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一扫倾颓 ...

  •   身为一州治中,身为做主迎东郡曹操暂代州牧之位的人,万潜这阵子所感受到的压力远超过州府内的诸多同僚。城下厮杀不止,他在城上也一直从大军列阵时分站到胜负终显之时。

      “主君小心……”

      “无碍!”大半天看下来,万潜整个人都累得有些发木,一动便是一个踉跄。借着仆从的搀扶稳住身体,他朝旁边的军中小将行了一礼道别,慢慢走下城头。

      若这场战斗结束在一个时辰之内,他能激昂涕零的临阵赋诗;若这场战斗结束在半天之内,他能安心调度下属做好收尾;可这场战斗从早到晚足足持续了一天,饶是万潜心志坚定,也颇有一种历劫余生的虚脱感。

      寿张城中的兵员几乎尽数走上了战场,只留下基本的人手把守四方城门,城中各处空空荡荡。万潜回到自己临时下榻的小院,就见屋中正列坐着几个熟悉的身影。

      “万公回来了!”

      “伯阳,现在外头的情况到底如何,为什么僵持了那么久?”

      “伯阳……”

      “诸君稍安勿躁,还且容我歇上片刻。”看了一天的军阵厮杀,万潜眼下的本心只想洗个脸换身衣服小憩一会儿,可屋中这几人都有寿张本地的大族背景,成事不行,乱事却绰绰有余,必须先安抚好他们。

      就着打理仪容的功夫,万潜思考着说辞,一边让仆从更换案上的点心浆饮,一边想念起现下大概在县衙里忙碌的陈宫来。

      他宁愿与聪明人再周旋一场,也不想跟这些家伙对谈片刻。

      县衙之内,陈宫心底的想法却和万潜相反。没有张易和荀彧两人珠玉在前,看着衙内一众小吏在他的安排下把战后诸事梳整的井井有条,他颇有种一展壮志的豪情。听到门下来报曹操他们领军回城的消息,陈宫收起案上的文书,朝对方叮嘱了几句,快步赶到衙外。

      夜色之中,一众高头大马的骑士沿街缓缓而来,冲天的血腥气扑面淋漓。在众人拱卫下一马当先的是曹操,白日里的战场厮杀耗尽了他的所有气力,直到陈宫发声,他才注意到衙门旁阴影处的人影。

      “是公台啊。”曹操招呼了一声,有些僵硬的压低身体翻下马背,“劳公台久候,城中如今的情况可还好?”

      “请曹公放心,各坊各市一切安定。曹公,还有几位,我已经叫人准备好了热水还有酒食,赶紧歇息一二为上。”

      “那就各自回房休息罢,元让别忘了给伤处敷药。”

      过于漫长的这场战斗让所有人都身心俱疲,曹操想说些什么,最终也只是摆摆手,将手中的马缰交给仆役。

      寿张城外还来不及打扫的战场上一片狼藉,但寿张城内,大部分百姓迎来了久违的一夜安稳。

      解开寿张之困只是曹操掌控兖州的第一步。第一步迈开,只休息了一夜,曹操第二天便精神奕奕的出现在县衙堂上。从一郡之地骤然跨越到一州之地,需要处理的事情千头百绪,他扒拉了一下手上的人手,赫然发现现在最该做的一件事是把张易和荀彧两个从东郡调过来。

      想起先前从东郡最新寄来的几份文书,曹操犹豫片刻,自案上翻出荀彧的奏文重新看了一遍,提笔在最后添了两句这次的捷报,又飞快手书了一封信简,盖上印记,交给一旁的亲卫。
      办完这些,他的心思才回到当前最紧要的事情上来——

      兖州六郡二国半数落于乱军之手,他们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

      对于州内郡国的情况,一直在州中任职的万潜远比曹操来的熟悉。听到他的问询,万潜上前一步:“黄巾贼子闹得最严重的地方当属任城、东平、济北三地。如今托赖府公威能,东平之困已解,贼子其势受挫,想来再成不了什么气候。”

      “依属下之见,府公可以以济阴、山阳和东郡等地为依托,整顿州内养精蓄锐。”僵持的时间越久,彼消我长,对他们便越是有利,“到时府公再择机出兵,必可一战扫清乱贼!”

      万潜的建议和他先前与戏志才商议的结论相差无几,曹操点点头,问出自己的重点:“等到回师昌邑,伯阳可否为我引见山阳、济阴两郡郡守?”

