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下了火车又转乘县里的汽车,在供销社买了点日用品后,看看时间不早,姜林在饭店买了两个包子吃了,非常幸运地正好看到村支书坐在一辆牛车上,抓起包袱飞奔过去,蹭到了回村的车。
      姜林喜滋滋的,一个月了,总算否极泰来。

      下了牛车,谢过人。走回住处后,正好赶上晚饭,知青所吃的又是玉米面糊糊,很稀,姜林也舀了一碗当水喝了。毕竟都交了粮食,不吃白不吃。
      现在知青所是大家交粮食,集体做饭的模式,男知青比女知青交的粮食多三分之一,分饭也会多些,条件好粮食多的当然也可以自己吃小灶。男知青负责砍柴挑水,女知青负责做饭,都是轮流做,分工较为明确。
      因为赶了两天路,姜林洗漱一下就躺下了。他觉得自己该规划一下将来的生活了。

      现在是1973年的夏天,距离1977年的恢复高考还有四年。日后政策也就会越来越宽松,离分田到户,知青返城也不远了。
      他在那个时代,上过大学了,77年的高考还要不要参加呢。如果要凭着过来人的先知经验做点小买卖,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上学的必要性就不大了。之前上大学他就摆过地毯,辛苦但赚钱还不错。
      还是就做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呢。现代的农民好像还不错,不用早九晚五,自己种地自己吃,绿色有机食品,安全又健康。唔,这是可以考虑的。

      讲真心话,他不太想再像之前那么辛苦了,整整九年,从上大学就没体会过轻松是什么感觉,不是在工作,就是奔波在去工作的路上。没有体会过网吧通宵的快乐,没有激情四射地追逐过爱情,连公园都是匆匆路过。
      最后他的目标倒是达成了,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可以休息了,结果他换了个身体。
      不管要做什么,都是将来的事情。他现在的出路也就是继续上工赚工分了!加油!

      哎,老天爷让他过来,一没给空间,二没给异能。他能怎么办呢!好在原主家里比较痛快地给了补偿款,加上自己上工能够分的粮食,也够他生活几年了。感谢姜父姜母大人,只要他在,一定会尽人子之义的,前提是父母大人愿意来农村跟他一起过采菊东篱下的生活呦。
      算了,还是先休息吧,剩下的明天再想。现在已经比刚来那会儿好多了,胸揣三百多,不论在村里还是在知青所,都算是富有人了,嘎哈哈……

      解决了生存问题,姜林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去上工了。
      中午,被骄阳摧残成枯枝败柳的姜林蔫哒哒地跟知青们回到住处。灌了碗粥,啃了一个窝窝头,姜林走进屋里,任由身体自由落体摔在了床上,然后咔嚓,姜林跟随之前曾发出警告的床铺,一起落到了地上。
      早上吃了兴奋剂似的姜林同志躺在木板堆里生无可恋,仰头数房顶有几根木头。刚洗了把脸打算进屋歇息的知青王爱党等人则一脸懵逼。

      中午思考完人生,继续随大流上工。顺便跟村民打听一下,谁家有不用的床,他可以花钱买,唉!
      继续被骄阳、玉米叶子和除不完的杂草摧残了一下午,彻底销毁了姜林这辈子做一个农民的梦想。比较幸运的是,一起干活的老乡答应把家里的旧床给他,只要五角钱就好。哎,天不薄我呀!还担心晚上要与大地亲密接触了呢。

      看到老乡王叔搬来的旧门板,姜林抽了抽嘴角,果然收五角钱是有道理的。估计要是没有他姜林,最好的出路就是炖一锅猪肉了。
      王叔有点不好意思,哈哈笑了声,“你看能用就用,不能用我再扛回去。”
      扛回去,他今晚咋办?把五角钱塞给王叔,然后一起把床板搁在原来的位置上,竟然正好合适,难道之前睡得也是个门板么!姜林震惊ing。

      晚上,躺在价值五角钱的新床上,姜林继续思考人生。
      最佳选项——农民,这个伟大职业已经离他远去。将来他要靠什么生活呢?哎,他咋没记几个彩票号码呢,中几万块就可以买几套房子,靠租金混吃等死了。
      要不然还是上大学吧。
      七十年代上大学不要学费又有补贴,毕业后国家还包分配。到时候当个中专或大学老师,工作轻松,假期又多,挣钱也够自己花了。再不济,去机关也可,铁饭碗,社会有地位,轻松稳定没压力。

      确立了远期美好的未来,并不能解决现实的痛苦。

      再次翻了翻自己的行李,除了脚上穿的,竟然只有一双漏脚趾头的鞋子。当然,现在是夏天,漏脚后跟也无所谓。重点是衣服,除了那套姜母做的新衣服,其他的,不是开线了就是破洞了。他再能干,也只做过钉扣子,缝补袜子的活计。做鞋子,打补丁可不是他姜林的特长。
      姜家人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说,他那么闹一场,家里还不见得愿意给他做呢。

