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雄鹰折翼随缘机(二) ...

  •   这个苏代到底何许人也?苏秦愈来愈感兴趣了。他当然明白自己和苏季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怎么在乎苏代和苏季的关系,可是苏代仅仅在一封书信中所表现出的才能却已经让苏秦萌生了一定要会一会这个人的念头。
      结果还没等苏代回到燕国,苏秦却又已经身在临淄了。看着手里那封燕昭王的亲笔急信,苏秦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几天前……
      那天,燕昭王接到上奏,齐国很反常地派使臣来了。自从上次燕国内乱时齐国趁火打劫后两国关系一直不冷不热,除了燕国去索取被占领土那几次几乎没有使臣来往,燕国朝臣纷纷议论会是好事还是坏事。等到那一身缟素的齐国使臣走上朝堂,哽咽着通报齐宣王去世的消息时,也许燕国君臣上下都暗地里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来索要土地或钱帛——苏秦则是很不厚道地回想起了他当年第一次去齐国索回被占土地时的情形。
      燕昭王自然要按照礼节派人凭吊,而作为合纵组织者的苏秦则决定再到齐国去游说新即位的齐王不要改变国策。其实苏秦还是很担心燕王能否坚持合纵的,毕竟苏代很快就要回来了,但最后考虑再三还是安排好几个亲信后就随着凭吊的使臣一同出发。

      于是,这时身在临淄的苏秦就只有捧着燕昭王说是和他讨论攻齐、实际语气强硬的信件叫苦:就算雪耻心切,也要看看苏秦的处境啊!这书信要是被齐国发现了该如何是好?眼看着六国好不容易站在了一条战线上,结果第一个赏识苏秦的燕昭王就来拆苏秦的台……苏秦叹了口气,提笔写了封以时机未到为辞劝阻昭王的回信,想要派人发出去却又犹豫了:自己在燕国的时候当面尚且无法说服昭王,现在区区一封书信又有何用?而且燕王明知苏秦身在齐国,却仍然发来如此信件,明摆着是要苏秦难堪,信中语气也不像是期待苏秦哪怕是支持的回复……果然,紧接着苏秦就收到了自己在燕国亲信的密报:原来苏秦刚刚离开燕国,苏代就回去了,并且在昭王面前说:“苏秦在六国间左右摇摆,是个反复无常的卖国贼,必将成为燕国的祸患。”
      苏秦犹如五雷轰顶:自己虽然把诸侯国与国之间关系研究并操纵得炉火纯青,可是却不等于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照样得心应手啊。后院起火的苏秦赶紧回到燕国,果然,燕昭王对苏秦及其合纵政策已经十分冷淡。

      苏秦已经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身处的形势,对燕昭王说:“臣虽出身洛邑,但也不过是一介平民,当初见大王时没有一分功劳,大王却亲自到郊外去迎接,给臣以朝廷上显赫的地位。臣感于大王的恩德,为大王收回了齐国所占的城池,又为燕国到各诸侯去游说,可是大王却不再信任臣。这一定是有人以不守信义之名,在大王面前中伤臣。”
      燕昭王愕然,没想到苏秦的消息如此灵通。叹了口气对苏秦说:“其实寡人从一开始就对苏卿抱有很大的期望。可是直到现在,不说别的,连苏卿的身世都还是一团迷雾……”

      苏秦哭笑不得,难道自己要回洛邑把父母兄嫂都带来证明自己的身世?回道:“臣的出身,早已向大王说明。就在臣游说六国途径洛邑的时候,还曾回家探望父母,洛邑的父老乡亲都知道这件事。其实,臣不守信义,反倒是大王的福气。假使臣像尾生那样讲信用,像伯夷那样廉洁,像曾参那样孝顺,具有这三种天下公认的高尚操行,来为大王效命,大王以为如何?”
      燕昭王马上回答道:“那当然好。”

      苏秦笑笑:“只怕那样,臣就不会站在这里侍奉大王了。若臣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能离开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又如何能远道前来燕国?若臣像伯夷那样廉洁,认为周武王不义,就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国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廉洁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几千里,而为当年处于垂危的大王服务呢?若臣有尾生的信用,和女于约会在桥下,那女子没来,直到水淹上身也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被淹死。讲信义到这种地步,如何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力,收回被占的领土呢?再说满口信义的人,都是用来完善自身道德,而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所以这都只是满足现状的办法,而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
      “再说,三王交替兴起,五霸相继兴盛,他们都不满足现状。如果满足于现状,那么齐国就不会进兵营丘,大王也不能越过楚国边境,窥探边城之外了。况且臣在洛邑还有老母,离开老母来侍奉大王,这正是抛开固步自封的做法,谋求进取的策略。看来臣的目标,和大王还是不尽相同。大王是满足现状的君主,而臣是谋求进取的臣子,这恐怕就是臣因为忠信而得罪于大王的原因。”
      燕昭王不以为然道:“难道还有因为忠信而获罪的吗?”

      苏秦说:“并不见得。臣老家有一个邻居在很远的地方作官,他的妻子和别人私通。在他快要回来时,和妻子私通的人很担心。那妻子说:‘不用担心,我已经备好了毒酒等着他呢。’过了几天,丈夫回家了,妻子让侍妾端着毒酒给他喝。侍妾知道酒中有毒,想告诉主人酒中有毒,又恐怕他把主母赶走;可是不告诉吧,又恐怕毒酒害死了主人。于是她假装跌倒,把酒泼在地上。主人大发雷霆,将她打了五十竹板。侍妾这一倒,在上救了主人,在下保全了主母,可是自己却免不掉挨打,怎么能说忠信就不能获罪呢?想起这个故事,臣真是心有戚戚焉啊!”
      燕昭王赶紧说:“苏卿委屈了,寡人这就封赏爱卿。”从此燕昭王愈发优厚地对待苏秦,可苏秦心里的戒备却再也挥之不去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