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宋襄公自不量力(上) ...

  •   成语 “自不量力”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对每个人来说,或多或少都少不了此类经历,特别在少不经事阶段。自不量力仅停留在认识层面,本身没什么危害,如果勉强行动,过程往往容易失控。伤害和教训随之而来,甚至搭上性命。宋襄公用自己迂腐固执的举动,为国人和后人完美诠释了这一成语的含义。

      宋襄公自从召集几个小国出兵齐国,扶立世子昭为君,自以为不世奇功,便想号召诸侯,代齐桓公为新一代盟主。大夫公子目夷不同意,说:“宋国有三不如齐,怎么能伯诸侯呢?”公子目夷字子鱼,是襄公同父异母哥哥,当初把君位让给襄公,被立为上卿。襄公问:“子鱼说三不如齐,哪“三不”呢?”目夷说:“齐有泰山渤海之险,琅琊即墨之饶,我们国小土薄,兵少粮稀,一不如也;齐有高国世卿,以干其国,有管仲隰朋鲍叔牙以谋其事,我们文武不具,贤才不登,二不如也;桓公北伐山戎,南平蛮楚,立创世奇功,我们功绩全无,仅能偏守一隅,此三不如也。有此三不如齐,自保尚且困难,还哪里顾及上其它呢?”

      人在信心爆棚决心已下的时候,很难听进不同意见。君王也是人,同样错误也会犯,尽管外人看来,类似的错误有多么低级甚至可笑。襄公称伯雄心已起,任何不同意见也听不进去。但有一点清醒的是:自己国小言微影响弱,于是先约几个周边小国曹国邾国鄫国,会盟于曹国之南。因为鄫君迟到,襄公大怒,不仅杀掉鄫君还给烹煮了,借以立威。曹大夫僖负羁对曹公说:“宋躁而虐,必定成不了事,不如我们回去吧。”

      东道主一走,粮草供应都断了,襄公更是大怒,派公子荡率兵车三百乘,来伐曹公。僖负羁坚守城池,公子荡围城三个月不能取胜,只得退兵。当时楚为大国,远近大小诸侯都朝拜会盟。襄公一心求伯,却无人捧场,很是气愤。公子荡说:“当今大国,无过于楚,楚僭用王号,诸侯畏服。大王不如卑词厚赂,求诸侯于楚,楚一定答应。”公子目夷劝谏说:“诸侯都归楚,楚凭什么让给我们?我们有求于楚,楚又怎么甘于我们之下?恐怕争端从此而始啊!”

      人有一个很难克服的通病:想做成一件事情或达到某个目的,只愿意倾听有帮助的建议,反对意见根本不愿入耳。还是那句话,君王也是人,更有条件选择好话听和采取行动。襄公派公子荡带厚礼去朝见楚,成王答应第二年春天,在鹿上会盟。鹿上这个地方在齐,襄公又派公子荡去齐修聘,告诉明年楚王赴会的事,齐孝公也答应赴会。

      第二年正月,襄公先到鹿上,垒筑盟坛以待齐楚。二月初,齐君到。又过二十多天,楚成王才到。三国先按爵位排顺序,按照襄公意思,楚僭王号,实际只是子爵,襄公居首,齐侯次之,楚王又次之。受歃时,襄公毅然以主盟自居,也不谦让,先执牛耳。楚王很是不悦,勉强受歃。

      接下来,襄公提到借助楚齐两国于秋七月在盂地召开更大规模诸侯大会,并拿出对诸侯的请柬,请两国君签名。请柬先递给楚王,孝公心里有点不高兴。楚王看了看,发现受邀诸侯大多归在己下,暗暗好笑,执笔署名。轮到孝公,孝公推说受宋恩甚重,不敢署名,实际是怪被襄公轻视。襄公自负于孝公有恩,只道孝公说的是心里话,把请柬收了起来。

      回来后,公子目夷进谏说:“楚,蛮夷也,其心不测,只是口头答应,不知道他真实想法,臣恐怕被欺骗!”襄公说:“子鱼太多心了,寡人以诚信待人,人忍心欺骗寡人吗?”与会前,目夷又劝:“楚强而无义,君多带些兵将吧。”襄公以当初齐桓公当初会盟大会不带一兵一卒为由,拒绝兵将跟随。目夷又提议自己带兵车一百乘,距离三里之外,以防不测。襄公说:“卿带兵车跟着寡人,和寡人带兵有什么区别呢?万万不行!”临行时,怕目夷在家起兵接应,在诸侯中失了信誉,要求目夷一同前去。目夷说:“臣放心不下,正要同去。”

      果然不出公子目夷所料,楚王带领重兵赴会。襄公被楚大将成得臣斗勃夹住,无法脱身,遂沦为阶下囚。公子目夷趁乱逃回国内,对大夫公孙固说:“楚兵旦暮就到,速速调兵,上城把守!”公孙固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公子应该暂摄君位,号令赏罚,人心始肃。”公子目夷趴在公孙固耳朵上说:“楚人抓住我们君主,一定会要挟我们,应该如此如此,楚人才会放回君主。”公孙固说:“此计太妙!”转而对群臣说:“君主未必能回来!我们应该推举公子目夷为君,主持国事。”

      群臣素知目夷贤能,没有不欣然同意的。目夷告于太庙,南面摄政。三军用命,铃柝严明。各路城门,把守的铁通一般。方才安排停当,楚大军已到,城前安下营寨。楚大将斗勃上前喊话:“你们君主现在我们营中,生杀都由我们,早早开门投降,保全你们君王性命!”公孙固在城楼上喊:“赖社稷神灵,我们已经立了新君,生杀任由你们。投降不可能!”斗勃问:“你们君王还在,还能再立一个君主吗?”公孙固说:“立君是为社稷着想,社稷无主,哪里能不立新君呢?”斗勃问:“我们愿意把君主还给你们,拿什么报答呢?”公孙固说:“旧君被俘,已辱社稷,即便回来也不能再做君主,放不放回来,你们随便吧。如果想决战,我们城中兵车都未损折,情愿决一死战!”

      楚王大怒,下令攻城。城上箭如雨下,楚兵多有损伤。连攻三天,徒伤将士,不能靠近城池一步。楚王问:“这个国君他们既然不要了,干脆杀了吧?”大将成得臣说:“杀宋君就像踩死个臭虫,却得不到宋,只能召来怨恨,不如放了。获其君以立威,释其君以立德,诸侯服也。”楚王抚掌大笑,遂放了襄公。

      襄公听说国内已立目夷为新君,打算投奔他国。目夷先派人来致词说:“臣所以摄位,是为了君王您保住江山社稷,国还是您的国,赶紧回来吧!” 不一会儿,法驾俱到,迎襄公回归,目夷退位臣列。

      有诗赞公子目夷:金注何如瓦注奇?
      新君能解旧君围。
      为君守位仍推位,
      千古贤名诵目夷。

      宋襄公的自不量力迂腐固执,反而成就了同父异母哥哥公子目夷的万世贤名。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宋襄公自不量力(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