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今日学习 ...

  •   黄曲霉毒素是1类致癌物。

  • 作者有话要说:  黄曲霉毒素(AFT)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其衍生物有约20种,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GM、P1、Q1、毒醇等。其中以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动物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在肝、肾、肌肉、血、奶及蛋中可测出极微量的毒素。黄曲霉毒素及其产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些菌株产生不止一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在黄曲霉中也有不产生任何类型黄曲霉毒素的菌株。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各种植物性与动物性食品也能被污染。[1] 产毒素的黄曲霉菌很容易在水分含量较高(水分含量低于12%则不能繁殖)的禾谷类作物、油料作物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寄生繁殖和产生毒素,使其发霉变质,人们通过误食这些食品或其加工副产品,又经消化道吸收毒素进入人体而中毒。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黄曲霉毒素在1类致癌物清单中。
      
      1960年首次于英国伦敦郊区“火鸡X病”(当时不清楚病因,故以此命名)的发生导致了AF(黄曲霉毒素)的发现。AF是一类结构和理化性质相似的真菌次级代谢物,是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理化性质最稳定的一类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基本结构都含有二呋喃环和香豆素(氧杂萘邻酮)的化合物。黄曲霉毒素在长波紫外光下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RF值及结构不同等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P1,R1,GM和毒醇。其中以B1的产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G1和M1的毒性次之。样品中AF的含量可通过薄层层析显示的荧光检出量来测定。1961年即发现黄曲霉污染的花生饼能诱发大鼠肝癌,1962年鉴定并证明了黄曲霉毒素为强致癌物。结构中二呋喃环末端带有双键的黄曲霉毒素,易形成环氧化代谢产物而使其毒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增强。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及棉籽等。国内食品检测中以黄曲霉毒素B1作为污染指标,可通过薄层层析法和高压液相法检测。
      
      黄曲霉毒素及其产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些菌株产生不止一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但在黄曲霉中也有不产生任何类型黄曲霉毒素的菌株。谷物和油料作物的种子及加工产品、干鲜果品、调味品、烟草、乳及乳制品、肉类、鱼虾类和动物饲料中均能检出黄曲霉素,花生和玉米最容易污染。AF能通过食料转移到动物的乳汁、肝、肾和肌肉组织中积留。AF属于超剧毒物质,其中B1是目前已知致癌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烈的,能诱发动物肝癌,对某些动物能引起急性中毒致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农组织(FAO)1975年规定食品中AFB1的最高允许含量为15ppb,各国政府均制定了AF在食品和饲料中最高允许量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法规。影响AF产生的最重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和水分,适宜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温度范围是12~42℃,最适温度33℃左右,最低相对湿度78%,最适相对湿度98%,谷物含水分18%以上,花生含水分10%以上,在通气条件下,黄曲霉即能迅速生长和产毒。采取低温、干燥、除氧和化学药剂等方法来保存食品和饲料,可以有效地防止黄曲霉的生长和产毒。对于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品和饲料,可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方法去毒,如利用机械、电子和手工方法挑选出破损的含毒素的花生;提高加工精度可碾去存在于粮食籽粒皮层和种胚中的毒素;高温高压处理能使AF转变为无毒的化合物,利用活性白土和活性炭吸附,能除掉植物油中的AFT;用强碱或氧化剂处理可以使AFT发生化学变化而解毒;试验证明有少数细菌、霉菌和放线菌有转变黄曲霉毒素的能力等。
      
      ——以上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预收:《少爷又换未婚夫》:攻控甜宠换受文。 《白莲花攻了金主》:甜宠治愈系,纯爱战士。 《黑莲花谁都不爱》:万人迷无情攻复仇虐渣。 《乙游榜一想单身》:攻控宠文,轻松娱乐文。 《魔教少主御群龙》:大总攻被正邪两道团宠。 《女配虐哭法制咖》:万人迷阴谋家真大女主。 《虐文女主渣到底》:让所有男主走虐文剧情。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