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屈完不辱使命 ...

  •   东周时期,楚国两千多百年来最为老百姓熟知的人物非屈原莫属,直到现在,我们还都打着他老人家的名义,每年吃上一顿甜美的粽子。其实,比屈原更早,楚国还有一位屈姓大夫,因其极其出色的外交表现,既不卑不亢坚持原则又随机应变灵活通融而成为后世外交家的楷模。他的名字叫屈完。

      齐桓公称霸中原,名声远播,渐渐传入楚国,引起楚君成王不悦,对令尹子文说:“齐侯沽名钓誉,人心所向,寡人偏处汉东,德不足以怀人,威不足以慑众,当今之时,有齐无楚,寡人感觉很是丢人!”子文说:“郑国居于南北之间,为中原屏障,大王如果想图霸中原,非得先拿郑动刀子不可!”

      楚国伐郑,郑急向齐国求救。齐国遍约宋,鲁,陈,卫,曹,许六国,向楚境压来。不想提前走漏消息,刚至边界,只见一人衣冠整肃,等在路边。见诸侯大军,深深鞠一躬,说:“来者可是齐侯?传言楚国使臣奉侯久矣。”管仲对桓公说:“楚国派来使节,一定有话讲,臣当用大义斥责他,让他们自觉理亏,可不战而降。”

      管仲驱车向前,与楚使臣在车上拱手相见。楚使臣先开口说:“我们君主听说上国车徒,辱临敝邑,使下臣屈完致命。寡君使臣有话问,说:齐楚各自领导管理自己国家,齐居于北海,楚近于南海,虽风马牛不相及也。不知道君侯为什么派兵来我们这里呢?”管仲对答说:“昔日周成王封我们先君太公在齐,使召康公赐命说:五侯九伯,你世世代代执掌征伐,以夹辅周室。其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只要不服从王命,都不能饶恕!自从周室东迁,诸侯放肆,我们君主奉王命主盟,修复先业。你们楚国位于南荆,应当每年朝贡包茅,以助周王完成祭祀,自从你们不再朝贡,酒都没办法过滤,所以寡君来讨。还有,昭王南征,没有返回,也是你们过错。有什么好说的?”

      屈完说:“自从周室失去纲常,朝贡废缺,天下都是这样,难道仅仅是我们?即便这样,不朝贡包茅确实是我们的错,我们君主知道错了。哪里还敢不供给呢?听你们的好了!至于昭王不返的罪过,是他船胶的缘故,你们还是亲自去水边打听一下吧,我们君主不敢承受。”说完,让调转车头返回。

      管仲对桓公说:“楚人倔强,光靠口舌屈服不了,继续进兵吧。”大军开到离汉水不远的地方,管仲下令就地屯扎,不许再进。这边楚成王拜子文为大将,搜甲历兵,屯扎在汉水南岸,只等诸侯渡过汉水,便来邀击。这时谍报说:“七国军队,屯扎不前。”子文说:“管仲是个很懂军事的人,没有绝对把握不会轻易动兵,现在手握七国之众,却逡巡不前,一定有诡计。应该再派人去看看,窥测一下强弱,探问一下对方意图,或战或和,到时候再计较不晚。”成王问:“派谁去合适呢?”子文说:“屈完已经和管仲见过一面,还派他去吧。”屈完启奏说:“不朝贡包茅,前面臣已经承认错误,大王如果请盟,为解两国之间纷争,臣一定想法促成,如果还是想打,大王还是派别人去吧。”楚王说:“要战要和,你自主好了,寡人完全听你的!”屈完又来到齐国大营。

      管仲对桓公说:“楚使臣又来,一定是讲和来的,大王应以礼相待。”屈完见桓公,再行拜礼。齐侯答礼,问来意。屈完说:“我们因为不朝贡,致使被君侯征讨,我们大王知错了。如果君侯退军三十里,我们大王哪里还敢不唯命是从呢?”齐侯说:“大夫辅佐你们大王重新承担职责,寡人上告天子,天子满意,寡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屈完拜谢而去。

      屈完见楚王说:“齐侯已经答应臣退兵,臣也答应入贡包茅,大王说话可要算话啊!”过了一会儿,有谍报诸侯开始退兵,随后又报:退兵三十里,在召陵驻扎。楚王说:“齐国兵退,其实是怕我!”有反悔的意思。子文说:“那边七个君王,都不失信于一个屈完,大王难道要让屈完食言于众君主吗?”楚王沉默片刻,命屈完带着一车金帛,来召陵犒劳诸侯军马。又让准备一车箐茅,在齐军面前呈祥,然后具表,进贡周王。

      桓公听说屈完又来,对六国诸侯说:“将各国车徒,分列七队,位列七方,等齐军鼓声响起,其它各方一齐鸣鼓,器械盔甲,务必整齐明亮,以显示中国之威势。”屈完进见,奉上犒军之物。桓公命分派各军。箐茅验过,仍让屈完带回,自行上贡。桓公问屈完:“大夫见过我们中国的阵仗吗?”屈完说:“完偏居南方,还没来得及目睹中国之盛,希望趁此机会开开眼。”桓公邀屈完登上同一辆车,检阅七国军仗,只见联络数十里不绝。齐军鼓声响起,各国鼓声亦响,如雷霆震击,骇地惊天。

      桓公沾沾自喜,问屈完:“寡人有这么多兵,要说打仗,有打不胜的道理吗?”屈完对答:“君侯所以主盟中原,为天子宣布德意,抚恤黎民百姓,如果是靠德行让诸侯臣服,谁敢不服?要是依仗人多,楚国虽然偏僻弱小,有方城为城,汉水为池,池深城峻,即便百万之众,还不知道怎么用呢!”桓公面带愧色,对屈完说:“大夫真是楚国的良臣啊!”

      第二天,在召陵立起一个台子。桓公为主盟,管仲为司盟,屈完代替楚王,共同写下:自今以后,世通盟好。桓公先歃,其它六国与屈完依次受歃。礼毕,屈完再拜致谢,告辞而去。各诸侯也班师回朝。

      楚王见诸侯退去,又开始后悔,不打算朝贡。屈完说:“不能失信于齐啊!何况我们一直不入朝,才让齐独得周王器重,如果趁这个机会和周王室重新建立联系,我们不就和齐一样齐了吗?”楚王问;“他也称王,我也称王,怎么论呢?”屈完说:“不用序爵位,就称远臣某某某就行了。”

      楚王总算答应下来,派屈完为使,拉了十车箐茅,一些金帛,贡献天子。周惠王大喜:“楚国不来朝贡太久了,现在这么孝顺,难道是先王显灵了?”于是告于文武之庙,把祭肉赐给楚使带回,对屈完说:“你们老老实实镇守南方吧,不要再来侵扰中国了。”屈完再拜,稽首而退。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屈完不辱使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