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1、第九十四章 ...
-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之长子朱标,乃皇后马氏所出,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在诸王中威信最高,本来等朱元璋百年归老后顺理成章继承帝位。然而,没想到风云变幻,朱标三十七岁早逝,这对年近七十的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皇位的继承人亦因此成为压在这位年迈皇帝心头的一颗大石。
朱标长子雄英早故,次子朱允炆成为了朱元璋名义上的嫡长孙,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朱元璋见之十分喜欢,便立其为皇太孙。
只是……这位杀伐果断的铁血开国皇帝似乎对他这位仁柔少断的孙子始终不太满意。
须发斑白,精神矍铄的朱元璋端坐在大红宝殿里,环视这空无一人的大殿,想着发妻离逝,爱子早亡,独留自己孑然一身,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朱元璋回想这一生,前半生失去很多,父母早故,家破人亡,后半生得到很多,娇妻美妾,孝子贤孙,锦绣山河……还有…还有……知己,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那又有谁能算得上是自己的知己?从小的玩伴,徐达?汤和?不是……是那个人,能令他朱元璋有一见如故之感的人。
世间事,他能想到,那人固然能想到;他想不到的,那人亦能想到……
朱元璋轻拍双手,唤来锦衣卫,微服出巡。
贵客造访,晓芙帮杨逍整理仪容,依旧是一身白袍,一副书生打扮。
晓芙心事重重地替杨逍调整腰带,杨逍笑笑问道:“怎么了?我只不过去见个人,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
晓芙猛然抬头,一把抓住杨逍手臂,紧张道:“如果皇上要你出山去帮他,千万不要答应。”杨逍俊眉一挑,调侃道:“为何呀?我记得那次为了让我出山帮他,你可积极了,连美人计都用上了。”
“那不一样。”晓芙轻轻瞪了他一眼,用手搓了搓眉头,“我这几天左眼一直跳,总让我觉得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这么多年,他怎么对明教的教徒,你我清楚,若不是你事先知会了范右使和鹰王他们,让他们早做准备……可就算如此,明教也损伤不少,大不如前了。”晓芙冷笑了一下,“兔死狗烹啊。”
想起这事,杨逍眼地的阴冷一闪而过,但嘴上还是道:“明教实际是维护百姓而与官府作对的组织,现在朱元璋成了官家第一人,两者立场不同了。”
晓芙一愣,道:“你这是替他辩解。”
“我只是陈述事实。”
晓芙有点气恼道:“听你这么说,若他开口,你还是要去帮他咯。”
杨逍轻轻搂着晓芙有点激动的肩膀,温言道:“我什么时候说过去帮他了,再说了,人家现在是皇帝了,你以为还是当初那一方小小将领,哪还用得着我帮,你呀,是太看得起你夫君我啦。”
晓芙瘪了一下嘴,看不得杨逍这么妄自菲薄,道:“那既然如此,他是皇帝了,他厉害了,干嘛还来找你啊,你就区区一介布衣。”
说到这个,杨逍沉默不语,眼神深邃,让人看不透他在想什么。晓芙见之,纵体入怀,伸手环住他的腰身,柔柔道:“我这些年常常在想,你当年犹豫不决迟迟不愿出山帮他,是否多少已经预料到后面的事了,所以等天下一统时才走得那么决绝……伴君如伴虎呀。”
杨逍扫了扫晓芙的背,安慰道:“好啦,不要胡思乱想。今晚我想吃你亲手做的小菜,做好等我回来。”
“嗯。”晓芙点点头,用力紧抱了他一下,“我亲自下厨做你喜欢的菜,等你回来。”
均州境内,武当山下,云来客栈里,一位腰背微微伛偻的老者正坐在酸枝椅上喝着仆人刚泡好的大红袍,闭目养神,等待他的客人。
“主子,他来了。”话一说完,便迅速退下,不留一丝痕迹。
“草民刘基,叩见皇上。”杨逍的声音从后传来,朱元璋缓缓睁开眼睛,撑起残躯,待转身看向杨逍时,不禁略一微怔,仔细打量了一下,才道:“先生风采依旧,而朕却老了。”
古墓派内功玉女心经练到极致,再加上独门养生秘诀,可大大延缓容颜衰老,使得六十有多的杨逍除了发间偶尔蹦出的几根白发,竟与二十五年前无异。
朱元璋继续道:“不必多礼,先生这几年,过得可好?”
