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恩考添丁 ...

  •   自从“钱府”的换成“吴王府”后,百姓们安居乐业,都欢喜这位新入府的主儿。
      邻里间各自忙活着各自的收成,天也渐渐暖和起来了,整天除了些小打小闹的窃贼外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四人便成了悠闲的院家。
      四人每每穿上粗布衣裳,成群地走到远处一块刚买的地去,乔装成真正的农民,种下养活一家四口的粮食,时不时帮老伯的地除除草,分些水与邻里喝,大家伙儿也都很热情,不久便成了相互照应的邻里。
      天也真正热起来了,四人也是同周围的老伯一样,皮肤渐渐晒黑了,脸也有些消瘦,魏海洋时不时会说:“看,我现在可是真的农民。”。
      看魏海洋那露出白牙的黑脸和一身粗布衣裳,倒真成了个卖力气的壮年小伙儿了,只是董夕还有些紧张,反倒觉得这一切都平静的可怕,不过三人倒是沉浸在每天干农活的生活里了,运用课上学的知识,与轻松的伙伴一起把一块田地整好,倒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
      这天,戴着斗笠的四人正同平时一样将土地松整好,撒上堆积一天的粪便,好结束一天的劳作,忽听闻庄稼上有人叫唤:
      “中状元了,中状元了。”
      “吴王长子中状元了。”
      “孙子中状元了。”
      群人都赶着上吴王府,再晚一些可就占不上位置了。
      “自从吴王在此处安置,我们这一方的百姓可都乐呵着呢。”
      “现如今,其子金榜题名,可是喜上加喜,说不定,正在门口发赏钱哩。”
      “那咱们可得早些去,不然,都没我们份了。”
      邻里都收起干活的工具,早早离开农田,上赶着往拥挤的人群里再挤挤。
      一瞬间,也就只剩下四人还在干剩余的活儿,本也没剩多少,应该也快了。
      这是苏兰第一次看着放榜,平乱后,皇帝喜开科考,金榜也早早的放出来了。
      “今儿个可高兴哩,大家伙儿都赶热闹去了,等茶余饭后,又高高兴兴的谈论这个状元。”魏海洋正在一旁浇水。
      “嗯,这家家户户的,都盼着自个家的出息,那可是光看着就会高兴的。”沈小樱已经收好工具,在一旁歇凉了。
      “还挺想看看这个孙子的模样的。”苏兰也干好活了,与沈小樱站成一排。
      “不对”董夕挺起身子“回去。”
      董夕拎着铁锹急急忙忙走回院里,三人只好跟在身后。

      四人将工具随手放在家院门口转头也向人群里挤。
      “可真是,一脸人才像。”不认字的乡里,但是个认像的明眼人儿。
      人群里来来往往,都挤着看孙子的长相,几条街的人都为吴王感到开心。
      董夕凭着较高的身子,越过人群能看清拥挤着的中心。
      俊美挺拔的公子正从结着彩带的骏马上下来,身后跟着些许下人,怀挂红绸,大门的王爷也是开怀大笑地迎接,像个普通的慈父样。
      王爷身后的下人们都微低着腰,微含着脸,不敢与主公对视。
      王爷的手一招,后边的人连忙抬上几个大箱子来:
      “谢谢王爷。”
      “谢谢王爷。”
      大家伙儿都低着头在地上捡碎银,苏兰才在这空隙远远看见这位主角的匆匆一面。
      “苏兰,快来捡银子啊,沾沾喜气。”沈小樱拉着苏兰一起。
      董夕立挺的站在原地,远处传来一阵风,微微吹起董夕的粗布衣裳,斗笠下的头发也被微微带动,偶尔几片叶子打在他露着脚的草鞋上:“风来了。”
      风吹起人们的衣裳,吹落快枯萎的花儿,也吹动远处的浪,浪随风翻滚,日渐汹涌。
      “吴王可真是个好官。”
      “虽说是个宗室,可一点凶狠样都没有。”
      “比当今……”
      “可说不得,可说不得。”
      沈小樱与苏兰倒是一点碎银也没捡到,但还是很开心的,沾到了吴王的喜气。
      魏海洋倒一改平日淘气样,听百姓们谈道后,也神色凝重的看着紧闭的吴王府。
      董夕静悄悄的淡出群人的视线,他走到金榜处,一眼便瞧见榜首的名字——孙弢。

