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chapter2 关于曾经 ...

  •   冯义庭老先生的艺术造诣虽说可以算是登峰造极,但在这个时代,只要你不出来争名夺利,不利用商业手段去炒作去吆喝,再大的能耐观众看不见也成为不了吃饭的手艺。

      冯义庭老先生就是这么个人,一辈子不争不抢淡薄名利,在他看来作艺是为了传承而并非盈利,所以他唯一的目标就是把他师父教他的所有能耐都教给他儿子冯煜坪,不让祖师爷的艺术在他这儿断了线儿也不算愧对师父师娘的苦心栽培。

      但在冯煜坪看来,如果只拘泥于老一辈儿的代代相传,爷爷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那相声这门儿传统艺术这辈子也出不去了,再传四十代了解相声的人用手指头也能数得清。要想让更多人知道相声,就得带他闯出去,如果这是个名利场是非圈,那他就得争就得斗就得把别人比下去在这个行业里站稳脚跟。在冯煜坪看来,艺术不是阳春白雪不能沾染一点儿名利,那可以是门儿养家糊口的手艺,做得好了能给家里几口每人一碗热乎饭吃。

      所以这些年冯煜坪也不容易,带着萧鹤寅走南闯北,早年在全总文工团的说唱团打杂,每个月挣的那点儿微薄的薪水除了给家里寄回去,省下点儿都给萧鹤寅买好吃的补身体了,就是带五块钱去菜市场也先紧着给萧鹤寅买个大鸡腿儿,穷是真的穷,冯煜坪也是真拿这个收来的义子当亲生儿子来疼。

      后来这个活儿没干多久就被辞退了,那时候相声还属于冷门艺术,全中国了解的就没几个更别说愿意听的,冯煜坪找不到收留他的单位,为了吃饭就只能从底层开始做起,给剧组写剧本,打杂,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罪都受过,就为了偶尔能有机会去小茶楼演个出,表演表演自己的段子,最惨的时候,台下只有一个观众。

      冯煜坪带着萧鹤寅白天打工赚钱,晚上在园子茶馆演出,等回了家就教萧鹤寅基本功,别看一天又忙又累,但冯煜坪在教萧鹤寅学本事可丝毫不会降低标准,每天回家就给萧鹤寅怼在墙角儿背贯口,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错一个字儿打一个嘴巴,萧鹤寅是冯煜坪一字一句教出来,正正经经在打骂声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一个是高标准严要求,再一个是萧鹤寅本身自己就天赋极高,师父在那边儿唱他躺在被窝里顺耳一听,第二天就能给师父唱出个大概齐差不离了,所以一般有冯煜坪演出,那在他前面的一定是萧鹤寅,行话叫倒二,除了他没人能接住,所以别看萧鹤寅从小学艺没怎么上过学没有文凭,但他学到的文化知识也并不比在学校里的孩子少。

      唯一一点是萧鹤寅从小性子倔,脾气爆,说话冲,一言不合就要跟人动手,为了他后来冯煜坪收的其他徒弟没少跟人打架。冯煜坪让他背贯儿背得烦了就把御子顺着窗户就扔出去了,从小到大没少为了学艺挨打,但仍然磨不掉萧鹤寅身上带刺的棱角。虽然出落得长身玉立,一表人才,但因为这火爆脾气,除了哥们儿兄弟没有女孩子愿意接近他,当然,除了林佳怡。

      那次拜年是林佳怡第一次看到萧鹤寅,那个时候冯煜坪刚刚创立自己的相声团体昆兰场,创立初期的昆兰场也是日日在风雨中飘摇,观众每场就那么三四个人,加上又收了两三个徒弟要管吃管住加重了冯煜坪的生活负担,所以收入也是入不敷出,还要靠做别的工作来维持着昆兰场的发展,但好在,有一个固定的场子了,不用再到处走穴演出四处漂泊了,也可以常年留在北京照顾照顾父亲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属于萧鹤寅和林佳怡的故事也缓缓拉开了帷幕。

  •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主要介绍了下关于萧鹤寅早年学艺的时候和他师父在外吃苦受累的一些往事,前两章主要交代一下男主女主的身份背景,方便大家过后能更快对人物理解,下一章就开始写出来感情线了,萧鹤寅和林佳怡的故事也要正式开始了,有刀有糖,细细品味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