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往事莫沉吟 ...
-
无论以前是什么样子,也不管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总之,现在我是在甄家安定下来了。一晃眼,半个月就过去了,很快就迎来了瑟瑟清寒的初冬。
虽然我是个外姓的小姐,也没有正名,可是外公的那一句“表小姐”还是有其威慑的作用,甄府里的下人并没有怠慢我。似乎我的亲生爹娘在府里是一个禁忌,也因为大伯公不喜欢我,所以大家对我大多是能避则避,也让我省心,不用勉强自己去应酬那些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亲人。
以前在柔阳时什么粗重的活都干过,现在当了半个主子,不用天天洗衣做饭,干活做买卖,处处有人服侍着,日子过得舒适了,倒有些不习惯。是的,人一旦闲下来,总是会东想西想的。
奶娘似乎是因为回到了熟悉的地方,整个人变得格外开朗,心情一好,那病竟也不药而愈了。她不像我,总是要干活的,所以,现在陪在我身边的,就只有一个年纪比我还小的叫彤儿丫头来打点我的日常起居,还有几个粗使仆妇张罗着大大小小的事。彤儿这个丫头还是外公亲自挑选的,虽人小小的,却很机灵,而且活泼可爱,总有说不完的新鲜事,即使我不会说话,有了她在身边也不会觉得烦闷。
也许因为她年纪小,而且我又是不会说话的主子,从她嘴里说的零碎事情,还有从别人谈话中拼拼凑凑,我也知道了不少关于甄家的事情。
甄家的本家有两房兄弟,就是那个不苟言笑的大伯公和我外公,而当家的自然是大伯公。置于旁支的族人,更是数不胜数,俨然一个高门大户。
大房住在甄府的东面,而二房则住在西面,据说,东面的主屋是比西面的要大的多体面得多,我也见过那么一次,的确是高屋建瓴,精致华美。不过我却更喜欢西厢的清雅别致,无他,合眼缘而已。
大房里人丁兴旺,大伯公有妻妾数人,育有三子四女,到我这一辈,已成年的除了嫁出去的五位小姐外,有排行老大的甄少琨,目前在朝中任职;排第二的甄少琪,因参与剿灭叛军不幸身亡;排第三的甄少瑸,据说是个文弱书生,轻易不见人,只窝在自己的园子里;还有一个刚及笄表姐甄若。此外的就是一些年岁比我还小的少爷小姐,甚至是我甥辈们。
至于外公这一房就简单得多了,听奶娘说,外公与外婆是青梅竹马,成亲后夫妻鹣鲽情深,共育有一子一女,自外婆去世后,便不再续娶。大伯家也只有跟我血缘更为相近的四表兄甄少棠。如今再加上一个我。
大伯公是当家的人,曾经官至太尉,世袭越国公,地位显赫。现在因年迈而退了下来,由儿子们主事。而我外公和大伯则是舞文弄墨的文人,不参与打理家族。
甄家这个复杂的关系谱,我是看了几天才记清楚的,只是记住了几个紧要的人物已经是够呛的了。可总觉得自己忘记了些什么,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唯有就此作罢,等想起来再说了。
这些天外公和大伯来看过我几次,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丝毫没有生分,让我觉得很温暖,在这个新家里并不是自己孤单一人。不过,那个少棠表兄倒是没有见过一面,据说是出外游学了。最近入了冬,天气转冷,外公年岁大了,也就少来了。我也只在奶娘的带领下出去看过他几次,不过后来有一次在罗管家的“善意提醒”下,我便识相的不再轻易走出园子。外头人多事杂,多看也无益。
只是,至今没有一个人能解开我心中的疑问,看外公和伯父对我关怀的样子,想必也是极其的疼惜我娘,而且外公也曾说连大伯公也很喜欢娘亲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弄成亲人骨肉分隔十几年不见的僵局?看来这个答案得我自己找出来。
我十分的喜欢现在住的地方,这是我娘未出嫁前所居住的院落。不算大的园子,可是却布置得很简洁大方,庭院里种满了梨花,现在是冬季,看不见梨花的身影,不过从那梨花成林的样子看来,来年定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漫妙景色了。可见,娘亲肯定是一个极为钟爱梨花之人。
还有,娘的屋子里有满满好几柜子的书,大多是诗词歌赋,杂记之类的,保存得很好。还有一些诗词的手稿,清清秀秀的小楷,隐隐的透露出写字之人的柔情,我想这应该就是娘亲的手笔。只是,在手稿下,总能看见另一个人的笔迹,用着略带轻狂的草书认真批注。
没有人知道我识字,有人在附近的时候,我就百无聊赖的到处闲晃,无人的时候就拿起书来看看。我有些苦恼,究竟怎么样才能光明正大的看书了?又没有人教,总不能平白无故的就学会认字吧?
