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Chapter3 一家三口 ...

  •   意识到家里除了自己还住着不知名的某些人,田沁有一瞬间不知所措。身后的社畜青年却闪身进来,关上了门,快速走进客厅东侧,挪开一张扶手椅,蹲下身,屈指在木地板上叩了三下。
      目睹他反客为主的行为,田沁刚要问怎么了,只见那块木地板突然被从下往上翻起,一只手伸了出来。
      如同被按了静音键,尖叫声卡在嗓子里,她目瞪口呆地看着一家三口从地板下鱼贯而出。黑头发、黑眼珠、白皮肤、偏西亚的长相——犹太人无疑。
      田沁赶忙做好表情管理。一家三口中的短发女孩撅着嘴朝她抱怨:“安娜,你今天回来得太晚了!以往都是五点钟就回来的——我们刚刚还以为是别动队!”
      女孩约十四五岁,个子不高,一双亮如宝石的黑眼珠滴溜溜地转,很有几分娇憨。
      未等田沁张口解释,社畜青年皱起眉:“伊莉丝,现在外面风声很紧,你们逃出聚居区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以后不要再在安娜没回家时出来了。”女孩露出泫然欲泣的表情,他哽了一下,放柔语调,“至少,别让邻居看到。”
      “知道啦,霍斯顿,”一家三口中的中年男人笑眯眯地回答青年,“现在是艰难时期,我们都懂的。”
      “会过去的。”他低声道。

      借着和社畜青年霍斯顿回房间找稿子的机会,田沁向他套了不少话。原来,躲在地下室的男人原本是《法兰克福报》的记者,对希特勒的反犹政策早有觉察,7月份被纳.粹强制赶往聚居区后,举家出逃到了部里唯一独居且亲犹的同事——安娜舒尔茨家里。
      得知自己对这栋市中心的房子享有主权,田沁的心怦怦跳起来。一旁,霍斯顿翻阅着之前安娜撰写的褒扬纳.粹翻修柏林各个博物馆的新闻稿,喟然叹曰:“要不是纳.粹,斯皮尔伯格先生不会出走美国,弗兰克先生用不着躲在地下室,我们也不需要像走狗一样刊登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稿件了。”

      送走了霍斯顿,田沁(现在应该叫安娜)给自己和弗兰克一家做了顿简单的晚餐。看着桌上的土豆胡萝卜汤和碟子里一小片面包,她第一次感到前途渺茫。为了给二战做准备,德国从1939年开始实行配给制度,没有配给券就没法买食物,因此,她一个人的份额要供养四个人的食量。纵有霍斯顿相助,也是远远不够的。
      饭后弗兰克太太自告奋勇收拾碗碟,安娜从善如流地回到自己房间,她没有过去的记忆,必须尽快搞明白身边的一切。
      走到书桌前,她深吸一口气,拿起了梳妆镜。镜中映出一张完全陌生的脸。褐发蓝眸,五官有种说不出的柔和。
      拉开抽屉,安娜发现了一个厚厚的日记本,扉页上写着《巴黎圣母院》中那句名言:
      “这是黄昏的太阳,我们却把它当成了黎明的曙光。”落款日期是10.11.1938。
      翻动的书页间,一个正值青春却满腹心事的少女浮现在她眼前。她把对第三帝国政策的质疑倾吐在笔下,又时时流露出对犹太朋友们前途的担忧。唯一能让人看出喜悦的只有1939年2月份,她被《法兰克福报》录用那天的文字:
      “不敢相信!……可惜这样的好消息不知该向谁分享。感谢上天。”
      她似乎没有亲人?安娜眼尖地看到抽屉里成沓的报纸下压着几张卡片一样的东西,抽出一看,原来是毕业证书和身份证明。
      复杂的德文如今对她已没有难度,很快她便读完了安娜舒尔茨的个人信息。
      从小居住在柏林,高中毕业后经学校推荐,成为法兰克福报社的记者。母为德国人,独生女,于1937年病逝,除了房子没什么财产。父为法国人,似乎是文字工作者,早年间失踪。
      “居然是德法混血……”这算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结晶?还有不到一年德法正式开战,到时候无论她在哪边都要备受鄙视吧。
      “唉——”安娜长叹一声,仰面倒在床上。“不管怎样,我会好好替你活下去的。”对空气喃喃自语着,她坠入梦乡。

  • 作者有话要说:  1938年11月9-10日,“水晶之夜”事件爆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