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8、淄博烧烤 ...

  •   我被淄博烧烤感动了,被山东的好客、礼仪感动了,被那边领导班子务实感动了。
      我本就生活在旅游城市,朋友从北京来此,过了一段时间,便很惊讶地跟我说:“你们这边的物价真贵,比北京都贵,菜啊水果的,不愧是旅游城市!”听到这句话,我一愣,贵吗?我似乎已经习惯了。不对,我其实是用自己的方法在生活。
      刚成家时,工资低,背房贷,我和大脑袋每周固定一次去很远的蔬菜批发市场采购菜,都是些好放的菜,足足够一个星期的量。我们在批发市场的旁边猪肉摊买猪肉,价格便宜,一次买五六十块钱的,全部绞成肉片,然后要很多小袋子,回家分装,放冰箱冷冻。那时候,肉片炒萝卜片,肉片炒白菜,肉片炒芹菜,肉片炒......
      那个时候,我们两三年没买过牛肉。水果,也是批发市场、路边。但日子还是很有滋有味的。
      现在,稍微可以喘一口气,但仍旧还是计划消费。大超市,大脑袋不发购物卡,我们几乎不去,菜市场,很少去。我们买菜的途径都是网购,比菜场便宜很多。
      一个地方发达不发达,房价、物价是一个标杆,但一个地方幸不幸福,倒真的与金钱无关。我选择这个城市,也承担选择后的压力。它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和意义。
      而大脑袋的老家,山东,我以前很是排斥的。大脑袋的老家以前很落后,几乎是我老家七八十年代的模样,但很快,他们享受了淘宝的红利,迅速发展起来。也令我刮目相看。
      直接刷新我认知,让我内心触动的,是山东人的真情。招来客人靠服务靠真诚靠口碑靠奉献......环环相扣。来客再多不涨价,市场监督部门随时抽查,遭到举报立刻停业调查,整顿整改;出租车不会不打卡,甚至出现免费接送私家车......好多好多的意想不到,个个冲击神经。
      我们消费者似乎已经受够了所谓的框框架架,以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让我们内心觉得寒冷寂寞了,去山东,原来心与心还能有这样近的距离。年前,我回山东,看弟媳他们年底请这个吃饭那个吃饭,本来不赚钱的生意,又不停地花钱,而且很大方,我很不理解,现在,我明白了,他们与朋友之间,应该是肝胆相照的。太习惯人与人拉开距离,对“朋友多了路好走”“千里难寻是朋友”这些说辞已经陌生了,甚至,交友似乎成了快餐文化的“负担”,我不喜欢交际,排斥无效闲聊的时间,也许,我还没找到能契合心灵的朋友。而这样的朋友,在这样的城市太难寻找了。
      我刚跟大脑袋开玩笑,烧烤为什么只在淄博火了,而不是别的地方。大脑袋很自豪地说,山东的底蕴如此,山东人儿如此,山东的气概如此,本就是好客之邦、孔孟之乡,别的城市,在这一点是比不了的。
      这又让我想到一件事,前天与小脑袋的老师沟通,我们谈到集体荣誉感这件事,但谈到最后,我们都很失望,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太多了,小孩子面临“六宠一”,什么都紧着孩子的需求,你怎么去要求什么。但,集体荣誉感为何在山东可以得到大家的响应?网上有评论:山东淄博就像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你待它有点好,他能把心都掏给你,期望你下次再注意到他;海南三亚像是富人家的孩子,先天优越,你来这里理所当然,我为主导,自由调整。这个比喻很恰当。末了,这个网上又说,消费者厌倦了旅游中的“被迫与无奈”,节假日挨宰,让他们对旅游有了不一样的心态,满心欢喜去那个地方,到了后却从落地宰到离开。但凡被一座城市善待,他们都会感动,去淄博,不单单是为了烧烤,而是为了那份真诚的情谊。
      真诚的情谊。这几个字如纯金一般珍贵,但我们丢失它太久了。成功学席卷了最后的净土校园,功利心成了内驱动力,“比”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我们弄丢了什么?生活的实在性,情谊的真挚性......
      淄博的烧烤是一把燎原之火,我希望它是一把燎原之火,能给这个时代消消毒,去去病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