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0、犬与狼的时间(中) ...

  •   重壁台前灯火星星点点地亮起来,宫人们的脚步愈发急促,低低的人声在其间交错,人们已经察觉到了有什么正在逼近,正为那不知何时才会到来的黎明而担忧。

      大地隐隐震颤,似有百兽要从那黑漆漆的树林边缘冲出。

      而重壁台上那处最安静的帐子依旧保持着静默。

      夜色中的伏兽台被雨水打得晶亮,它以四四方方的古烽火台遗址为基,却足足扩建出原本三倍的大小。其上没有过多装饰,只有一层厚重的方石砖,每块砖石之间留有半指的缝隙,能让雨水和兽血能够下渗不积。正中的一块石砖格外方正宽大,原本是为陈列春猎中胜出者的猎物,如今却立着一面巨大的青铜屏风。

      屏风约有二三丈之高,百步外望去仿若一堵拔地而起的城墙,其上铸着密密麻麻的铜钉,每个铜钉内里又是空心的,敲击发出的声响可传百里。

      一个佝偻的身影缓缓拾阶而上、来到伏兽台的正中央。

      那是一名穿着素麻白衣的年迈礼官,须发已经尽白,捧着厚厚竹簿的双手皱纹深刻,犹如一截枯枝。

      细雨打湿了他的双肩,他也浑然不觉,脚步依旧不紧不慢,最终在正中的石砖前颤巍巍地席地而坐。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打坐过了,但年轻的时候,他们经常会百人一起坐在大殿之上,彻夜颂念祭文直到天明。

      他方坐好,另一名同样年迈的白衣礼官也已从石阶爬上来。两人眼神短暂交汇片刻又移开,颤巍巍地点头致意,后来者便挨着先到者身侧坐下。

      石阶前又出现了第三人。

      三人、四人、五人......十数人,数十人,一百人。

      百人组成的礼官队列端坐于伏兽台上,白衣白发,在夜色中连成一片光亮。

      天地间有一瞬间的静滞,就连落下的雨水也变得缓慢起来。

      然后,重甲长戈的士兵犹如洪水般从树林边缘的黑暗中倾泻而出,一双双杀红的眼睛死死盯着伏兽台后的重壁台,杀声震天、杀意遍野。

      那端坐于正中石砖上的礼官终于动了。

      他似乎已经眼瞎耳聋,既瞧不见四面八方极速逼近的敌军,也听不见喊杀震天、大地颤抖的声响。苍老的手缓慢翻开那竹簿的第一卷,细长的竹简已经发黄有了虫蛀,上面的字如蝇头一般细小。

      然后,他那昏花的眼聚焦在那小字之上,胡须下的嘴蠕动着念道。

      “密阁卷二十二,丁部,甲一。昆州汴城三桃里徐氏,女,年六十九,军户,成丁无,未成丁一人,耕田三亩,瓦屋半间,落名籍于阙城,户契取勘明白,以凭稽考。”

      他的声音方一落地,身后百名礼官齐齐开口、身怀多年唱颂祭文的功底,各个声如洪钟。

      苍老的和声被巨大的青铜屏风聚拢,又以伏兽台为中心向前方扩散开来,如风起之后湖面上的波浪般层层激荡,向远方送去。

      与此同时,沉重的低鸣声响起,正来自于伏兽台的正下方。

      左右各三名辎重士兵将齿轮咬紧、转动摇臂,伏兽台下沉重的石板被从内推开,竟是一道石门。

      门枢吱呀作响,露出门后巨大而幽深的空间。

      礼官吟诵声止的那一刻,第一个人影走出了伏兽台下的那道门。

      那是一名身着朴素襦裙的老妇,手中端着一盏油灯,脸上仍带着些听到自己户籍信息时的迷茫,她迟疑着迈出脚步,向着一片黑暗的前方走去。

      “密阁卷二十二,丁部,甲三。闽州漳城青衣庄张氏,男,年七十三,匠户,成丁一人,未成丁三人,瓦舍二间,通明街铁铺一间,落名籍于阙城,户契取勘明白,以凭稽考。”

      随着百人吟唱,第二个人从伏兽台的石门后走出,是名虬髯斑白的老汉,他手中也只得一盏油灯,仓皇四顾时,一只眼泛白,似乎已经瞎了很久。

      绵延不绝的报户籍声在平原上回荡,一道道人影从伏兽台下走出,竟有千人之多。或老幼、或妇孺,他们的脸上挂着迷茫,迎向黑暗中即将杀至眼前的野兽们时,身影显得那样单薄而脆弱。

