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笔友 ...
-
吴明芳的这个笔友,是她在网上认识的。对方就是桐市本地人,也是他邀请吴明芳到这个城市定居。
他叫王茗,住在延平区,家中世代制墨,最风光的时候曾经得到过朝廷的订单,也就是成过贡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墨成了收藏品而非日用品,即使王家每一代都研究出新墨,但无法售出,也就没有价值。
到王茗这代,王家摇摇欲坠,守着制墨的工具与方子,却家徒四壁。偏王茗与当下的年轻人又不同,一心想要传承这门技术,从小也跟着研究墨宝。王父王母眼见再这样下去,全家都得饿死,就留了儿子在家跟着老爷子,自己外出打工,每个月汇钱回来。
吴明芳与他在网上相识,当时对方发表了一个帖子,满心孤郁,偏字里行间又乐观积极。吴明芳当时觉得两人是有点像的,只是自己并不如对方的好心态,忍不住就回帖倾诉一番。
没想到对方私信她。一来二去,两人也就认识了。王茗提出用写信的方式来交流。
写信这事,在现代很少见了。电子通讯高速发展,一条短信一个电话可以搞定的事情,谁愿意费那个心思去写一封信呢?恐怕字都写不好呢。
但对方很坚持,并且要了吴明芳的地址,写了第一封信过来。左右折成三折的宣纸,充满墨香的飞扬肆意的毛笔字,在一瞬间击中吴明芳的心。
她开始认真地对待写信这回事。她初中辍学,文化程度并不高,王茗信中有些话她是不大懂的。但她这样的人,从小就有股韧劲,既然不会,就问,就学。每次去挑信纸,选择适用的笔,也让她觉得很惬意。她虽然没法像王茗那样用毛笔写字,但仍然认真地买了钢笔学习硬笔书法,细心斟酌着给王茗回信。
王茗真的是个非常好的人。他会夸吴明芳的字有进步,会在吴明芳倾诉苦闷的时候安慰她,还会讲些很有趣的小故事来逗她。最后,他对吴明芳说:“到桐市来吧,在这里住下来。你会喜欢这里的。”
吴明芳当时已经攒了一笔钱。她对于现在工作的城市毫无感情,这里每个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她并不想要这样的生活。对于王茗的邀请,她很认真地考虑,并在网上做了一系列功课,甚至亲自过来玩了一趟,终于下定决心到桐市定居。
但她来了这么久,其实还没有同王茗见过面。虽然告知王茗新地址,对方也对她的到来表现得很欢喜,但他却似乎没有来见她的意思。
直到吴明芳问起,王茗才告诉她,自己正在研究新墨。并且表示这次肯定会很成功的,一定有非常多人喜欢。
吴明芳毕竟不是象牙塔里的人,她很清楚王茗的选择,实在很难让梦想照进现实。但她自己本来就是在所有人不认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知道怀有梦想是多么可贵的事情,自然也不会去打击王茗。
后来,王茗寄来的信里带了股陌生的香味。他在信中兴奋地告诉自己,他成功了,新墨最开始在网上售卖的时候,只有老客户买了一点,但很快就有大量订单涌进来——老客户拼命地夸新墨有多好用,最重要的是那香味好闻,并且能安神,效果非常好。
“我留下第一块新墨,用它给你写信。只要研开它,就能让我忘记所有烦恼,定下心神来同你说话。再等等,把这批订单解决,我就能去找你……”
“但他还是没有过来。”吴明芳无奈地说道,“他太忙了。订单太多,连他外出打工的父母都回来帮忙……他的来信也越来越少越来越短。我也,不好去打扰。”
许靖远只是一言不发。
事态其实是有点紧的。吴明芳只是因为闻了信纸上的气味就有离魂之态,那么那些买了墨的人呢?王茗本人呢?他是知情的,还是被那半神半妖的玩意儿利用的?
最终他还是要了王茗的地址。延平区荔芒巷34号。他挑了挑眉。
十分有名的古民居群坐落地。
再往东,就是大海——那股许靖远闻到的腥气来源,是海的气息。
许靖远征求吴明芳的意见,将信件封好带回。吴明芳经过宅灵一事,到底也有些害怕,又担心王茗,就想同许靖远一起去延平区。
她自然是笃定许靖远会去的。道长都很热心,不是吗?
然而许靖远表示要回去征求观主的意见。吴明芳眼中“你是没断奶的小娃娃吗”的疑惑都要溢出实质来了。
许靖远回去的时候,吴兴德正送一个中年人出来。
“老李头过世了。”吴兴德叹道。
他说的就是那位知识分子出身的李老爷子,平常总给其他老人家读报纸的。
许靖远愣了一下:“这么突然?”