而且据我所知,似乎大伯公不喜欢女子读书,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老掉牙的话题,可为何娘亲的闺房又有这么多的书籍呢?不过,听说大房的其他小姐也是没有西席来教,只有请一些嬷嬷来教授女训和女红,连习琴也请的是教坊的女乐师。我低叹,看来自己得收敛着,在没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前,切不能露出马脚。不禁想起了奶娘不让我去私塾时那严肃的样子,想想脑子里就一团麻乱。
这个冬天,怕是不太寻常。景帝自东郡避暑以后,没有立即起驾回帝都,而改道去荆北打猎,被叛军趁乱射杀在禹城山下。时任兵部尚书的尹漠天即奉景帝之长子,绍王赵庆为新帝。次年三月,尹漠天废帝,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周。
很快的,就到了元隆十一年春。
烟花三月,雪云散尽,金碧晴空,风光无限好。庭院里开出了满树满园的梨花,一片一片花瓣晶莹透亮,娇柔可人,清晨的露珠欲滴还在,漾起别样的柔情。若刚巧借得东风,吹落一场梨花雨,嫩瓣轻舞飞扬,在其中漫步,是一种心醉的浪漫。
尘世间的纷纷扰扰,似乎影响不到这里。
我一个人站在梨树下,闭起眼睛,肆意享受着这清香四溢的舒爽。
梨花人独倾。
这天,我在翻开一本古籍,从书里掉出了一张书笺,上面就写了这句话。却不是娘的字迹,是作批注的人写的。
梨花,人,独倾,只有区区五个字,简简单单,却描绘出了一幅淡墨宜人的丹青,让人感觉到了深刻的情意,既淡且浓,下笔如有神。梨花如人,人比花娇,或许如此,才引人一见倾情,再见倾心。
我一直认为,能写出那么大气的草书的人,必是一名男子。若真如此,一个未出嫁的女子,珍藏着一个男子所书的笺子,其中意味,不言而明。
不由得想起早些日子无意中听到的两个老妈子的一段对话。
……
“哎,听说那位小姐的闺女不会说话,是不是真的呀?真是可惜了,她好像还没有及笄吧?”
“你又多事了?主子们的事哪里容得我们议论的?”
“哎呀,这里又没有外人,怕什么?我不说说心里憋得难受。我昨儿个听罗管事手下的祥子说啊,大老爷至今都不肯见那位小姐呢,连年夜饭也不让她出席,所有的少爷小姐可都去了的呢,想来真是不喜欢她啊!”
“哪能喜欢呢,毕竟当年出了那么大的事。你说好端端的一个大家闺秀,又最得大老爷的宠,跟侯爷家的公子订了亲,也是门当户对,一世无忧了吧?可谁想到她竟然跟着先生私奔去了?生生的抹了大老爷的面子不说,没了新娘子对人家也不好交代啊!你说,这样子大老爷又怎么会待见那位?据说还长得挺像的,不是要剐疼人的心么?”
“哎,说得也是,怪只怪那位哑小姐的命不好了……”
……
故事其实很简单,我(小昭)爹曾经是娘亲的西席,所以才有了那些手稿,那些批注,还有了那化不开的情意。两人日久生情,可是大伯公早为我娘亲定了亲事,对方的家世在景朝也是举足轻重的。而且估计爹是出身寒门,与娘亲的身份不般配,更不可能入大伯公的法眼,求得成全。于是两个人一合计后就不顾一切的私奔了。这件事也成为了甄家不欲外人提起的丑闻。
这就是大家极力掩藏的内情,一段不容于世的爱情。古代的人极为避忌私奔的,奔者为妾,有辱门风,会让女方的娘家抬不起头来。所以,有情人为得眷属,甘愿抛弃一切,这种事情,电视上看的不少,可真正经历,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想,或许娘亲的性格是像足了外公,情深不寿,一生唯一人足矣,别人断无插足的可能,因她和爹的果敢才成就了一段姻缘。
是什么样的爱情,能让一对有情人鼓起勇气,抛开世俗的藩篱,道德的枷锁而结合在一起呢?我没能亲眼见证这段感情,可是却由心底的喜欢小昭的父母,有着这个时代的人少有的真性情,敢于争取自己的终身幸福。
往事如烟,劝君莫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