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九章 藏经楼 ...

  •   韩所长并没有发现沈教授表情的异样,他用手摩挲着橘红色宝函上的那颗水晶珠子,说道:“老沈,你说这颗水晶珠子会不会是个机关?”韩所长嘴里这样说着,手上感觉到那颗水晶珠子并不是嵌死在墙里的,似乎是活动的。

      韩所长尝试着用手向墙里按压水晶珠子,没费什么力气,鹌鹑蛋大小的水晶珠子便完全陷进了墙里。沈教授和韩所长对望一眼,紧张地聆听着周围的变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样安静地过了大约半分钟时间,两人忽然听到地宫深处传来连续的“卡啦卡啦”声响,像是铰链牵动机栝发出的声音,也像是巨石相互摩擦的声音。那个声音沉闷而厚重,在密闭的空间里四处回荡,无法准确判断来自何处。

      那个声音持续了大约两分钟后戛然而止,沈教授和韩所长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眼看就要从嘴里跳出来。短暂安静了几秒钟后,两人只听得一声巨响,放置橘红色莲花灯柱的那面墙向内一转,裂开一条缝隙,一股冷风从缝隙中激射出来,吹起一阵灰尘。冷风裹着灰尘吹到沈教授和韩所长脸上,呛得二人连连咳嗽。

      墙面裂开后,暂停了转动,但“卡啦卡啦”的铰链声音又重新响了起来。紧接着,蓄满力量的铰链拉动墙体继续转动,不仅是墙面,与墙面连接的地面也在一起转动,地面上的莲花佛灯也随之向内移动,不一会就隐藏在黑暗之中。

      铰链的声响消失了,墙面也停止了转动,原来位置上的莲花佛灯随着地面的转动完全隐藏到墙体背面,原本明亮的角落陷入到一片黑暗之中。

      沈教授和韩所长杵在原地,眼睛紧盯着那处墙角的变化。过了好一会儿,两人才对望一眼,异口同声地说道:“去看看?!”

      两人小心地走到墙角处,发现原本那处九十度夹角的墙体连同脚下的地面,以夹角为轴,向内转动了一百八十度,在两边各打开一条可容纳一人通过的缝隙。透过裂缝向内看去,是一条黢黑幽长的通道,转到墙体背面的那只佛灯仅能照亮附近一米左右的范围,再向前便是一团黑暗,给人一种幽闭而窒息的感觉。

      由于这次行动很仓促,沈教授和韩所长下来时都没有随身携带照明工具。好在沈教授借着佛灯的亮光,发现在身旁两侧的墙壁上各插着一支手臂粗细的火把。“这火把可能有一千年的历史了。”沈教授一边小心地取下一支火把,一边对韩所长说道。

      韩所长也将身边的火把取下,感觉入手冰凉而沉重,借着灯光仔细一看,发现这火把并非由木头制成,竟是用纯金打造而成,顶部仍然是一朵双层九瓣水晶莲花。火把的整体造型跟那四只佛灯极为相似,只是尺寸要小很多,灯芯处也不是中空的,里面有一团馒头大小的黑色物体。

      韩所长向沈教授吐了吐舌头,感叹道:“光这两支火把就造价不菲了!”

      “这层地宫的空间这么大,但却没有任何文物,反倒用了大量的黄金、水晶和精美的壁画做装饰。看来建造这层地宫的目的不是为了存放珍宝,而是要突出它的尊崇地位。”沈教授分析道。

      韩所长默默点了点头,他很赞同沈教授的分析,而两人此时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几部尚未发现的《阿含经》原本,看来希望就在前方。

      沈教授拿过手中的火把,仔细看了看水晶莲花里的黑色物体,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一股鱼腥味冲脑而入,但隐约中又似乎嗅到了一丝麝香的味道。“这应该是人鱼膏!”沈教授指着黑色的不明物体说道。

      韩所长也闻了闻,“没错,是人鱼膏,应该是用抹香鲸的鲸油制成的,里面似乎还掺入了龙涎香。”

      沈教授举起火把,就着佛灯的火苗点燃了人鱼膏。火苗在人鱼膏上渐渐蔓延开来,最后汇聚成一大团橙红色的火焰,在水晶莲花上不住地跳动着。

      韩所长也如法炮制。龙涎香的味道在火焰的催化下慢慢释放出来,在幽闭空间内弥漫开来。那股淡淡的,却又清晰的麝香味道,让沈教授和韩所长感到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振,先前奔波劳碌的疲惫一扫而空。