      然而就是这样毫无杀伤力的一只队伍,却令那些下定决心背水一战的屠戮者们慢下了脚步。

      支撑他们前进的杀气与凶煞,在这一瞬间离开了他们的身体、被无声瓦解在了细雨柔风中。

      遥远的家乡、亲人的名字,无不令他们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在热闹的街巷、在铺满青石瓦当的屋檐下、在城郊炊烟袅袅的小村庄、在种满沉甸甸谷穗的田野之中,他们曾经拥有过那样平静而富足的生活。

      在今夜之前,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流浪的身份,以为此生将不得安息于故土。可当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容在黑夜中向他们走来时,那些根植于血液中的归属感再次觉醒,令他们握紧兵器的手不自觉地颤抖。

      细雨如丝,丝结成网,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有什么无形的力量,牵绊住了黑暗中的野兽,而猎人收割的刀才刚刚举起。

      ****** ****** ******

      重壁台木栈上,玄衣内侍闪身进入纱障之中。

      纱障内,男子长身而立,已经褪去帝王衣冠,只穿了最普通不过的长衫,看起来好似误入繁华里的平凡书生。

      内侍官的眼底有难以掩饰的惊愕。

      “陛下这是......要外出?”

      男子不置可否。

      “先前不是让你做准备了么?”

      单将飞哑口无言。他是被告知要做好准备,可也没说是要现在就准备。

      虽说在以往,对方也是想走便走,从不多交代第二遍。可眼下这情况,也不是能说走就走的吧?

      他有些欲哭无泪。

      “纵是有丁中尉在,陛下也还是再等上一等吧。外面如今到底算不上太平。”

      何止算不上太平,那可是在打仗啊。

      “哦。”男子轻轻点了点头,似乎这才想起询问局势来,“外面现在如何了?”

      内侍官终于可以禀报。

      “一切都如陛下所料,白氏叛军中的岳泽旧部,近八成已经降了。剩下的......”

      “教黑羽营动手吧。”夙未语气轻缓,伸出一根手指撩开纱帐一角,望向不远处黑漆漆的伏兽台,“那些老家伙可还撑得住?”

      眼前闪过那一众白胡子老头上台前焚香沐浴、净手漱口、精神抖擞的样子,单将飞保守道。

      “大人们为这一天准备了很久,从上台前的状态来看,撑到天亮不成问题。”

      “白吃了多少年的薪俸,如今也算是派上了用场。”男子轻笑,随即叮嘱道,“切记盯好那些放出去的岳泽亲眷,莫要有人伤亡,也莫要有人走失。清点过后按户籍所在安顿好,等柏兆予做后续安排。”

      “是。”

      皇帝将昔日岳泽军的亲眷户籍全部清点出来、一一核查,上到老父老母下到妻女儿孙,只要还有明目可查、又尚在人世的,便通通带到雨安。

      那便是来时车队如此之长的原因。

      岳泽本就是天成兵马,其中不乏奇人能者,一概斩杀实在可惜。若想兵不见血、重收叛离的旧部,仅仅有计谋是不够的的,还要有真真切切能打动人心的东西。

      而完成这一步棋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绝非短短数月时间可以完成。

      一个人若为做成一件事耗上一个下午的时间不算什么,可若他能为做成一件事潜心布局数年之久,那便令人心生畏惧了。

      内侍官垂下眼帘。

      他并不畏惧眼前的人,只是突然有些心疼他的主子。他太累了,这种累并非身体上的劳累,而是长期保证对大局把控力的同时、还要在漫长岁月中等待最终结果的倦意。

      好在,一切就快要结束了。

      “陛下,还有一事。”

      “说。”

      “半刻钟前外面便开始吵闹了,应当是楼内有人察觉到了叛军的动向。若有哪位大人怕死要走,可要拦下来?”

      “有谁要走,便脱下官服、除去羽冠、留下官印。既然做局,便要有些诚意。孤都亲自坐镇,他们有何脸面独善其身?”

      “是,小的这便差人去传话。”

      “未翔那边可有白鹤留的动向了?”

      “黑羽前哨来报,叛军首领白鹤留突袭不成,带领一队人马向东南方向去了。”

      夙未突然有一瞬间的静默。

      即便布下百余枚棋子,他也清楚记得每一枚棋子的位置。

      “东南,守军可是肃北?”

      单将飞颔首。

      “正是肃北营肖准。”

      他预估过这种情况,却最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

      “让离得最近的领将带人速去断其退路,如若发生变数......”