      听王爱党说,这些都可以找村里的大娘来做,给一些钱和布就行。姜林算了算,三套要补的衣服,再做两双鞋子,还有冬天的棉衣棉裤已经又旧又小,彻底不能穿了。还有被褥,拿来时就是旧的。现在硬邦邦的,到了冬天都要换新的。这得多少钱,多少钱!
      忽然觉得自己口袋里那剩余的三百多块根本不够活四年的。

      生活真是好艰难呀!
      醒悟过来的姜林不敢再浪费,积极去找老乡学习编草鞋,大夏天穿草鞋多好,纯手工,天然有机草编织,高端大气上档次,不怕水不怕泥,坏掉了,田间屋后扯一把就能又做一双新的,主要是不花钱,哈哈!

      吃过晚饭,姜林就自娱自乐,折了根柳条儿坐门口石头上吹口哨玩儿。
      然后,一个叫张红军的知青贱兮兮地凑他旁边,“你知道不,孙爱军要跟李小燕结婚了,10天后就办酒席了。听说是孙爱军和李小燕在后山林子里抱在一起,衣衫不整,正好李家三个兄弟去砍柴,看到了,给揍了一顿……”
      姜林内心惊奇了下,这俩人够新潮的,绝对是走在时代前沿呀。

      配合地把耳朵递过去,低声问:“这么急,早干嘛不张罗,也没听说在处对象啊?”
      张红军瞅傻子一样看他一眼,“孙爱军整天净琢磨回城了,他疯了才会明目张胆跟一个村姑谈对象。”
      看姜林还是不明白。
      张红军恨铁不成钢,“你看这几年回城的知青,哪一个是拖家带口的?”

      “哦”了一下,姜林忽然明白了。孙爱军长得白净文弱,特别有书生气质,很吸引小姑娘。最重要的城市里娇养长大,还没经历风雨,就被折腾到农村劳动,有姑娘主动帮忙干活,偶尔还能打顿牙祭,简直太难拒绝了。
      这样想着,姜林都有点嫉妒了。如果他也有这样的好事就美了。啥心不费,白捡个媳妇,以后就能过饭有人做,衣有人缝的好日子,有空还可以生几个娃玩儿。
      要不他也找个人结婚!

      哎,怎么就没人来算计他呢?那样他就可以挑个勤快的顺水推舟……
      看姜林呆呆望天,不时还漏出个傻笑。张红军翻了个白眼就走了。

      印象中,好像也有人向原主示好过,可当时原主可是有充分的底气回城的,自然不甘愿找个村姑。一点没犹豫,果断拒绝了。由于太果断了,之后再也没姑娘看他一眼。
      主要也怪原主太不讲究,不防晒不擦油,下地俩月后直接被晒成个黑煤球,本来就缺少文气,被现实摧残后,城里青年特有的白皙优势也丧失了。这样的干巴巴的小青年农村一抓一大把,个个比他工分高,人傻了才去贴他这个冷屁股。
      因此,姜林取巧的想法是注定要落空的。不知道他啥时候能意识到这一残酷的真相。

      姜林下乡的地方是在闵县大洋镇小杨庄村,离镇上不到一个小时的脚程,离县城三十多里地,村里生活水平在县里属于不上不下的普通水准。
      现在村里共有二十多个知青,有的已经待了十多年了。大部分熬到二十七八岁还没等来回城的希望,开始陆陆续续搬离了知青点,跟当地人结婚生子。

      目前知青点还剩下七女八男,都是对回城还带有一丝期盼的。
      其实每年县上都有几个回城指标,只不过他们村,从最初到现在,只有两个人拿到了指标。

      村里流言如风一般传开,虽然知青和当地人的结合已经不是先例,但私相授受还是挑战了村民的神经。想嫁给知青的姑娘们开始蠢蠢欲动,而作风严谨的家庭则都加强了防范,禁止家里的姑娘去男知青身边逛悠。村里专门召开大会,严肃了村风村纪,警告年轻男女一定要注意作风问题。

      虽然村里氛围较为紧张,孙爱军和李小燕的婚礼还是热热闹闹得如期举行。由于婚事仓促,孙爱军老家又比较远,他们用李小燕家的老房子做了婚房,喜宴也是由女方家操办的,而孙爱军则拿了二十块钱和他的一块手表给李家作了彩礼。

  • 作者有话要说:  留言已读,谢谢!操作不熟练,不回复了。谢谢之前和之后吐槽的同学,我看到后会酌情修正;谢谢鼓励的同学,让我更有码字的动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