      两人举起手中的火把向前方照去,令人窒息的黑暗瞬间被火焰冲散开来,一条铺满青砖的通道蜿蜒在眼前。

      通道并不算宽阔,勉强可以容纳两个成人并排通过。沈教授和韩所长一前一后,高举火把向前走去。大约走了五六步的样子,身后的墙面突然开始转动,又是一阵“卡啦卡啦”的声响。随后,墙面重新合拢,严丝合缝。两人对视一眼,在感叹古人精巧技艺的同时,也不由得想到,是否还能从这里回去。

      时间已经不允许两人再做过多思考,发掘现场的意外,刑警队的到来,还有不知所踪的《阿含经》原本,都严重打乱了两人之前的计划,现在必须加快进度。沈教授和韩所长已经是有年纪的人了,但好在多年的野外考古工作,锻炼了两人的体魄,此时还可以支持两人继续下去。

      这条暗道并不是笔直的,而是一直在向左前方延伸,似乎以地宫为起点,向左兜了个大圈子。沈教授和韩所长走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发现打磨的平坦而整洁的地面,逐渐出现了一些碎石块,越向前走,地面的碎石越多,而且越大。起初还能够大步向前的两人,这时不得不留心脚下的石块,避免绊倒。

      又走了大约两百米的距离,在火把亮光的映照下,一处塌方赫然出现在眼前,无数大大小小的石块掉落下来,将前方的道路完全封死。看来之前地面上那些碎石块,应该是发生塌方时迸溅过去的。

      虽然暗道被塌方阻断了,但沈教授和韩所长很快发现,在落石的右前方似乎有个半人高的洞口。韩所长手持火把向前走了两步,没错,那里的确有个洞口。

      沈教授蹲下身子,用火把照着眼前的落石,左手抓起地上的碎石和尘土,仔细观察了一番,又放到鼻子下面闻了闻。之后,他来到右侧的洞口处,同样看了看地上的碎石,又看了看洞口处的墙壁。沈教授对身边的韩所长说道:“老韩,你发现了吗,那边的塌方和这边的洞口土样差异很大,应该不是同一个时期的,如果我估计的没错,两边应该有一两百年的时间差异。”

      听了沈教授的话,韩所长点头表示赞同,他刚才也看到了两边土样的不同,这边的洞口应该是近期刚刚开凿的,泥土和碎石的颜色比较新鲜。另外,洞口墙壁上留下的开砸痕迹平整光滑,只有使用现代工具才能做到。

      “这不像是普通的盗洞,”韩所长凭借多年的考古经验,很自信地说道,“洞口挖掘的很专业,使用的工具很先进,跟这一带通常发现的盗洞完全不同。”

      陕西一地自周秦时期便多次成为古代都城,西安更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然而,华夏文明真正的龙兴之地却并非古代的长安或者今天的西安,而是法门寺所在的宝鸡。在这里,考古学者已经陆续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迹和高等级的帝王陵寝;而与之相伴的,则是无数见利忘义的盗墓者和他们留下的满目疮痍的各式盗洞。韩所长一辈子都扎根在这里的考古研究上,最熟悉也最憎恨的,就是各类盗洞和盗墓贼惯用的伎俩。这里的盗墓贼,通常以家庭为单位,或父子,或叔侄,非至亲不能合作。不仅因为盗墓是个危险工作,既不能人多,又需要极度的相互信任;而盗墓所获的文物销赃也需要秘密进行。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盗墓和文物倒卖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大力打击,那些盗墓贼即便冒险从地下摸出来几样文物,短时间内也很难出手。即便出手了,政府部门也很可能以截获的文物为线索,顺藤摸瓜,将盗墓和销赃的人员一网打尽。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安全起见,盗墓团伙只能局限在家庭成员内部。

      正因为有了这种局限,新中国成立后便很少出现大规模的盗墓团伙,无论是人数还是器械装备上,都一茬不如一茬。像民国时期孙殿英那种盗墓军团,更是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因此,每当韩所长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盗洞,都会痛心疾首,既心疼文物的遗失,又惋惜盗墓给古代遗迹留下的无法逆转的破坏。