      他声音顿住了。

      单将飞微微抬头看了看蹙眉的男子。他很少蹙眉,因为很少有事能令他为难。

      “只要陛下以兵符传令,光要营的几名守将皆可出动,必......不留后患。”

      内侍官用了“后患”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既可以指白鹤留,也可以指代别人。

      很多事他没有资格说破,只能说到这个份上了。

      “不。”年轻男子舒展眉稍、恢复了淡漠,语气却十分坚定,“切忌紧逼。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刀剑相向。”

      单将飞的心悬了起来。

      “可是陛下,肃北乃骁骑营,拥重甲骑兵三十万,如若事态紧急,不先下手为强的话,恐怕......”

      布衣帝王轻轻看了他一眼。

      “怎么?觉得孤神智昏聩了?”

      他的担忧令他越了界。单将飞连忙低头。

      “小的不敢。”

      “如若真到了那个地步,斩肃北幡旗以断其令,违逆者概杀之,至于青怀侯......”帝王的声音顿了顿,似是在考量一道最终的抉择,“务必留青怀侯性命,不得擅自斩杀。”

      挣扎的神色在单将飞脸上一闪而过,他最终还是应下。

      “是。”

      “等下。”

      夙未叫住了正要退下的内侍官,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

      “宗先生是否还在自己的帐子里?”

      单将飞一愣,随即飞快回道。

      “半刻钟前教人去送了茶,人还在。”

      年轻帝王将长衫的袖口整理平整,扣紧最后一颗玉扣。

      “调甲子营最好的弓箭手去看着他,只要他敢离开帐子半步......”

      然而即便是主动发难、抱着一击必杀的心,那依旧是个很难对付的角色。

      思索一番,他终究还是迈动脚步向帐外而去。

      “算了,孤亲自走一趟吧。”

      ****** ****** ******

      羽林别苑东南方,沉默的大山轮廓之下,无数道蜿蜒向前的黑影在那些千年古木间若隐若现,好似上古巨蛇复活后的影子。

      前方就是羽林别苑与斗辰岭山麓交汇处,这里植被不如林中高大,地面也从落满青苔松针的腐土变为碎石交加的半山。

      石缝间的沙土在雨水的浸润下渐渐变得泥泞,令行走其间的人脚步变得异样沉重。

      寻常行人尚且如此,重甲骑兵更是不必说。

      雨声能够掩盖些许行进时发出的声响,却藏不住地上行军过后的痕迹。

      密林行军本是大忌,以静制动者方为上乘。那些早就以“春猎”之名散布各处的天成将领,正有条不紊地将“猎物”赶进绝路。

      斗辰形如斗拱,易进难出,若想另寻出路,只能弃马步行、从险峻处翻山而过。

      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是以数十万肃北大军就这样在黑暗中严阵以待,直到山林的边缘出现了那支如影子一般的军队。

      万名铁骑分作两片,铁蹄整齐踏下,声震山谷。

      骑着黑马的将军从队列中缓缓而出,手中长枪在雨水中亮如流光。胄甲下的一双眼睛被寒光铁器照亮,肃杀中又透出几丝悲悯。

      “放下兵器、自愿缴械投降者,可保性命。余者杀无赦!”

      肖准的声音在阵前回荡直至消散,四周再次只闻雨滴落入泥水、击打在寒铁之上的声响。

      然而对面那支千余人的队伍,无人解甲、无人弃兵。

      曾经的岳泽军是天成各营精锐组成,其中自然也有肃北大营走出的将卒。只是那时的他们,又有谁能料到有朝一日,竟会面对这等自相残杀的局面?

      但那又如何?从他们踏上这条路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一人一马走上前来,马上的人甲衣染血、须发苍苍。

      白鹤留笑了笑,伸出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他的眼睛依稀还有当年的儒雅,只是眉间嘴角深刻的皱纹带了杀气,再也不是执笔摇扇、纠察百僚的白衣中丞。

      “白某自知已是末路。本以为若能占尽天时地利,千军未必难敌万马,谁知最后还是棋输一着。然纵是秋末之蝉也要竭力嘶鸣,你说是也不是?”

      沙哑的声音落地便再不能收回口中,就像万千雨滴落下再难回云间。

      局面早已经注定,乾坤终无法扭转。

      “众将士听令。”肖准手中长枪笔直向前,寒光破开渐渐浓密的雨雾、势不可当,“随我杀敌!”

