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一年挪动三次窝 ...

  •   听老人说,女人旺不旺夫,结婚后第一年看得最清楚,如果婚后事事顺遂,那基本就可以认定是旺夫的,而如果婚后事事失意,那大抵也可以认为是衰夫的。这种说法似乎缺乏科学根据,但从我的亲身经历好象也得到了一些印证。
      我们结婚后3个月,我便被提拔为县委办副主任,职务提升了,但还是继续负责县委书记秘书的工作。只是不单纯是生活秘书,更主要的是文字秘书和工作秘书。受到领导的重视,我工作的积极性更高,白天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晚上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那种工作的热情和干劲整个县委大院无人能比。那时经常停电,为了不影响夜间工作,我在办公室和家里都备有足够的蜡烛。夜以继日的工作换来的是领导和同事的赞许,那年“五一”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机关工作先进分子,受到了表彰。
      在职场上走,有各式各样路子,绝对不是千篇一律。有的人靠才能,有的人靠关系,有的人靠脚踏实地,有的人靠投机取巧,有的人靠上面提携,有的人靠群众推荐,有的人喜欢走阳光大道,有的人善于走独木小桥等等。而象我这样的背景和条件,其实没有什么选择,只能靠勤奋学习,扎实工作,争创一流成绩,以引起领导的重视和群众的支持。那段时间由于学习工作过于投入,用脑过度,睡眠严重不足,我患上了神经衰弱症。晚上一躺下,脑子里便轰轰响,彻夜难眠,每晚只能借助安眠药方能入睡。即便如此,在外界看来,我始终都是保持着健康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工作姿态。
      表现优秀的人加上人品好,往往机会会比别人多。又过了5个月,县委组织部缺一个副部长,罗德凡书记提议由我去接任,我又回到了组织部工作。我当时不知道罗书记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后来才知道,他即将退休,他想让我有更多的岗位锻炼,有利于将来更好的发展,所以提前作此安排。组织部是我当官入门的第一站,我把它当作娘家一样看待。三年前还是这里的小干事,如今成了副部长,虽然职务变化了,但我提醒自己还是要按当初当干事时的状态投入工作。讲话态度不能变,吃苦精神不能改,谦和待人,勤奋做事。
      在此期间,我做了一件很漂亮的事,让部里上上下下都对我另眼相看。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大寨活动,各地都树自己的典型,县委指派我带一个工作组下到平安公社清江大队抓学习试点。工作组从组织部、宣传部、农业局、粮食局、县团委等单位抽人组成,我任组长。受领任务后,我把能找到的宣传大寨精神、经验和先进事迹的文件及报刊资料全部收集起来,归纳分类,然后组织工作成员认认真真地学习,掌握大寨这个典型的精神实质。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深入到清江大队,全面了解该大队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清江学大寨的方案。方案中,突出了把大寨精神与当地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四个一定:一定要用大寨精神统一上下的思想,一定要紧跟形势走在时代最前列,一定要埋头苦干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一定要团结拼搏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出了江南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如何学大寨的思路和方法。很快清江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县全地区推广,并在当年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我代表清江大队到会介绍了经验。
      清江大队出名了,我自然也成了抓典型的好手,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从省城介绍经验回来,我便被任命为平安公社的党委书记。抓典型把自己也变成了典型,这是我当初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但我还是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新的任命,因为这样便于我更好地抓清江这个学大寨的典型。平安公社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在全县的12个公社中算是中等水平,公社所在地距离县城28公里。我一个人走马上任,因为我是抓清江这个典型才与平安公社结的缘,所以我报到的当天干脆就把个人的行李直接拿到清江大队,住到大队部里,继续扑下身子抓好这个典型。
      清江的老百姓看到我这个公社书记一头扎进村里,和他们一起学习大寨精神,大家干劲倍增。在那段时间里我和贫下中农们在一起,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心情非常愉快,感觉喝口凉水都是甜的,我真正体会到了当官最快乐的时候是和老百姓一条心,融入他们之中,成为他们可信赖的一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呼百应。那年月做什么都强调必须思想领先。而要思想领先,最有效的方法是开会。
      都说我们会多,为什么?因为我们做的一切事情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拥护和参与,也就是要统一老百姓的思想,而统一人的思想是最难的,可算是天下第一难事,每个人都有一个完全属于他自己支配的脑袋,按理说他爱想啥就想啥,别人是管不了的,但我们就有这个本事,把这一难题破解了。不管有多少人,不管你身居何处,不管你年长年幼,只要你是公民就必须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这一点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不能相比的。这一天下最难事,我们用天下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方法就是开会。
