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中二那年 ...

  •   让我们将历史的指针拨回到贞观十一年,也即公元637年,那年我14岁,当年的十一月发生了一件影响我后半生的事——我入宫了。
      什么?我活到了82岁,14年算不得半生?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14岁岂止半生,那就是我的一辈子。
      我入宫的缘由在史书上被清楚地载明,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那段:“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氏有才貌,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这句话一个字都没说错,但它遗漏了一个小细节——我的才貌怎么传到太宗他老人家的耳朵里的?
      什么?太宗生于公元598年,那年才39岁,只是中年大叔,还算不得老?可是,那年我才14岁,差不多是初中二年级呀,你回想一下,你那时眼中的39岁代表什么,反正在我眼里,那就是威严的代名词。虽然我们那时平均寿命不高,大概50岁左右,战争时期更短,不到40岁。虽然我们刚进入和平年代,大唐在公元618年立国,那时才安稳下来20年。虽然太宗经受了战争的洗礼,有张饱经风霜的脸。但请相信,我称太宗为老人家,只是尊称,没有说他老的意思。
      什么?古代人早熟,所以古代的14岁跟现在的14岁不一样?可是,你想想你初中二年级的同学,哪怕是一个班的,心智成熟度也不径相同。而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条件好的地方的孩子成长的时候少了很多忧虑,一般看上去会比艰苦地区的孩子要显得小些。古代为什么早熟?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生存环境比现在艰苦。而我,会艰苦吗?我父亲是大木材商,后来又入朝为官,官至工部尚书,获得了可以世代沿袭的应国公爵位,死后还被追赠礼部尚书。而我是家中次女,上有两位异母兄长和一个同胞姐姐,啥事会需要我操心?我那时就是一混吃等死的二世祖。早熟啥早熟?
      什么?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个老婆,而且只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男丁都是死去的第一个老婆留下的,所以父亲过世后,母女四人的处境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唉,按照以后形成的社会规则是这样的,对女性的苛刻是唐以后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加深,明清时候逐渐走向变态。虽然现在改进不少,可以说明面上的制度基本都改过来了,但数百年的影响终究还是在人们的观念里留下了短时间无法抹去的阴影,所以大家会这么想,也很正常,但是,当时的我,并没有在这方面受到什么委屈。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因为虽然当时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普遍存在,但是妇女的各方面权利还是有相当的保护和尊重。而且,当时社会更看重的分别,不是男女,而是贵庶,是不是贵族比是男是女更重要。我父亲虽然有钱又有官位,但他出生寒门,而我母亲是前朝皇室之后,实打实的贵族。当时,门第之见比之现在的重男轻女豪不逊色,我的父亲后来虽然身居高位,但在娶我母亲之前,一直都被轻视排挤,毕竟当权的多为贵族,都有权不就比出身,鄙视链条永远存在,出身差的我父亲就处在了食物链的底端。我母亲的存在,拔高了整个武家门第,所以,我真的没怎么遭罪。不过,虽然我当时于此受益良多,但后来,推翻这种门第之见却成为了我政治生涯最重要的功绩之一,甚至是我走上政治舞台的契机,造化弄人呐!那些过程太过血腥,这么沉重的话题,不适合在14岁这样的花季来讲述,还是让我们回到那个小细节——我的才貌怎么传到太宗他老人家的耳朵里的?
      怎么传的?我们家花钱送礼托人情给太宗说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是不是你们由此坐实了我们家心机深沉,未雨绸缪,汲汲于皇位?可是,如果我们家未卜先知,我应该直接跟李治结亲不是吗?找太宗干什么?为了出家当尼姑求菩萨保佑吗?
      我们当时找太宗纳我入宫,是因为我闯祸了——我把他们老李家一位小心眼王叔的唯一儿子给打残了。贵族也分等级的,跟当权的皇族相比,我们家就是一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家族,那老王爷要杀我,我母亲护不住我,百般无奈之下靠着昔日跟随高祖打天下时与太宗结下的情谊求到了太宗跟前,太宗自己编了个有才貌的托辞纳我进宫,把纳人的文书日期写在了我打人之前,保住了我一条小命。虽然保住性命,但皇帝的妃子有几个幸福的,我的母亲出身大家族,最是了解,她最初是想让我像她一样,嫁个上进的寒门子弟,一生喜乐安康。我别无选择,道理大家都明白,但送我入宫时,母亲还是忍不住哭了,我劝慰她:“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后来,我当上了皇帝,这句话也就有了另一番解读——成了我终将成就不凡人生的佐证。是非功过,不过是笑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