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骨簪 ...

  •   范坊在冶区的东侧,与金坊炼坊距离稍远,和城东陶土作坊有暗道相连[1]。

      这里集中为诸工室提供泥范,从不空坊。石狐子每天来,最先看见的是几百个泥巴池子,刑徒、徒役和官奴婢卷着裤腿在池里踩泥,脚边踩踏,手也边揉。

      内部又分三个区:大牛、二牛所在烧窑区,区设几十窑坑,状如几十张金黄的面饼;三牛则待在打磨区,那里有三千多架砣机,作业洒出的泥屑就像农场秋获打出的谷壳;刻范区位于正中,牛爹等两三千老工匠操持砣刀来往,蜂窝似的。

      今天,各区依然繁忙。

      “阿兄看!石狐子来了,真戴了簪!”二牛挥起拨火钳,在大牛面前晃了晃。

      “别说,那簪子和他挺相配的。”大牛放胚入窑,拿手背搓掉眼前糊的炭灰。

      石狐子却仰卧在光秃秃的树枝上晒暖阳,眼含笑意,乌黑发髻戴着一枚骨簪。

      “大牛、二牛,一会先生来了,你们要记得赞美我,不要乱说话,听见没有!”

      “好嘞!”两牛齐声道。

      桃氏的范片已经做完,但,大家仍然感激着石狐子,事情得从一个月前说起。

      当时的情形不同,一户负责一工件到底,也就是从准备泥料、复制范片到修磨榫头均由一户负责,留一户的铭文,廪食[2]也按完成的合格的工件进行计算。

      石狐子和几位师兄刚把铺盖搬进范坊工舍,就听牛爹算了笔账:一千人要在月内造出五千套剑范是不可能的,要么秦先生再加派人手,要么只能偷工速成。

      大牛也跟着起哄,这石狐子才十六岁,降他也就罢,竟然还想降他爹,没门。

      石狐子咬咬牙,亮出一根骨簪。

      牛爹仔细看,款式是男子所用的普通单头簪子,材质也一般,却是那丰润的椭圆簪头上刻着两道平行的阴线,使得中间的阳纹有了灵动光泽,十分精巧。

      只有桃氏门中的坊主才可佩戴此簪。

      “石狐子成坊主啦?”牛爹道,“桃氏门下不是只有金剂炼砺四位坊主吗?都说模范不二,那我们上千号人,是按照秦先生的范例呢,还是按你的范例呢?”

      “先生的范例和我的是一样的,他给我这支簪子正是此意,你们不可质疑。”

      石狐子撒了个谎,簪子是他自己刻的。

      可牛爹却不知道,牛爹咂了咂自己的舌头,以为真是秦先生意思,不敢不从。

      就这样,石狐子开始监管范坊。

      刚拿到范例的时候,因为形状和颜色不同于以往,很多人不敢判断烧制火候。

      石狐子就转换思路,以烧窑内的焰色为标准,在炉壁上用丹砂画了一只朱雀。

      “你们说世上有玄武,怎么没有朱雀和青龙呢?我拿丹砂给你们画出来。你们看那范片啊,里层灰中透白,外层泛黄,内焰正好烧到这朱雀的尾巴,你们就把它取出来,完了怎么办呢,我再在砣机上画一只青龙,打磨的时候,你们对着四个爪把范片搁上去,要做到宽度渐变也不难,只需照龙鳞的位置调砂轮高度。”

      这些小技巧是石狐子先前做竹飞子和虫牙的时候用的,现拿出来教习小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匠再往下教工人,工人不需要思考,只要照做,效率极高。

      再说与其它工室的交涉,石狐子也没有吃亏。当时,狄允的车范就在他们隔壁赶造,王玹的斗拱范正追在他们屁股后面,甚至连采苹都来找他们借砂轮,范坊几个老工师都担心石狐子年纪小,不敢拒绝年长于自己的人,以至于耽误工事,但他们没想到的是,石狐子的性格之中自有一种韧性,表面争不过,就死缠烂打,软磨硬泡,磨到最后,除了被采苹借走几只砂轮,其他的做工用具一概都保住了。

      真正难倒石狐子的是人手。

      人手不够,生产必然跟不上。

      石狐子知道,密室之中,秦郁一个云淡风轻的点头,便狠狠扣去他所要一半的人手,可秦郁毕竟是先生,既然先生做此决策,说明一定存在与之适应的方案。

      一天,石狐子正在思考方案,却又听砰一声,面前的烧窑突然炸成了一锅粥。

      “怎么回事?!”