      所以会议多其实不是坏事,会议可以解决大问题。抓清江学大寨这个典型,我的切身体会主要就是靠开会,清江大队男女老少就2000多人,但每半月就要开一次3000人大会。因为是公社开的会,其它大队也要派代表来参加,有时候甚至开成万人大会。会场一般都设在清江小学操场,包括周围的坡岭,两个高音喇叭绑在两根相隔50米的电线杆上,讲起话来声音可以传到五里开外。那时会议的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上级的文件指示传达会;二是各类先进典型经验交流会;三是反面典型教育会。书记是会议的主角,会议开多了,口才也就锻炼出来了,渐渐地我感到开会讲话成了一种快乐的享受。
      我任公社书记后,仍然在清江大队蹲点抓样板将近一年。我把这个大队的山山岭岭、家家户户都走了个遍,每家的户主我都能说出名字。乡亲们也都把我当作亲人,我提议做的事情,几乎没有不同的声音。兴修水利是那个时候农村的主要建设项目,我把行李搬到工地上,和农民兄弟一起白天搞建设,晚上学文件。没有技术人员,自己边学习边设计;没有钢筋水泥,就用石料拌泥土,再沾上石灰和糯米粉,一层一层地夯实;没有专门的施工队,发动全体村民全员上阵,挑灯夜战。经过半年多的连续奋战,一共修筑了6个小水电站,解决了村民的用电用水问题。至今这6个小水电站还正常运转发电。
      大寨新村建设是当时的一件新鲜事,就是要把分散在各自然村落的村民拆掉老宅,集中到大寨新村居住。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调查、走访和动员,就把清江12个自然村300多户人家的工作全部做通,都同意分别搬到6个大寨新村集中居住。大寨新村统一设计,主楼是两层楼的排房,排房前方是晒谷场,晒谷场前是禽畜饲养间和杂物房,排房后是菜地和厕所。设计好后,每个自然村抽出几十名壮劳力,自己动手建设新村。砖瓦自己烧制,木料组织人员上山砍伐,部份取自拆除的老宅木柱和板材。经过加班加点的建设,仅用了半年的时间,6个大寨新村拔地而起,村民们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新房。清江新村成了学大寨的一个新亮点,一时间传遍了全省上下,前来学习参观者络绎不绝。那年10月份,省委在清江召开了学大寨现场观摩会,推广清江的做法,我又风风光光地当了一回典型。
      省委王书记亲自参加现场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清江的做法和经验,号召全省有条件的都要象清江一样建设大寨新村,没有条件的也要创造条件建设。王书记临走时拍着我的肩膀夸奖地说:“小赵书记,你不简单啊,那么短的时间,你就组织乡亲们建起了六个大寨新村,好样的,好好干,我们的事业就需要你这样的闯将。”然后又语重心长地说:“村民们集中起来住便于管理,农村的环境卫生也会得到改善,但必定老宅是祖辈留下来的,住惯了还是会有些留恋。到了新村后还要有个适应过程,所以要教育村民不仅人要搬到新村,而且心要热爱新村。”听了他的话,我感到□□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我站在一傍频频点头。
      村民们住进新村后确实带来了一阵新风,农村人住上楼房,颇有点城里人的味道了。那时强调缩小城乡差别,当时城乡最大的差别就是城里住楼房乡下住土房,似乎把房子解决了差别也就解决了,所以一些年轻人竟把自己当成城里人了。但住了一段时间以后,问题慢慢就暴露出来了。原来都是一家一户独立居住,互不干挠,现在住在排房里,墙挨着墙,又不隔音,讲话稍为大声一点或者睡觉打个鼾,隔壁两家听得清清楚楚。有的老乡喜欢早睡早起,有的习惯晚聊晚起。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总觉得还是老宅住得舒服。第二小队有个老人张老汉,70多岁年纪,搬进新村后怎么也睡不了安稳觉,身体一天天地消瘦,在新村住不到一个月,他就稍稍回老宅打起了一个小茅屋,一个人住。村里年轻人认为他放着楼房不住回去住茅屋是思想落后,就把他揪出来教育,说他是逆历史潮流的老封建老顽固,教育的同时还拔掉了他的茅屋。老人气得打抖。无奈之下只得又搬到新村住,但不知何故,老人住进新村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自从张老汉去世后,各新村也陆续出现类似的情况。于是,新村风水比不上老宅的说法流传开来,许多老人顶着压力悄悄搬回老宅搭棚子造茅屋,年轻人尽管看不惯,但看到回住的老人越来越多,也不怎么去管了。
      现场会之后,我又坚持在清江住了一个月,毕竟我的工作岗位是在公社,不能老住到点上。回公社以后,我的主要精力就放在抓全公社的建设发展与稳定上,对清江的事也就没有管那么具体了。后来听到类似老人回住老宅之类的事情,我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没有要求采取强行措施。现在回想起来,在当时的条件下,修建大寨新村是有点违背客观实际和村民意愿的事情,因为农村不象城市那么单纯,农家不仅是要住人,还要饲养禽畜,要种菜,要堆放劳动工具等等,地方小了不够用,所以排房连住并不适合农村的需要。
      几年前,我回清江走了一趟,原来的大寨新村都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村民们几乎全部都回老宅盖起了单家独院的新楼房。站在荒芜的大寨新村的废墟前,我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和负罪感。昔日给我带来无限荣光的大寨新村,几十年后竟变成了鸟兽出没之乡。是我之过还是别人之过,是前代人的错还是现代人的错,我没有答案,还是留给历史学家去评说吧。不过,有一点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不管清江的大寨新村后来如何变迁,我作为当时的主要策划者和建设者,我对新村是有感情的,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因为清江这个典型,给我的人生履历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积累了难得的政治资本,为我后来仕途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蹲点清江期间,老婆一直留在县城,她于年初怀有身孕,一个人照顾自己,我基本上无暇顾及,到了年底她在县人民医院顺利产下一个男孩。生产第三天我才赶到医院来看她,她非常理解我繁忙的工作,见面时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而是骄傲地跟我说:“我还行吧,给你生了个胖小伙子。”我不假思索地说:“你好样的,你是伟大的母亲,是我们赵家的功臣。”我给儿子安了个名字叫赵志强,在医院照顾了她两天,然后又匆忙地赶回了平安公社。
      初为人父,我高兴地填了一首《天仙子.小胖娃》的词:
      无忧无虑小胖娃,
      怀中梦笑咧嘴巴。
      子是父母心上肉,
      有了他,
      才象家,
      夫妻恩爱更融洽。

      赤子嗷嗷盼长大,
      点滴长进都得夸。
      若能平安且听话,
      回到家,
      象朵花,
      老少围着乐哈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