      残霞遮挡云天,顺眼便是夜晚。
      苏兰收拾完餐桌,正坐在院门口给鸡群喂食呢,抬头看见一群人匆匆往外赶。
      苏兰见三三两两的人群走过,也是十分好奇的,可也不好作声,好在走过一个眼熟的人:
      “张娘子,这是赶哪去?”
      “诶哟,小娘子还不知道呢,对岸巷子里的莫家,今儿出了个探花,正多媒婆呢”身后的人依然赶着上前“小娘子也去看看,我就先走了。”
      “嗯。”苏兰与张娘子不是很熟,只路过时打几次招呼。
      “苏兰,咱也去看看?”沈小樱不知什么时候出来的。
      “啊?”苏兰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沈小樱拉着走了。
      此时的晚霞还没落下,脚下的路还是能看清的,但对岸人的热情却让莫家院如路引一般闪亮。
      “我看看。”
      “也是一表人才。”
      “长得是挺好看。”
      前面的人不多,苏兰能在几人缝隙中依稀看见少年郎的样子。
      屋里,微胖的娘子正与主家对话,主家穿着草布衣裳也与娘子聊着,后边坐着的是套着冠服的少年,大概是暮登天子堂还没来得及换便有人登门而来,但看不清他的模样,只见他坐着。
      “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儿,听不清。”身旁嘈杂的人群让沈小樱无法听清里边的人说话。
      “小樱,走吧,也没什么可看的。”两人也看不清什么东西,苏兰便想走了。
      “好吧,也听不清什么。”两人便离开了。
      河上的风正轻轻吹动两人的衣裳,春的夜也十分舒服,不骄不躁,正适宜漫步。
      还没走近家院便看见里屋亮起的灯。
      “吱——”大概是他们两回来了。
      “回来了。”沈小樱招呼着。
      “你们去哪了?”魏海洋问道,语气倒是有些烦躁。
      “就去对岸凑了个热闹。”沈小樱随口回了句。
      “这段时间都不要乱跑,看好家院。”魏海洋正在桌上摆放着什么。
      “哦”沈小樱上前去“这什么?”
      “把门关好。”魏海洋收了一下手。
      “哦。”沈小樱意识到气氛不对。
      “你们不是去跑盐铁生意了嘛,怎么了这是?”沈小樱边走边问。
      “没什么,反正,这几日都不要乱跑。”魏海洋已经把那东西收起来了。
      “董夕呢?”苏兰问起来。
      “赶着去买一东西,等会就回来。”
      “哦。”
      “没什么事,刚是我太着急了,坐下来吧。”魏海洋的语气平淡下来。
      “哦。”三人围着桌子坐下来。
      “咕——”魏海洋煮了一壶茶“刚刚去看什么热闹了?”
      “没什么,就是对岸有家院中了探花,好多人提亲呐。”沈小樱好像当刚刚的事没发生一般,可能已经习惯魏海洋的脾气了。
      “那挺好。”
      “但看他们家,好像是个佃户,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是常见的事,榜下捉婿也多着呢,别为别人担心了。”
      “也是哦。”
      “时候不早了,早点休息吧。”
      “嗯。”
      “吱——”董夕回来了。
      “董校。”沈小樱招呼一声。
      “嗯。”董夕直接走回房了,没有多余的动作。
      “也不知道他们发现了什么?”感觉稍迟钝的苏兰摸不着他俩的意思。
      苏兰也只好乖乖回去睡觉,若是他们需要她的时候自然会将这件事情告诉她,也别多想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天过后便连着下了几天雨,细雨连绵,几人也未曾出门,只是气氛紧张,沈小樱也不似之前那般多动,可就是这样,苏兰也看不透他们的意图。
      这天,正巧碰晴,苏兰想着还有一件事没做,赶着那地方错过人多期,便想趁早干完:
      “那我就走了。”昨日夜里见星光闪闪便觉今日会放晴,果然如苏兰所料,空中的乌云散开,凝着层层薄雾。只是说出来时,沈小樱有些不放心,可董夕没有阻拦,苏兰也就在今日清晨动身。
      “嗯,早点回来。”沈小樱嘱咐着。
      “嗯,我午后便启程。”苏兰保证着。
      “嗯。”
      “吱——”外面还透着薄雾,想必是个好天气。
      “等等”董夕拉过苏兰的手臂“将这些戴好。”
      董夕拿出匕首和指刃。
      “嗯?”苏兰以为自己不会再有这些东西了。
      “戴上”董夕给苏兰戴好“早点回来,如果遇到危险,应付不过来的时候,便躲起来。”
      “嗯,好。”苏兰也想早些赶到,早些回来,也急急忙忙地出门了。
      小小的苏兰背着香火一直走,她只来过一次,便是董夕将牌位立起来的时候。
      记忆中是直线的走向,应该不会迷路,便一直向前。
      路并不崎岖但也不平坦,苏兰穿过层层薄雾。
      身边没有同行的人,冒着湿气的薄雾里,只苏兰一人,背着小竹笥,大概是启程得太早,没人这么赶早来的吧。
      大概半个时辰后,苏兰隐隐约约看见一处寺庙,路边的建筑也熟悉起来,她想:“终于到了。”
      好在没迷路,一路走过来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