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申包胥乞师复国 ...

  •   伍子胥历尽艰险逃到吴国,辅佐公子光夺取王位,终于如愿以偿带领吴军攻占楚国都城,鞭尸平王,替父兄报了仇。这个过程惊天地泣鬼神,天下难有第二人做到。不过,与灭掉一个强国同样困难的,是挽这个国家于即倒,在极短时间内恢复,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还真有一人做到了,他就是申包胥。

      申包胥和伍子胥同为楚臣,又是好友,伍子胥逃难时,半路偶遇申包胥。对伍家遭遇,申包胥深表同情,但听说好友要去他国借兵灭楚,却不认可,说:“吾欲教子灭楚,则为不忠,教子不报,又陷子于不孝,您好自为之!您走吧,看在朋友情分,我一定替您保密。不过,您能够灭楚,我必能存楚;您能危楚,我必能安楚。”

      伍子胥攻破郢都,楚昭王四处逃难,伍子胥在后面追杀。申包胥心说:“子胥这是一定要把楚国灭彻底,我不能袖手旁观了!” 想想平王夫人是秦哀公女儿,楚昭王是秦哀公外孙,要搬救兵,只有向秦。于是昼夜西奔。脚都跑烂了,一步一个血印子,衣服撕成条,裹缠上继续奔。

      到了雍州,见秦哀公,说:“吴贪婪的像一头大野猪,恶毒的如一条大蟒蛇,从楚开始,时间久了一定吞噬诸侯。寡君社稷失守,在江湖间逃难,特命下臣,向您上国告急,乞求君王感念甥舅之情,代为兴兵解厄。”哀公说:“秦国远在偏僻西部边疆,兵微将寡,自保还不暇,哪有能力为别人出头呢?”

      申包胥说:“秦楚疆界相连,楚遭兵而秦不救,吴如果灭了楚,接下来就轮到秦了。君王您救楚,也是为了稳固您秦啊。秦毗邻楚国,不比和吴国临界强吗?如果能救楚,保留下楚祭祀,情愿世世代代向秦北面称臣!”哀公还是意犹未决,说:“大夫您暂且到驿馆休息,容孤和群臣商量一下。”

      申包胥说:“寡君正在草莽间流浪,还没个好住处,下臣怎么敢在驿馆里舒舒服服待着呢?”当时秦哀公沉溺于酒色,不关心国家大事。申包胥越发着急,频频请命。哀公一直不肯发兵。申包胥不脱衣冠,站在秦庭中,昼夜号哭,其声不绝。过了七天七夜,水浆一口未入。

      哀公听说,大惊:“楚臣替国君用命,能到这种程度吗?楚国有这样的贤臣,还几乎要被吴灭掉,寡人没有这样的贤臣,吴国岂能放过?”说着,流下眼泪。当即同意发兵。申包胥磕头感谢,才开始进食。申包胥对秦元帅子蒲说:“吾君在外,日夜望救,不亚于大旱期盼甘霖。我先走一程,赶紧报告给寡君,然后率楚余众,来和元帅会和。”

      子蒲说:“我们不熟悉道路,必须得楚兵做向导,大夫不要误了日期。”申包胥星夜兼程,来见昭王,说:“臣请到秦兵,已经在半路上了!”昭王大喜。申包胥领楚军来与秦军相会。楚军在前,秦军在后,与吴军对阵。吴楚正在厮杀,秦军突然出现,吴军大惊,说:“西兵怎么会在这里呢?!”吴军大败。

      吴军正在进退两难,伍子胥忽然收到申包胥来信,大意说:您君臣占据楚都这么久,楚还未灭,天意大概是不打算亡楚。您能践行灭楚之言,我也打算履行复楚志向。不过,朋友之义,应该是相互成全而不是相互伤害,如果您不尽吴之威,我也不打算竭秦之力。

      伍子胥见有台阶可下,随便提了一个退兵条件,楚方当即答应,吴军班师回朝。楚昭王回都,论功行赏,以申包胥乞师功大,打算拜为右尹。申包胥说:“臣之所以去乞求救兵,为的是君王,不是为我自己。君既然复国,臣愿往满足,哪里敢有名利的要求呢?”固辞不受。

      昭王硬要申包胥接受,后者带一家老小连夜逃跑。申妻问:“您劳形疲神,乞求救兵,楚因此复国,奖赏也是应该的,您又何必逃呢?”申包胥说:“刚开始为了朋友情义,我没报告子胥灭楚企图,致使楚国灭亡,这是我的罪责。因为罪责领功,我实在耻于受这样的奖赏。”遂逃入深山,终身不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申包胥乞师复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