“甚好。”
朱元璋道:“朕不好,甚虑,甚忧。”
一片寂静……
朱元璋又再开口道:“犹记得我俩第一次见面时,相谈何等畅快,为何现在,却相对无言。”
杨逍略一思索,道:“时移世易,在下早已远离朝堂和江湖,实在不知皇上登门所为何事。”
朱元璋轻笑,锦袍一挑,端坐在酸枝椅上,道:“先生素知天下事,又何必自谦。大明军队在北元,吃了不少亏,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苦涩道,“先生啊,朕的孩儿走了,才三十七,三十七……”
白头人送黑头人,杨逍同为人父,明白其中苦楚,道:“请皇上保重龙体,大明江山需要皇上。”
“先生觉得皇太孙如何?”终入正题。
杨逍略一迟疑,眼中厉光一闪而过,终还是道:“愿皇上福寿康宁,健如松柏。”
朱元璋突然发怒,用力一拍桌面,厉声道:“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杨逍没有理会朱元璋的怒气,不卑不亢道:“皇上又何须明知故问。”
“朕要你说!”
“皇上为何要问?”
四目双投,两不相让,杨逍语气坚定,又再重复一次:“皇上为何要问?……为何千里迢迢来到这里问在下这闲云野鹤之人?……不就是知道,皇太孙难担大任!”双手一甩,负后,头颅微昂。
朱元璋精光厉射,紧紧盯着杨逍,半晌方软下目光,缓缓道:“允炆像他父亲,温文尔雅,好思考……允炆好学,自幼熟读儒家经书……允炆…还极其孝顺……”说着说着,朱元璋目光低垂,语带哽咽,不是一个皇帝在说继承人,而是一个爷爷在夸自己的好孙儿。
杨逍面对这位垂暮皇帝,对自己将要说的话略有不忍,轻轻慢吁一口气。
看到朱元璋没有再说下去,杨逍方开口道:“恕草民直言,皇上觉得自己其他儿子如何?皇上少说也有二十多个儿子了吧,若讲求血统嫡系,那么先皇后所生的,草民没记错的话,应还有四位。他们没有长得像皇上?没有熟读儒家典故?不孝顺?”
朱元璋微微张嘴,但话都嘴边,却又说不出口,杨逍继续道:“草民猜想,皇上想借此为王朝定下立长立嫡的继承人传统,但可惜时不待人,多位皇叔曾领兵伐战能力出众,开创功臣劳苦功高,北元犹在,百姓待兴,这些又岂能是尚未及弱冠的太孙所能驾驭。”双手抱拳,弯腰,诚恳道,“请恕草民斗胆直言,皇上若非能到期颐之年,还请三思。”
杨逍话音刚落,朱元璋一拳锤向桌面,不轻不重,叹息道:“不愧是先生,能把任何事都看得如此透彻,也只有先生,能对朕如此直言不讳。”
朱元璋双目定睛看了杨逍好一会,才道:“来人,上酒,我要与先生痛饮一杯。”
锦衣卫随即端酒进来,放在桌面上后马上退出。
朱元璋拿起已装满酒的白瓷杯,感慨道:“当年得蒙先生看中肯出山助我,元璋一直心怀感激,在众多幕僚中,亦只有先生如我知己,我与先生相识三十载,今日一别,怕是日后难以相见,现在我敬先生一杯,就此别过,亦不枉我俩相识一场。”举杯一饮而尽。
朱元璋说得动情,杨逍淡雅一笑,挽起衣袍,端起酒杯,轻轻做了一个回敬的姿势后,举杯饮下。
昔日君臣以酒惜别,以情断义。
朱元璋没有多留,立马就启程赶回南京。
杨逍单手负后,走在武当山的山道里,仔细瞭望山峰,似要把这一切都刻在脑海里。深秋的武当山,遍山红叶,奇特绚丽,仿似人间仙境。
紫霄宫外的广场靠山路口处,晓芙和一双儿女正焦急地等待杨逍回家,远远地,看到他正慢悠悠地走回来。晓芙大喜,立刻快步过去抱住他,杨逍稳稳接住,笑道:“孩子们都看着呢,不害臊啊。”
晓芙不舍分开,眼睛微红,娇嗔道:“都老夫老妻,孩子们早就见惯不怪了,还有什么好害臊的。”不悔不渝两人在旁偷笑。
杨逍伸手轻轻抚摸晓芙的脸颊,笑笑不说话。
不悔插话道:“时候不早了,我们赶紧回去用膳吧,你们两个外孙都饿扁啦。”
不渝面无表情道:“我看是你饿扁了吧。”不悔斜眼,眉角一挑,“你不饿?”
晓芙笑笑看着这对老大不小的姐弟,道:“都饿,可以了吧。”
不悔大方道:“我饿,我好饿,爹爹我们赶紧回家吧。”不悔正想上去挽住爹爹的手臂,突然,杨逍一口鲜血毫无预警地喷出,随之身躯向晓芙方向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