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 31 章 ...

  •   假期过完,魏宁宇也要到翰林院报道了,魏默然虽然多年没有挪过位置,但是在翰林院还是有一定的人际基础的。

      魏默然说是翰林院学士,其实是侍读学士从五品。但是他已经十几年没有被皇上点名伴驾了。不过在翰林院却也从未被难为过。

      大家其实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当魏宁宇来到翰林院报道的时候,大家都很友善。不说有魏默然的面子,只他自己连中三元的少年状元也是不容小觑的。

      翰林院修撰的主要职责是记录皇上的言行,整理留档。熟悉了两天,魏宁宇就被点名伴驾。

      魏宁宇刚上任就让皇上点名伴驾,倒也没人嫉妒,大家心里都明白的很。反倒是魏默然心里有点别扭。

      想想也是,从冯家出事后他就再也没有被点过名伴驾了,作为翰林院侍讲,竟然十几年没有见过皇上的面,这属于非常丢人的事!

      魏宁宇被引路太监领到皇上的寝宫仁和殿正殿,在御桌前跪下:“臣魏宁宇,参见皇上。”

      荣昌帝很是平易近人的说道:“宁宇来了,快起来吧。”

      又指了指旁边的一个桌子:“那张桌子以后就归你了。”

      魏宁宇谢过之后,来到给自己用的桌子旁,见上面一应东西都准备的很是规整,就直接坐在那里,等待有大臣被宣。

      作为伴驾的修撰还是很轻松的,只有皇上面见大臣的时候才需要记录,平时都是看看书打法时间而已,荣昌帝休息的时候会让他读书来听。

      午膳之后荣昌帝会休息一会,然后就是太子下午前来伴驾。

      太子今年十五岁,也开始接触政务,也已经很有储君风范。魏宁宇看得出皇上对太子还是很满意的。

      这对天家父子相处起来比自己家里的父子关系都亲密,都传太子是皇上亲自教导的,看样子是真的。

      魏宁宇在他们说的话题中抓重点记录,倒也不显得跟不上。

      太子过来看他的记录:“不愧是少年状元,这文字功底果然非凡!”

      魏宁宇站起身说:“谢太子夸奖。”

      太子彭景澈笑着说:“不用这么多礼,我表哥经常提起你。要轮起来,我们也是可以师兄弟相称的。”

      “臣不敢当。”太子的师兄弟可没有别人,太子一应所学几乎全部都是皇上亲为,硬要说有师兄弟也就是沈朝华。

      自己本来就和沈朝华是八竿子打捞的师兄弟关系,和太子这个关系可没那么大的脸敢应承。

      太子看着他笑了笑也没有说别的。这时候有大臣被宣,俩人也就没说别的。

      之后的日子,魏宁宇几乎当值就会被宣伴驾,在翰林院可是站的稳稳的。

      他也经常会遇到沈朝华,因为沈朝华也经常被荣昌帝宣来伴驾。大部分的时候都没有涉及到朝政,所以记录起来基本上都能用几句话概括。

      散了的时候,沈朝华总是喜欢临走的时候和魏宁宇约好,下值后一起去喝酒。有时候也会叫上别人,但是大部分还是两个人的时候多。

      这天在朝堂上,兵部尚书提出去年草原遭遇雪灾,要求边关曾兵重防。朝中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经过这次的朝廷辩论,魏宁宇才真正看清了朝中的很多弊端,也真正明白了皇上为什么要有想整改朝政的想法了。

      作为一个朝中新人,他都明白术业有专攻。边防提出需要增防,一帮文臣却在那里争论有没有必要现在增防,难道不是应该讨论征兵和后勤保障么?

      只听张首辅说:“皇上,蛮族自十年前被护国公伤了根基,最近几年才刚刚恢复过来,去年又遭遇了暴雪实没有侵犯的底气。臣以为现在曾兵实为无用。”

      兵部尚书刘长河说:“张首辅好大的口气,国之门户岂是你一句你以为就能决定的!在边防上任何不安因素都不能疏忽。请皇上恩准增兵。”

      又有人出来反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最后户部表示增兵好说粮草难供。到此才算是告一段落。

      下朝后荣昌帝的心情很不好,虽然没有发脾气,但是满身的低气压还是充斥着整个大殿。

      荣昌帝看着御案上成摞的奏折,一点想批改的欲、望都没有,王全胜知道每次朝中有人提到护国公,皇上都会这样。今天更是明显的心情不好。

      大家都敛声屏气,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荣昌帝突然问魏宁宇:“魏修撰,今日朝中的争论你怎么看?”