      “狐工,你总算来了!快给我们评理,这烧窑公用,又不是老孙他自己家的,我这里几百件胚子覆了泥,就等烧制,他们倒好,占着茅坑不出屎尿,怎行?”

      “狐工,这也不能怪我阿兄,他才刚学烧窑,动作慢,哪里比得过陶匠?我孙家祖上本识字,擅长篆刻,你再去砣具那瞧瞧,即使比他们快也都没吵闹。”

      一伙关中东部出身的陶匠闹事,强把窑中正烧的剑胚和剑范掏了出来。小哭包擤着鼻涕,抱着石狐子的手臂死活不放,身后站着孙家、牛家等几十口咸阳人。

      石狐子看着废去的范片,痛心疾首。

      他还忽视了一个问题:和垣郡冶署情况类似,面前这千人之中,有刑徒、官奴婢,有世为工匠的旧族,还有服徭役农民,可谓各有专长,如此,一户负责到底的制度就导致工具被浪费,譬如擅烧窑的不会砣机,会打磨的又得重学揉泥。

      再加上,短役工人往往是没有耐心等候工具的,一旦被耽误就容易激化矛盾。

      石狐子只得夜守烧窑盯火候,日蹲泥池防械斗,他深刻体会到,即使玄武的风波平息下去,相似的矛盾却每时每刻都会发生,他需要一位贵人为他指点迷津。

      怎么办。

      如是,似命中有机缘,在他最狼狈的时候,石狐子再次遇见了五大夫公孙予。

      那个正午,艳阳高照。

      石狐子累得眼睛都睁不开,趴在井边看幽黑的涟漪,突然听见一个熟悉声音。

      “半年不见,窜这么高了。”

      石狐子擦去脸颊边的水,一转身,看见公孙予一袭白衣,就站在庭院的中央。

      “公孙将军,你从河东回来了!”

      “君上撤军,不敢恋战。”

      二人相视一笑。

      脱去铠甲的公孙予,平易风趣。

      石狐子才知,公孙予已经被调往河西军新部,此后,恐怕再不会回陇西旧军。

      “一进冀阙,我听玄武部老范说,诏事府设计出一款新剑,不仅长,且能够浑铸一气呵成,再不用分铸焊接,诶,当时我一高兴啊,就问,你们知不知道这原先是谁的想法?在汾郡,我还和这个人格斗过,可惜他们不信。”公孙予道。

      石狐子既激动,又有些不好意思:“将军,我这乱七八糟的,都被你看见了。”

      “倒不如先放一放。”公孙予见状,笑着说道,“你也别告诉秦先生,就偷偷跟我回府,咱敞开架势再比一场击剑,完后,我授予你解决问题的秘术,如何?”

      “真的?”

      石狐子心中一动,念及公孙予的身份又不好推脱 ,便跟着去了一趟将军府。

      将军府中只有两样讲究,一是剑,二是简,石狐子见多了剑,不以为新奇,却是竹简引起他的注意,他从未见过那么多的文字,密密麻麻,似能把人淹死。

      “石狐,这叫兵法。”

      公孙予意味深长。

      石狐子瞪大了眼睛。

      “其中,只有一卷是精华。”公孙予挑出最破烂的简,“其它都是我的注释。”

      “那写兵法的又是谁?”

      “孙武先生。”

      石狐子似懂非懂,拿起竹卷跟着念,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忽然,眼角闪过寒芒。

      烛影颤动。

      公孙予拔剑,出其不意地进攻,石狐子一跃开,反身拆出了铍端的短剑迎击。

      “将军,你还没授我秘术!”

