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烛武舌退秦师 ...

  •   在能人如过江之鲫的春秋战国时期,最不乏一种能言善辩之士,以超人的气魄,过人的胆识,凭三寸不烂之舌,雄辩天下,为一己赢得千秋万世名。最著名的如舌战群儒的晏婴,被六国拜相的苏秦,破合从为连横的张仪等。还有一位耄耋老人,垂暮之年,官职卑微,一番说辞,把大名鼎鼎的秦穆公讲得频频点头连夜退兵,解本国于倒悬,也是相当相当不简单。

      烛武,郑国人,《左传》称烛之武。我们中学学过这篇文言文。《左传》描写远不如《东周列国志》生动饱满,就如《春秋》对秦晋围郑只有六个字:“晋人,秦人围郑,”远不如《左传》信息量大。

      郑国屡次背晋向楚,晋文公打算联合秦军,起兵讨伐。先轸说:“郑为中国咽喉要道,当初齐桓公欲伯天下,每次必争郑地,今天让秦参与进来,秦必争此地,于我不利。何况我粮草不缺,将士用命,何必一定拉上别人呢?”文公说:“郑与晋相邻,离秦地遥远,秦争郑有什么好处呢?”于是向秦约定日期,共伐郑国。

      晋师进入郑境,秦穆公带着谋臣百里奚和大将孟明视,车两百乘来会。两下合兵攻破郊关,直逼郑都。晋扎营在城西,秦扎营在城东。游兵日夜巡警,打柴的都不敢出城。郑文公慌了手脚。大夫叔詹说:“秦晋合兵,其势甚锐,不可与争,需一个舌辩之士,说服秦公,让他退兵,秦兵退,晋势孤矣。”郑伯问:“让谁去呢?”叔詹说:“佚之狐可以。”郑伯召来佚之狐,佚之狐说:“臣不堪此任。臣推举一人。此人口若悬河,是个能舌摇山岳的人,因为年纪大了,一直没受到重用。”

      郑伯问:“你说的是谁?”狐说:“他姓烛名武,已经七十多岁,是个很小的圉正,三代没有升过官,希望主公敬之以礼,派他去。”郑伯召烛武,只见须发皆白,身材伛偻,步履蹒跚。左右人一看,都笑起来。烛武拜见郑公,问:“主公召见老臣什么事呢?”郑伯说:“佚之狐说您舌辩过人,麻烦您去说退秦军,寡人将和您共有郑国。”

      烛武又拜了拜,推辞说:“臣才疏学浅,年少力壮时尚不能立尺寸之功,现在老耄之年,筋力衰竭,说话发喘,怎么能说动秦君,退却千军万马呢?”郑伯说:“您侍奉郑三代,一直没受重用,寡人知错,现在封您为亚卿,勉力替寡人跑一趟吧。”佚之狐在旁劝说,烛受命而出。

      烛武知道秦军在西,晚上让人用大筐从城上放下来,直奔秦营。巡营将士挡住,不放入营。烛武在营外大哭。营内出来人,带到穆公面前。穆公问:“你是谁?”武说:“老臣乃郑大夫烛武。”穆公问:“你在外面哭什么?”武说:“哭郑就要灭亡了。”穆公说:“郑灭亡,你跑我秦营哭什么?”武说:“我哭郑,也是哭秦。郑亡没什么可惜,我可惜秦啊。”穆公大怒,斥责说:“我国有什么可惜的?说不出所以然来,马上杀了你!”

      烛武面无惧色,掰着两个手指头说出一段话来。正是:说时石韩皆开眼,
      道破泥人也点头。
      红日朝升能夜出,
      黄河东逝可西流。

      烛武说:“秦晋合兵临郑,郑亡,眼前的事,不用说了。如果郑亡对秦有利,老臣还敢说什么?不仅没好处,还有害。君何必劳师动众,供人驱使呢?”穆公问:“你说对秦无益有损,什么意思?”烛武说:“郑在晋东面,秦在晋西面,东西相距,千里之遥。秦东面隔晋,南面隔周,能越过晋周拥有郑吗?秦晋两国,毗邻并立,势不相上下。晋越强,秦越弱。帮助他人兼并土地让自己变弱小,聪明人恐怕都不会这样做吧?况且当初晋惠公答应给秦五城,一入国马上背信弃义,这事您没忘吧?您对晋好,已经惠及好几代,晋报答过分毫吗?晋侯自复国以来,增兵设将,日益强大。今日开疆于东,郑灭亡,日后拓土于西,祸患至秦矣。君王您没听说虞虢的前车之鉴吗?晋假借虞灭虢,反过来马上灭了虞。虞公这个人太傻,帮助晋灭亡自己,值得好好反省啊!君对晋好,一点好处没落到,晋依仗秦,其心不测。以君的贤明,自甘堕入晋算盘,这是臣说的:没有好处,只有坏处。痛哭也为这个。”

      穆公呆半响,频频点头说:“大夫说的很有道理!”百里奚说:“烛武舌辩之士,打算离间秦晋两国,君切勿上当!”烛武说:“君如果放宽围城,我们愿订立盟誓,弃楚降秦。君以后就在东方多了一块属地,行李往来,都由郑供给,岂不方便?”穆公大喜,遂与烛武订立同盟,不仅不辞而别,解围而去,还留下三员大将及两千士兵帮助郑戍守。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烛武舌退秦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