      他没有像以前一样直呼魏宁宇的名字,反而以他的官职称呼,魏宁宇心中已有计较,站起来说:“回皇上,臣以为现在户部提出的粮草难供恰恰是最容易的。”

      他这样一说,荣昌帝就被他的话吸引了:“人家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到你这里反而成了最容易的,说来听听。”

      “皇上,要是户部说增兵难那臣真的没办法变出那么多人,但是粮草还是能想出办法的。”

      “国库可能没有突然增加的兵士的粮草,但是在各大粮商手里却有啊。臣有办法让朝廷不用花一个银子就能筹到粮草。”

      荣昌帝听他这么说,一下站了起来:“魏宁宇,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皇上,蛮族为什么有冒犯边关的可能,还不是因为我们这里有他们没有的东西!他们没有得到的途径当然要来抢,我们只要允许大雍的粮商可以到蛮族去经商,朝廷抽以重税,以粮草的形式让他们交到北方边关。增兵的粮草不就有着落了么。
      自从大雍建朝以来,也不是和蛮族没有商业往来,虽严令不让粮食销往草原,但是也挡不住有人走私,如果被发现,代价还是很大的,这就导致了走私到蛮族的粮食价格是大雍的数倍,但就这样还是供不应求。
      如果粮食交易合法化,每年有十个名额发放到全国的粮商中,价高者得,朝廷抽五成的先期税,粮商每销往蛮族三十石粮食,必须再交一匹成年马为后期税。这样朝廷就可做到以蛮族来养北方兵。”

      荣昌帝听完他说的,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才对魏宁宇说:“你详细的写个折子交上来。”魏宁宇躬身说是。

      第二天荣昌帝召集大臣到仁和殿议事,等人到齐了,荣昌帝直接让王全胜把一个折子拿给众人看:“众卿看一下折子上写的可不可行?”

      大家围在一起看,就听兵部尚书一声大叫:“好主意!”然后他强行从张首辅手里拿过去折子,恨不得一下就能看完。

      只看了个大概,兵部尚书刘长河就忍不住了,用他那铜铃一样的大眼睛热切的看着荣昌帝,问道:“皇上,这是哪位大才想出来的主意!真是绝了!”

      荣昌帝没有回答他,反而直接问:“你就说可行不可行吧?”

      刘长河感慨的说:“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可是有人和他有不同的看法,张首辅提出反对意见:“臣觉得不妥,开放对蛮族的粮食供应,难道不是让他们更有实力了么,到时候他们兵强马壮,对边关更是威胁!”

      他说完就有几人出来附议。

      当然也有赞同的,吏部尚书周勤仁说:“臣以为此法可行。每年的粮食走私的数量也不少,要不然蛮族只依靠他们自己的粮食,绝对恢复不了那么快。这样只是把粮食贸易合法化,正好以此来养边关,为什么不行?”

      他直面张首辅,就差说每年的粮食走私的利益都被他给收了,要不然那么好的事他为什么反对!

      “不能给蛮族出售粮食,是太祖亲自写的诏令,怎么可以随便更改呢!”张首辅拿出这个理由来反对,一时之间大家都不敢说话了,要知道后人不能随便更改先人的规矩,更何况是太祖亲写的诏令!

      荣昌帝嗤笑了一声说:“既然张首辅这么守着先皇们的诏令,那就去皇陵去给太祖当差吧。”

      荣昌帝话一落地,张首辅就跪倒在地口中连说:“皇上息怒,臣只是为了皇上的圣名着想。”

      这就是拿孝道来压制荣昌帝。

      “朕当了十几年太子,被先皇亲自教导治国之道,父皇从未教过朕要用先皇们的政令来管理现在的天下,竟不知张首辅是比朕更知道应该怎么管理大雍的人。”

      荣昌帝说完这些,张首辅已经是满身大汗,要不是经历的风雨多了,现在恐怕已经摊倒在地。

      荣昌帝接着说:“自古新朝建立,总要有律法慢慢完善的过程,从税法的一再变更就可以看出,但为什么到跟边关有关的却不能变更呢?若想变更,看样子张首辅就要给朕定一个不孝先祖的罪名了,朕也想问问张首辅是为了什么?”

      荣昌帝虽然有改革的想法,但是还从来没有这么对守旧派扣过如此大的帽子,也是今天张首辅实在是太过了,竟然想用太祖压制他怎么不然他震怒!

      张首辅在殿前直磕头,口中直说:“臣糊涂了,望皇上赎罪!”

      荣昌帝静静的看了他一会说:“首辅毕竟是三朝元老,心中对太祖时的政令更执着也有情可原,但是你要记住啊,现在已经是荣昌十四年了!”

      张首辅连连称是,荣昌帝才让他起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