗?”江倩尔把一张饺子皮托在手心上,夹一筷子饺子馅儿放在中间,再把饺子皮对折一下,问何时道。
“是的。”何时答道,眼皮抬也没抬一下,一张饺子皮又新鲜出炉了。
“还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啊。”江倩尔忽得文绉绉起来,在食指和拇指的配合下,一个胖乎乎的饺子已经成型了。
“什么是倍思亲啊?是倍轻松的同系列产品吗?”路笑言之前没怎么包过饺子,在一边模仿着我按压饺子的花边,却不小心把部分饺子馅挤了出来。
江倩尔在一旁笑将起来,索性记上心头,使坏说:“小路,说下‘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我就告诉你倍思亲啥意思。”
路笑言刚开始还认真学着,实在说地急了,就明白过来江倩尔是在拿自己的半吊子中文开玩笑,情急之下也甩一句:“Can you can a can as a canner can can a can(你能像罐头工人一样装罐头吗?)”倩尔虽然英文也还行,但和从小说英语的小路比英文绕口令,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我们忍俊不禁,连何时的嘴角微微上扬。原来何时的字典里还是有笑这种情绪的呀。
立秋是国内农历的说法,在相反季节的南半球来说就是立春。路笑言提议,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带我们去悉尼的史蒂芬港,传说中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骆驼,一半是海豚,一半是山花,一半是浪漫的地方。
“山花……”江倩尔若有所思的样子,“对了,大家要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花吧。”
“我最喜欢玫瑰。”第一个回答的是路笑言。玫瑰热情奔放,美艳动人,是很符合她的性格和形象了。
“栀子花。”说这话的是我,我说不上具体是因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它的清新淡雅,也许是因为它的淡淡芳香,也许单纯是因为它盛开的季节。
大家齐刷刷的看向何时,他慢慢的说道:“应该是雏菊吧。”花语是隐忍的雏菊,也确实配得上他的克制和喜怒不显于色。
“那你自己呢?”我转向江倩尔。问题的提出者应该有自己特别的见解吧。
江倩尔想了一会儿才答道:“与我而言,可能是天堂鸟吧。”
四个人的友情大概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在象征团圆和思念的饺子里,在天南地北的笑声里。而这些花,暗示了我们后来各自不同的命运,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吃完饺子后,何时和小路一起收拾碗筷。我本来也想帮忙,江倩尔悄声告诉我,她感觉她那个好像来了,我只好带她到我房间取姨妈巾。
“归,这个你还留着啊?”江倩尔瞄了眼床头柜上的手工作品,一本正经地看了我一眼后,摇了摇头,又自问自答,“看来你还是忘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