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传奇的《鹅笼书生》 ...

  •   传奇戏剧,非传奇不戏剧。《鹅笼书生》的创作立意,始终是传奇二字。故事从清末农民卖鹅,引来了明末书生逃难,又将故事指向了唐代的红尘佳话。不得不说,《鹅笼书生》中以传统文化透析了中国情义价值观,而多重舞台时空的跳转也传递出了人间何事不鹅笼的微妙意境。

      同时,演员在演绎故事当中,不时吟唱,这有些像是戏曲,又不是戏曲。台下的我只有一个疑问,这真的不是戏曲吗?

      如果考证的是戏曲的源流,从优孟衣冠,到齐国人为汉武帝表演的影戏李夫人,再到参军戏,抑或是全元曲和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或者从近代的700多年,看看昆曲的流变,京剧终于濒临走进各大艺术博物馆。边跳边唱讲故事,都是一种历史的形式。而这种形式的遍地开花,成就了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

      《鹅笼书生》 取材自志怪小说,主题传递的是中国文化情义。在形式上,肯定不会放弃戏曲这种元素的移形换影。但是他为什么说这不是戏曲呢?

      01 努力成为戏曲的当代戏剧
      没有什么不能搬上舞台,这句话似乎放在民国时代更加合适。那时候的话剧刚刚在中国出现,戏曲也不断借鉴欧洲戏剧形式。话剧不断扩展自己的创作边界,终于开始全方位借鉴戏曲。
      而戏曲的行业研究范围内,将戏曲不断与西方音乐剧的各种元素比拼。能够在小剧场范围内达到一定的商业效果,又融合了当下生活元素,以戏谑方式唱曲演绎别样人生图景,这明明是回归到了戏曲的最初状态。
      虽然不知道《鹅笼书生》为这场演出做出了怎样的艺术探索,但是是值得表扬的戏剧人。

      02 程式化的表达本身就是自由
      《鹅笼书生》中的时空切换与戏曲中时空蒙太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前人做的过于出色,导致戏曲艺术已经多年脱离大众喜好的风格范畴。戏曲在去程式化,《鹅笼书生》也在标榜自己非程式化的艺术创作,大概是蹲在艺术坑里的人所能想到的唯一表达方式了。
      我印象中戏曲所有的程式化,都是为了让表达更加简单,而放弃这种程式化要靠自己努力研发,最终都会发现同样的艺术规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艺术也是如此。关于这一点我觉得陈多先生《戏曲美学》里讲的深入浅出,不得不佩服前辈。
      作为晚辈也只能看看戏,感慨万千。

      03 岂如且偷顷刻之欢
      对于《鹅笼书生》的最深刻记忆,是书生因为情义两难落魄之际,现场音乐和舞美极力烘托气氛,同时屋顶上传来了雨声。当时剧场里的我以为是舞台效果,但是出了门看到地上积水甚多,又有斜风细雨不断,才知道老天爷最近也很闲,在小剧场里给自己加戏了。

      小剧场的魅力,在于唯一一次的表达,不可重复的演绎。据我所知,音乐剧如此,话剧也是如此。

      如果可以记住《鹅笼书生》里的一句话,大概是秦朝时候清溪小姑的现场书法题字“岂如且偷顷刻之欢”。作为文言文有些难懂,但是翻译成俗语倒是大家都知道:没事儿偷着乐。

      在人生中艰辛的旅程中,看到这样一出不错的戏,是一种特别的幸运。但也很感慨没有留下更多的记忆。只能期待下一出戏更加精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