      万潜俯首应下。

      “如此,就再辛苦伯阳一回。还有公台,妙才他们领兵上阵是把好手,但真正的治理军务尚差了几分。眼下营中兵力紧张,我就把他们交给你了。”

      把一连串事情都交代下去,曹操看着众人各自退开忙碌,心里却还在不住琢磨着州内的事情。刚才万潜建言的时候把州内各郡国一个一个点过去,独独绕开了陈留与泰山两郡。曹操明白对方为什么独绕开这两郡不谈,事实上,他也觉得有点棘手。

      泰山郡应劭,若论功过赏罚,他坐视黄巾乱贼攻进州内腹地为祸乡里,显见是过大于功;可若要惩过于他,泰山郡西接徐州,北邻青州,又是州内有数的大郡……

      陈留郡张邈,对方与他识于微时,早有情谊,关系却一直时好时坏……

      曹操盯着公文迟疑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以不变应万变。无论这两人在知道州牧之位落入他手后会有什么反应,他都不信他们敢在明面上作弄什么手段。

      合拢公文,曹操决定去后堂看看戏志才的情况。他的身体本就不甚康健,连日奔波下来似是又犯了肺病。

      *

      东郡。

      曹老板的书信永远是会被小吏在第一时间放到案头的东西,张易和荀彧一道看完信上的内容,心里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不出所料的,他们赢下了这场与黄巾乱兵的战役。虽然堪称残胜,但夏侯惇他们几个都全须全尾的赢到了最后。

      按信上所言,曹操的中军不日便将出发前往昌邑,除了一贯的需要东郡提供钱粮人手之外,还点名了需要荀彧也尽快过去。至于张易,则是跟着水涨船高升官发财,登上了东郡太守的位置……暂代的。

      “既然如此,郡内的一应事宜就交于子恒了。我手上的那些事,宋佐吏都是清楚的。只一件呈交长安的奏文,我今晚再润饰一二……”

      “文若放心。”张易点点头,一边听着荀彧的交代,一边心里极是复杂。

      虽然他确实不想现在就跳到兖州这个千疮百孔的大坑里去,但对比一下曹老板给他下达的留守东郡要做的几件任务,他为什么觉得去昌邑好像反而更好一些?

      说完自己的事,荀彧的话题又绕回信上:“府公这里说一并要送一批安民曹下辖学堂出身的乡亭小吏过去,子恒可有举荐人选?”

      “那哪里称得上是什么学堂。”张易下意识解释了一句,想了想,回忆出十几个名字,“也不知道州内其他地方的情况现下如何,我让人挑一批行事老道、身强体壮的人过去。”

      “我打算后日出发,若子恒在那之前能决定人选,不妨让他们与我一路。”

      “好。这两日阴雨连绵,文若到时候路上也要小心。”既然荀彧都这么说了,张易自然尽力促成此事。哪怕看在他是郡内少数几个支持他办这扫盲学堂的文士大家的份上,他也无所谓对方的这一要求下有什么目的。

      又商定了一系列事情,荀彧回去收拾东西,张易看了眼墙角的漏刻,反手锤了锤僵硬的腰背,叫门旁候命的小吏去喊人过来干活。

      “……再遣人去我家里报一声,就说我这两天都准备歇在衙里,不回去了。”

      要找钱!找粮!找人!

      张易把曹操的信放到一边,只觉得自己的脑袋都大了一圈。

      休养生息一年多,努力吸收周围地区的养分补充自身,东郡的钱粮人口数在众人的努力下称得上是富裕,但要说以一郡之力供大军镇压乱贼横扫州内,那也绝对是不够的。

      张易不知道眼下州府中的情况到底如何,但曹老板既已能在昌邑开府,进一步调拨州中仓廪府库的资源显然也不是难事,真正的缺口或许只有人这一项。

      尤其是跟着曹营走的,既上的了战场也下得了农田的青壮年。

      送走押着几十车钱粮兵甲前往昌邑的队伍,张易心事重重的回到郡衙:“瓦亭那边可有回信过来?黑山残部眼下是个什么情况?”

      “禀张公,曹校尉派人送来的信是这份。”

      一摞摞尚待审阅的文书在案旁堆成一座小丘,张易从小吏手里接过他抽出的一卷竹简打开,入目正是曹纯那横平竖直的字迹。一目十行的看完信中内容,张易在其中提到陈留郡郡兵动向的几句上顿了顿,忍不住摇摇头。

      陈留郡的张邈张太守倒也是个有意思的家伙,先前任黑山军残部如何在两郡郡界处来去如风四下劫掠都雷打不动的装聋作哑,如今曹太守变成曹州牧,他立刻便派了他的宝贝兵马在郡内换防巡逻……

      左右张太守这番动作也不是做给他看的,黑山残部的问题能彻底解决就是好事。张易把这人抛到脑后,思量片刻,提笔给曹纯回信。

      既然不用再追剿黑山残部,曹纯这支兵马就可以换个地方安置了。

      至于停军休整,鉴于他堂兄曹老板对东郡的各种压榨,休整是不可能休整的。他可以算是东郡内部唯一一支还能灵活安排的兵马了,只有多多派出去打家劫舍才能维持住郡内的生产生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4章 一扫倾颓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