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谶语 ...

  •   笑声中,“女主武氏有天下”这件事就算翻篇了,当时的我绝对无法想到,八年以后,也即贞观二十二年,这则“女主昌”的谶语又被旧事重提,不过那时候太宗盯上的人是李君羡,他就没我这么幸运了,不但他本人因此事被定罪处斩,他家也被抄没了。
      以谶而杀李君羡这件事成了太宗的黑历史,被后世作为反面教材,不但文人骚客时有嘲讽,就连太宗的同行,后来满清的康熙帝都说:“谶纬之说本不足据,如唐太宗以疑诛李君羡,既失为政之体而又无益于事,可为信谶者之戒。”不过,在贞观二十二年的我看来,李君羡死的并不那么冤!让我们把这件事从头理一遍。
      贞观八年,大唐帝国年方十六,虚岁十七,若将大唐帝国比作一个少年,这时他还未及弱冠,尚未成年,正是立足未稳的时候。这一年,天显异相,史书记载:“太白屡昼见”,也即太白星常常出现在白天。
      “太白”就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的“金星”,它常常也被称为长庚、启明。它和太阳一样,东升而西落,因为白天阳光太强,所以人们只有在清晨和傍晚之时才能看到它。在清晨它出现在天空的东侧,被称为“启明”;在傍晚它出现在天空的西侧,被称为“长庚”。当人们大白天也能看到它时,被称为“太白经天”。
      阴阳家认为“太白”是武神,掌兵戎,主杀伐。当这位爷不走寻常路的时候,比如大白天跑出来跟太阳抢眼球,就意味着大战将起,国之将乱,要发生大事!在他们口中,“太白经天”就是大事不妙,要变天了!虽然阴阳学派将这种异相显现的后果说的很严重,虽然我们古人很迷信,但当时的太宗看到这一异相时,并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因为那年的太宗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
      武德九年“太白经天”就曾出现过,那时在位的是太宗他爸李渊,太宗那时只是秦王,而太子是太宗大哥李建成。同样是“太白经天”,同样是谣言四起,同样是人心惶惶,同样是求神问卜,但占卜结果却大为不同,贞观八年所得结果为“女主昌”,也即女人会作皇帝。但武德九年所得结果却为:“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德星守秦分,王当有天下”、“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这些话翻来覆去都在唠叨同一个意思:太白星之所以会白天跑出来晃悠,那是为了跟李渊同志说,你选的接班人不合适,你应该把天下传位给你家老二李世民,秦王才是真命天子。后来,在那一年六月初四,太宗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死了他大哥太子李建成,数月后高祖李渊退位为太上皇,太宗继承皇位,定年号为“贞观”。
      武德九年是公元626年,贞观八年是公元634年,两次“太白经天”前后仅相隔八年。武德九年那些卦辞是怎么来的,没有谁比太宗更清楚!对于太宗而言,“太白经天”不过就是个舆论事件而已,只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祸事就能变成好事!所以当贞观八年太白星白天又跑出来溜达的时候,八年前引导舆论的那套原班人马都还在,熟门熟路的关起门来开了个小会,很快便拿出了最佳应对方案:由当时天下最有名气的算命先生,也即太史丞李淳风为此事卜上一卦,结果选定为“女主昌”。
      为什么会选“女主昌”呢?因为在当时,“太白经天”代表着帝位的更替,所以卦象结果必须与皇位有关,你才说“太白经天”代表着要换皇帝,才过八年不好翻脸不认账,否则太宗的“天命所归”不就也得跟着推翻吗?而当时大唐立国不久,如果你今天说这代表着“赵钱孙周吴王……当有天下”,那么明天就可能会有人以此为旗号造反,那不等于给别人造反铺路吗?脑子进水了才会出这种解释!所以,他们给出了一个看似跟帝位有关,实则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的结果,那就是:女人会作皇帝。在当时,“女人称帝”就如同“太阳从西边出来”,根本不可能。
      请注意,此时朝廷出的舆论引导版本是:女人会做皇帝。这种指向不明的卦辞,往往隐含着一句话:本解释权归朝廷所有!但后来民间流传的却是其他版本:“女主武氏有天下”、“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民间甚至开始流行一本小册子,名为《秘史》,而这后面两个版本就是记载在《秘史》中,随《秘史》的印发而传播,而《秘史》的发行方式就如同现代发小广告一样,在街头免费赠送!在当时,这是一项耗资巨大却无任何收益的事情,是谁在做这件事呢?太宗派人秘密调查,但查到些微线索很快就会被切断,始终查不到来源。
      时光荏苒,历史的指针指向了贞观二十二年,这一年太宗51岁,身体已现颓势,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太宗支撑不了几年了。但比太宗大5岁的李君羡却“雄健勇猛”一如往昔。那年,太宗在宫廷宴请诸位武官,行酒令时有人提议讲乳名。当着满朝将官,李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贞观八年之前,他就被授予左武卫将军之职,掌管玄武门宿卫,并被封为武连县公。《秘史》中的谶语就像是为他量身订做的一样,这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对于太宗来说,这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随后太宗革其禁军职,将他外放华州担任刺史,并派人秘密监视。发现他暗中与一位叫“员道信”的人有来往,而此人,就是当年《秘史》一书的幕后推手之一。后来,太宗还查到了一件小事:那个在酒席上提议讲乳名的武将,虽与李君羡并无往来,但与李君羡的心腹将官的姻亲过从甚密。
      李君羡之父为隋朝泗州刺史李虔,其祖父为北魏雍州刺史李承,他自己曾官拜兰州都督。北魏、隋的剌史、唐初的都督,都是集地方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职位,并且,他们三代都是沙场骁将。此外,他们一家为陇西李氏姑臧大房,这个“陇西李氏”就是太宗皇帝一直想认亲的那家,真正的世家门阀。
      《秘史》由谁编撰?谣言由谁捏造?最后都成了不解之谜。它们的诞生确实与我无关,但多年之后,坐上帝位的我主动接过了这个锅——“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说的不正是我吗?为此,我给李君羡平了反,追复了他的官爵,并将他以礼改葬在武安县“得意里”。也算是不白占他的便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