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魏绛铁面执法 ...

  •   一提不畏权势铁面执法,国人一定先想到包公,在春秋时期,晋国也有一位大臣,不畏权势,敢于铁面执法,他叫魏绛。

      春秋时期,晋楚两个大国长期争霸,郑国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只能楚来降楚,晋来降晋。晋楚两国频频交替出兵,争夺郑国,同样很累。晋中军元帅荀英献“以逸待劳”之计,一下替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令楚军继续疲于奔命,最终不得不放弃对郑国的争夺。仅此一策,荀英颇有先轸遗风,晋国真是英雄辈出啊。

      荀英将军队分为三军,每次只出一军,轮番伐郑,快去快回,只求郑降,不许与楚交兵。计策是绝好计策,执行同样重要。晋悼公同母弟公子杨干,年轻气盛,自恃皇亲国戚,非要随军出征。元帅安排到第三军,杨干不服,私自带一帮人,列在第一军之后。

      司马魏绛奉命整肃行伍,见杨干越次排列,即鸣鼓告知于众,说:“杨干故意违抗将令,乱了行伍顺序,论军法本该斩首,念是晋侯亲弟,姑且将御车的杀掉,以肃军政。”即命军校擒拿御车的人斩首,头颅高悬,军中肃然。杨干一向娇贵自恣,不知军法,见自己的人被杀,吓得魂不附体。十分惧怕中,又夹了三分羞,三分恼。当即出军营,径直奔到悼公面前,哭拜于地,诉说魏绛如何欺负人,没脸再见诸将之面。

      悼公疼爱弟弟,没详加询问,拂然大怒,说:“魏绛欺负寡人弟弟,就是欺负寡人,一定得杀了魏绛,不能饶恕!”传命羊舌赤去拿魏绛。羊舌赤入宫见悼公说:“魏绛是志节之士,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军事完毕,一定会来谢罪,不用臣去。”

      说话间,魏绛果然到了,右手持剑,左手执书,准备入朝谢罪。到了午门,听说悼公派人捉拿他,遂把书交给仆从,令他申奏,自己即要伏剑而死。幸被两位大夫夺下宝剑,并答应代为上书。悼公打开魏绛之书,见上面写道:“君不以臣之不肖,使承中军司马之职。臣闻:三军之命,系于元帅,元帅之权,在乎命令。有令不遵,有命不用,此邲城之战所以致败。臣杀掉不听从命令的,以尽司马之职。臣知道触怒君上弟弟,罪当万死!请伏剑于君侧,以明君侯亲亲之谊。”

      悼公读罢,急忙问:“魏绛在哪里?”听说魏绛在宫门口正要自杀,惊得从席子上蹦起,不及穿鞋,光脚跑出来,拉住魏绛的手,说:“寡人之言,兄弟之情;您的行为,军旅之事。寡人没有教育好弟弟,以犯军规,过在寡人,和卿没有关系,卿请赶紧回去尽职吧。”魏绛叩谢不杀之恩。羊舌赤稽首称贺说:“君有奉法之臣如此,还担心伯业不成吗?”

      悼公回宫,大骂杨干:“不知礼法,几陷寡人于过,杀吾爱将!”让内侍押往公族大夫处,学礼三个月,才许见面。杨干含羞郁郁而退。

      除了敢于铁面执法,魏绛还是一位见识非凡的谋臣。正准备出兵伐郑时,传来北方有戎族不安分的消息,诸将建议效仿齐桓公,先武力平定北方。只有魏绛说:“不可。今大业未定,若兴兵伐戎,楚必乘虚生事,诸侯必叛晋朝楚。戎族,蛮夷也,诸侯,兄弟也。得蛮夷而失兄弟,不是聪明的举动。”

      悼公问:“和他们讲和可以吗?”魏绛说:“和戎有五点好处:戎和晋相邻,其地多旷,贱土贵货,我们用货物交换他们的土地,可以增加我们的领土,这是一利;侵掠平息,边民得以休养生息,这是第二利;以德怀远,兵车不劳,这是第三利;戎狄侍奉晋,四邻震动,诸侯畏服,这是第四利;我们没有北顾之忧,得以专诸南方,这是第五利。有此五利,君有什么理由不行呢?”

      悼公大悦,即命魏绛为和戎之使,与山戎诸国,歃血定盟。诸戎受盟,个个欢喜,送魏绛好多土特产,魏绛分毫不受。诸戎互相看看,说:“上国使臣,廉洁如此!”倍加敬重。魏绛以盟约回报悼公,悼公大喜。

      晋第三次伐郑,楚再无力相救,至此,郑死心塌地归晋。献了许多贿赂,悼公把三分之一的兵车赐给荀英,说:“您教寡人分兵弊楚,今郑人获成,都是您的功劳。”又将女乐八人和歌钟十二个赐给魏绛,说:“您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诸侯亲附,如乐之和,愿意与您同享此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魏绛铁面执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