      然而,眼前的这个盗洞让韩所长很是意外,无论是洞口的角度,还是开凿的手法,都称得上十分专业。盗洞的开口与塌方处紧紧相连,拿捏的非常精准,多一分则会破坏暗道的墙壁,少一分则会被塌方处的落石阻挡。更为难得的是,开凿盗洞产生的渣土被清理的一干二净,仅在盗洞里有些许的残留,竟然感觉那些盗墓贼像是在尽可能地保护地下遗址。

      沈教授虽然对盗墓不是很了解,但仅凭眼前的情景,也能看出它的不同寻常。二人眼神略交流了一下,便向洞口走去。

      韩所长拿着火把向洞口内照了照,发现洞口后面是一条四十五度向上的通道,通道的地面上人为地开凿出无数的阶梯,每级阶梯可以容纳半只脚。虽然洞口处只有半人高,但通道里面却接近一人的高度,弓着身子可以很轻松的通过。

      韩所长当先爬进通道,他一手拿着火把照明,一手扒着脚下的台阶,手脚并用地向上爬去。沈教授随后也跟了进来。

      爬了大约二十米的距离,韩所长发现上方渐渐有光亮,应该是快接近地面出口了。他停下脚步,将火把在地上蹭了几下,熄灭了火焰,回头示意沈教授小心一些,又蹑手蹑脚向上爬去。沈教授也学着韩所长的样子,熄灭了火把,小心地跟在后面。

      终于来到了出口处,洞口被一大块木板虚掩着,光线是透过虚掩的缝隙射进来的。韩所长试着用手推了推木板,感觉有些分量。于是,他将火把翻转过来当做撬棍,顺着木板与地面的缝隙捅了出去。沈教授也挤过来帮忙,两人用力将木板一点点挪开,出口渐渐露了出来。

      沈教授和韩所长并没有急于爬出去,而是屏住呼吸,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好一会,两人发觉外面没有可疑的声音,于是韩所长和沈教授一前一后,爬出了洞口。洞口开在一处房间的角落里,四周被两人多高的红漆书架围绕着,书架上摆满了竹简和线装的书籍,如果不是特意过来,很难从外面发现这个隐藏的洞口。

      韩所长定睛看了看眼前的书架和这间房间,很快发现这里竟然是法门寺的藏经楼。藏经楼离法门寺地宫的入口很近,直线距离不到两百米,没想到这处盗洞居然就开在藏经楼内,韩所长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时,沈教授凑了过来,说道:“老韩,这里是藏经楼吗?你闻一下,好像刚刚修缮不久,油漆的味道还没有散净。”

      韩所长回过神来,点头道:“这里就是藏经楼,年久失修已经是危房了。一年多前法门寺佛塔重建时,这里也一并修缮。我们考古队进场那阵子,这里刚刚修缮完毕。我原想把这里当做整理地宫出土文物的场地,但负责修缮的工程队怕我们损坏修复好的藏经楼,他们没有办法交差;寺院也担心藏经楼里原有珍贵典籍的安全,没有同意我们的要求。施工队离场后,寺院便将这里锁闭起来,不许任何人进入。”

      沈教授一边听着韩所长的介绍,一边四处转悠着。这处藏经楼面南背北,上下两层,他们正处在一层的西北角,盗洞也开在那里。藏经楼的一层大概有一百平方米,南面是正门和窗户,其余三面沿墙摆放着巨大的红漆书架,每边书架上各有一架可移动的木质梯子,便于取放架子上层的书籍。除了墙边立着的书架,一层正中间摆放着四个稍小点的书架,两两对放,中间留有一条过道直通大门。

      藏经楼只有南面的门窗可以用来采光,但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夕阳西沉,光线无法通过南面的门窗照射进来,可奇怪的是,一层的藏经楼并不显得十分昏暗。沈教授意外地发现,一层天花板上有四盏莲花造型的吊灯,每盏吊灯上有四五只钨丝灯泡,正闪着嫩黄色的柔和光线,藏经楼一层的亮光就来自那里。

      “老韩,”沈教授盯着头上的吊灯,轻声问道,“你刚才说这里不许任何人进入?”

      “没错,寺院不许任何人进来。”韩所长小声地说道,他正在大门的位置,透过门缝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的门锁和门上完好无损的封条。几扇窗户也紧紧锁闭着,没有任何撬动过的痕迹。

      “那这几盏灯……”沈教授和韩所长对望了一眼,一起看向头顶那四盏不知被谁点亮的吊灯。

      就在这时,两人同时听到有脚步声从二楼传来,正沿着楼梯向下走来。“噔——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