      “先战!”

      月下,几百回酣战。

      二人从书房渡至庭院。

      石狐子身手敏捷,他先虚刺公孙予的左胸,出击时,又突然改刺其右手,几次敲落公孙予手中的剑,一度占得上风,可惜时间一久,耐力跟不上,公孙予稳扎稳打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他的动作就像用了范片,不需思考,两步前冲一步刺击,石狐子刚往左边闪,迎面就要挨一记劈砍,公孙予侧身再横扫,其势不可挡。

      最后,石狐子被逼着连连后退,连思考怎么回击的精力都没有,再度投降。

      “将军,你又欺我!”

      “技巧长进不少,力量也有提高,半年如此,前途可期。”公孙予一笑,合拢双手,把剑垂在面前,躬身交礼,“以后,你和我家三郎邈一同习武,如何。”

      石狐子越听越觉不对,敢情公孙予邀他来,是想骗他以后陪自己的儿子练武。

      公孙予坐回廊下。

      “石狐,汾郡一战,既然你在城中没有亲见,我就再给讲一遍。你应知道,魏武卒的盾阵坚固,正面相迎,天下无人能破,所以我用了两个兵种,一支步兵陷阵,冲入埋伏,一支轻骑绕敌扬尘,骚扰左右,如此,他们既疲劳,又见胜利近在眼前,就主动改变了阵型,可,他们不知步兵其实是死士,而我的三连弩兵却已经装箭上膛,三百步一律射杀,其后,我再发一支重甲骑兵,荡平了他们。”

      石狐子道:“这些,我听宁师兄说,和围棋一样,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

      公孙予摇了摇头,说道:“那都是大的道理,实际玄妙之处,你还没有领悟。”

      石狐子道:“是什么?”

      “先积累经验,再,就要懂得计算兵力。”公孙予道,“比如,‘百里争利,十一而至;五十里争利,其法半至;三十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作为带兵的,不仅要知道这个经验道理,更要学会找到平衡,让每个兵种都发挥最大作用。”

      一道寒光流过剑刃。

      公孙云收剑入鞘。

      用兵与用剑,用剑与铸剑,虽都相隔甚远,但追其根本,区别只在一念之间。

      这回,石狐子没多话,全听进心里。

      公孙予所说四个兵种,也可以比作他的四道工序,找准平衡,才能各尽其能。

      一念之间,石狐子有了方向。

      “谢将军传授兵法。”

      “嗯,那就说好了,以后常来府中练习,我家三郎与你同年,武艺不输于你。”

      石狐子从将军府中出来,天已亮。

      他明白了,制范虽只是铸剑一环,但也可以按工序拆开,如果牛爹专门负责刻范,就不必等窑,烧窑交给大牛二牛,打磨交给三牛,如此分工,定有奇效。

      “你能做主吗?出了事,可要被秦先生割舌头的。”牛爹听了之后,皱眉道。

      “就是,就是。”大牛道。

      “我能做主。”石狐子道。

      彻夜,石狐子在摞好的范堆旁上下翻弄,记录每位工师手艺的长短,据此,他又把各工序的人数设为待定量,算出了一组使总工时最少的流水作业方案[3]。

      他要重新制定规则。

      随之,石狐子公布自己的决定:“牛伯,咱大家就这么办,廪食还是按照过手的工件计领,但不同工位权重会有区别,这规矩就是我定的,叫做‘合归之术’。”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陶匠们把破碎的范片从窑里拾捡出来,烧上新火;刑徒包揽了几百个泥巴池子;孙家的小哭包得以空出手来,仔细参详范例;三牛如愿以偿留在了砣机旁。

      一场变革悄然完成。

      刚开始,别的工室都觉得这帮人是异类,却不想只磨合半天,他们就在各自的工位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结果,不仅制范速度比原来快出三成,各户挣得的廪食竟也更多。牛爹再也没有质疑过石狐子的权威,范坊工师就这样完成了任务。

      此刻,秦郁如约前来视察。

      石狐子却仍爬在树上。

      天空湛蓝,没有云朵。

      “先生啊,先生,先生啊……”