      ****** ****** ******

      一道山岭之隔的斗辰南麓,山间那辆孤零零的马车仍停在原处。

      然而那原本拴在车前的马缩成了一团,一只挤在另一只身侧,拼了命地原地挣扎着。

      它们头上的蒙巾并未掉落,它们之所以如此恐惧,是作为生灵对杀气本能的反应。

      紫衣剑客立于马车车厢的棚顶上,手中剑未出鞘、剑鞘上却已有三道整整齐齐的切痕。

      他用大拇指摩挲着那痕迹,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心疼。

      “别又摸又看了,你就是把它盘出油来,它也长不成原来的样子。”

      伯劳蹲在距离那马车十步远的半截树干上,两条胖腿当啷在一旁晃啊晃。

      在这半山道之上交手,总是要留些余地的。否则一个不留神,那便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她空手而来,只需站稳脚跟,而对方却要守住那辆马车,显然受制更多。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落了下风。

      何况,他的剑还没有出鞘。

      燕紫望向她,那张单纯中透出几分偏执的脸皱起眉来。

      “你是谁?”

      “是你祖宗。”

      伯劳嘿嘿笑了两声,冷雨打湿了她的手掌,她在衣摆上随意抹了两下,再次握上短刀。

      她早年闯荡江湖的时候,交手过的刀客剑客没有近千也有上百。

      武者交手,最怕的不是碰上所谓相生相克的招式兵器,而是遇上同宗同门出来的对手。

      因为修行到了一定程度,都懂得灵活变幻、见招拆招的道理,便是此处有缺憾、落了下乘,总有机会在别处找回来些,结果如何未必是定论。可若是自己的一招一式对方都了如指掌,那便只剩下绝对实力的比拼。

      较高的那一方无论如何都会获胜,结局分晓不过是时间问题。

      她的心里转了几个来回,对面那紫衣男子仍在惋惜他的剑鞘,似乎并不同她在一个世界。

      良久,他终于放下剑鞘。

      “我不认识你,但我应该没有你这年纪的祖宗。”

      伯劳笑了,满月似的大脸鼓起两个腮,将那浓重的眉眼挤得向上了些。

      “她和我讲起在岭西的遭遇时,我便想到可能是你。果然是如传说中一般,是个痴人。”

      燕紫终于仔细打量起那大头娃娃来。

      “你认得我?”

      伯劳点点头。

      “你就是谢黎当年唯一逐出过师门的那个人。”

      “谢黎?”紫衣剑客双眼中有一闪而过的迷茫,随即似乎终于想起那些陈年往事,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吧。他背弃了要传授我刀法的诺言,不过我也没吃亏。走的时候捞了件趁手的兵器。”

      伯劳的目光落在那被她连砍三道的剑鞘上,又想起前阵子让她心神不宁的不速之客,突然有些后悔那几日自己吓唬自己、平白折腾许久,还挨了吉祥几蹄子。

      “宗颢那阴魂不散的老家伙突然出现,我还以为是我做了错事。现在来看,倒也不是冲我来的。”

      谁知下一瞬,那燕紫的脸上扬起一个大大的笑,像是发现了什么令他感到乐趣无穷的事一般。

      “你怕安道院的人?”

      这一句话正踩在伯劳的痛处。

      她最恨被人压制,可偏偏今生都逃不开安道院这座大山。

      谢黎安排她出师的时候,她曾发誓:即便冒着余生都被追杀的风险,她也不会服从于任何人。如果有必要,她会亲手杀了她那还未谋面的主子。

      如果不是......如果不是遇见了她。

      她没把她当过主子,她也没把她当过下人。

      小小身影弯下的腰背突然直挺起来,整个人的气势瞬间便不一样了。

      “怕?笑话。安道院的怪人,出我一个就够了。你只能算是个败类。”

      “我喜欢你说话的样子,看起来特别地......”对方顿了顿,似乎在想该用什么词才比较恰当,“......特别地不怕死。”

      伯劳轻嗤一声。

      “怎么地?碍你眼了?”

      面对这不客气的挑衅,紫衣男子没有半分不悦,反而隐隐有了一丝忧伤。

      “你这样身材矮小的刀客,如今应当很少了,杀了实在可惜。不如你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或许我们可以......”

      伯劳抖了抖湿漉漉的大头,大言不惭道。

      “方才不是有只臭蝙蝠飞到你的马车里?你把从它身上取下来的东西给我看看,小爷我就饶你一命。”

      “这个不行。”燕紫深深叹了一口气,“他交代过了,这个不行。”

      伯劳晃荡的胖腿停住,雪亮的刀尖从袖口钻出。

      “那还等什么?别婆婆妈妈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0章 犬与狼的时间(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