李老爷子是在昨晚走的,也没什么征兆,早上家人起来,见他还未起,觉得奇怪。等去看时,发现他已经没有呼吸。
“他家想把他送回祖祠停灵,想请我一起去超度。”吴兴德说。
许靖远犹豫一下,将吴明芳的事讲了:“……师伯你既然要出去,观里就剩大师兄,那我……”
吴兴德笑了一下:“你说那个王茗住在延平区?”
许靖远点头。
“那可巧,老李头家祖祠也在延平区。”吴兴德道。
许靖远眼睛一亮,这么说来,他就可以跟吴兴德一起去,顺便去看看王茗的情况。
许靖远换了一身道袍,拿上他的罗盘敕笔符纸,颠颠地跟着吴兴德后面跑。
他自来桐市后,就很少外出,很多地方都还没去过。吴兴德原是要坐公交过去的,李家派了人来接,说是怕两人迷路。吴兴德也不推辞。
延平区与祥平区一江之隔,要过去需跨过顺安桥。这里算得上是桐市的老区,如今却荒蔽极了。许靖远触目所及,见沿路低矮的房屋,多是用大块石块堆建而成,缝隙用水泥填补。
李家派来的是李老爷子的一名侄孙,话不多,但见许靖远一直往外看,就也向他介绍:“这些老宅子都至少几十年的,再往里头的荔芒巷,那年代就更久远,有一片还是大宗族的祖宅。当年城市规划,本来这片都要拆除的,有些族老不让,村民也就抵制起来。后来政府规划,干脆将中心整体外迁,形成三个区,祥平区成了市中心,康平区是新兴科技区,就这延平区成了现在这模样。”
他叹口气:“别人都在发展,这里却死守着当年的宅子和规矩,这么多年越发凋敝。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有点成就的就留在新区不回来。人越来越少,也就大祭或者婚丧会回来。根毕竟还是在这里的嘛。”
许靖远问:“我看这里古民居这么多,很有开发成旅游区的潜力,怎么不弄呢?”
“政府倒是想呢,那些老爷子不让啊。”李家侄孙撇撇嘴,显然对那些族老很不满,但到底是有修养的,言语里并不体现,“神神叨叨的,说外面的人不懂规矩,会惊了神灵和祖先。”
吴兴德一直笑眯眯地听着,闻言也不插话,许靖远倒是又往外看,从视线里掠过明显不同的建筑物,那应该都是供奉不同神明的庙宇。
李家所在的村落名观潮,从这里已经可以感受到湿漉漉的海洋水汽。村中心祖祠旁有棵巨大的榕树,根茎隆起,盘根错节,虬须垂挂,柱枝相连。那枝叶扩展,人站在下面仰望,蓦地会有遮天席地之感。
吴兴德两人在祖祠前下车,正见李老爷子的儿子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对峙。
“吴观主是个有能有德的道长,我爸生前也与吴观主极好,就让他来做这法事又有什么问题?”
“不成。咱村里有规矩,做法事自然得由咱们村自己的神侍来做。”
许靖远听到这话,迅速看了吴兴德一眼,却见他仍然是笑眯眯的,不动声色。
所谓神侍,顾名思义,就是侍奉神灵的人。和道士、和尚一样,这里头有真有假。若要说起来,神婆也属于这一类型的人。
李咏平冷笑一声:“然后让神侍把我爸抛尸大海?”
许靖远一愣。
老翁敲了敲拐杖:“那是让他去侍奉神明,那是他的殊荣!”
“谢了。我宁愿父亲一把火化了,骨灰投向大海,也不会让他死后还要被海里的鱼虾咬食。”李咏平绕开老翁。
“站住。你要这么做,你就别想开了祖祠让你爸进去。你们一家也再不用回来观潮村。”老翁怒喝。
李咏平转身,怒气冲冲地瞪着他。
“师伯。”许靖远悄悄靠近吴兴德,“这村子这么古怪的?”
吴兴德也低声回他:“信仰不同,习俗也就不同。观潮村供奉的神与海有关,他们讲究死后魂归大海。”
许靖远若有所思:“与海有关啊,那……”他眼睛一亮,“师伯,跟我们要找的那个是不是有关?”
吴兴德笑:“海中生物万千,哪里能确定是不是与龙王有关?”
原来观潮村供奉的是龙王。
那边李咏平和老翁的争吵已经到了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