      石狐子抱着树,一眼就发现秦郁穿了一双崭新的缝着绒毛的皮靴,他动了动脚趾,感觉像暖的是自己,于是,他也不打算下地了,就盼着秦郁踩到他的影子。

      仓库门前摆放二十套组装完成的范样,工簿就呈于几案,其余件数摞在草堆。门内范坊工师、关中陶匠、牛家、孙家等人全都等着秦郁下搬范入炼坊的命令。

      “请秦得匠过目。”

      秦郁是极认真的,虽然来之前,他已经听姒妤汇报过石狐子的方法,但这毕竟是千剑以上工程,范片绝对不容许出现错误,他必须亲自检查,一处都不能放。

      孔隙,无误。

      榫头,无误。

      铭文,无误。

      镀层,无误。

      直到检查至最后一组,最后一片,众人才看见秦郁的素淡面容浮出一分笑意。

      范片无误。

      牛爹拉着大牛道:“秦先生啊,这全是石狐子的合归术的功劳,咱佩服哩。”

      秦郁对众人说:“多谢诸位工师支持青狐,他年轻,气性浮躁,还需磨砺。”

      工人开始搬运范片。

      门前扬起了黄尘。

      却直到日头西偏,人影斜长,秦郁挪了挪靴子,才发觉最该邀功请赏的人还没有露面。

      秦郁问左右:“青狐呢?”

      “先生!你踩着我了!”

      但闻少年清亮的声音从空中传来。

      秦郁应声抬头。

      “我怕先生收簪子!”石狐子笑道。

      秦郁微怔。

      那么高,那么高,石狐子的那双明亮的眼睛,似乎真的成了天上的星辰。

      “放心,簪子就算是我给了,不会没收的。”秦郁走到树下,拍了拍黝黑的树干,笑道,“其实,所有该教的也已经给了你,再过那么几年,你就要开始嫌我笨了。”

      “不会。”石狐子一咕噜滑了下来,“先生如沧海的水,我饮不尽,用不完。”

      秦郁笑着笑着,又五味杂陈。

      他不是非要把石狐子的话剖开,只是忽然意识到,他其实一直怀念着被石狐子舔舐指尖的感觉,不仅愿意,甚至还想就这么牵引尚未成年的石狐子进入他心中广袤的田地。

      地里的黍种已经冒出青芽,每被石狐子叫过一声先生,好像都会多两片叶子。

      这才难为。

      秦郁走过的路很长,见识也广,所以他十分清楚,石狐子现在就是煲在纯青炉火中的合金,正到要充范定型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他只能顺势引导,绝对不能下黑手。

      为老不尊,不地道。

      一番熟思,秦郁还是狠心掐掉了那两片叶子,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叶包。

      包叶片片打开,香味四溢,一块晶莹油亮的五花腊肉,水嫩娇羞地冒着热气。

      “先生,这是?”

      石狐子抬起脸,看秦郁。

      “范将军秋猎得的鹿,刚成寒肉,还涂了些许蜂蜜,可惜只送来三份,不够分,一份给亚了,这你吃,另份你带给阿葁。”秦郁凑近,贴着石狐子的耳朵。

      “先生吃吧。”

      “太油,我吃不了。”

      “谢先生。”石狐子这才抓过来啃。

      秦郁弯起眼睛,看石狐子在他面前狼吞虎咽,只觉那肉全都填进了自己腹中。

      他却不知,石狐子心里也酸涩。

      石狐子已见识过兵法,耳朵也不聋,自然听得出,秦郁方才的话是在试探他。

      他终于明白,为何在密室之中,要等他再三追问,秦郁才答应让他监管范坊。

      “先生,模范不二。”吞了肉,石狐子再不拖延,一手抽去骨簪,就地还给秦郁,“请收回这支簪子,等到有一天,时机成熟了,我自会再来问先生讨要。”

      黑发散在他的肩头。

      “青狐啊。”

      秦郁一声长叹。

      “你可以学用火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骨簪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