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在见到孙思邈之前,李如意对孙思邈的认识就是一个道骨仙风的老道士,总之就是颜值爆表、气质爆表、鹤发童颜的美老年。可是见到孙思邈之后,李如意这才充分地意识到,什么叫做传言不可信。
      因为孙思邈就是一个枯瘦的、满脸风霜跟道骨仙风完全不搭的老头儿!
      因为年迈,所以身型已经开始缩小,整个人都是弓着的。
      因为深入民间,所以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盛满了风霜。
      是的,如果说当初蒙唐太宗召见的八十五岁高龄的孙思邈还能说是鹤发童颜的话,那么如今的孙思邈已经是一位彻底的老人了。什么道骨仙风,什么颜值,统统没有,现在的孙思邈给李如意的感觉就是一个干瘪的这个老头儿,而这个老头儿能让人联想到仙人地方就是他足够长寿!
      生于西魏年间的孙思邈已经年过百岁,在这个平均年龄不过三十五岁上下的年代,被人尊一声老神仙一点都不为过!
      孙思邈的衣着也一如普通人家的老头儿,一身短褐,手里拄着拐杖,左右跟着一群弟子。因为年纪大了,手已经不稳的缘故,孙思邈近年来已经很少亲自为病人针灸了,他带着好几个弟子,针灸之事,已经全部交给了众弟子。李治带着女儿和臣下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坐在晒谷场边上跟几个老人唠嗑,一群孩子在不远处玩耍,而负责给那些百姓们诊病的,则是他的弟子们。李如意毫不意外地发现,自己召唤而来的那几十位万花药王门下如今正混在孙思邈的徒子徒孙的行列里面给人家打下手。
      经人指点,李治认出了孙思邈之后,立马上前行礼,口称老神仙。
      那些百姓发现不对,早就跪拜了下去。
      他们不认得李治,可是他们中间不少人认得李如意,看李如意走在这个青年男子的侧后方,他们哪里还猜不到李治的身份?
      不是当今皇帝,又有哪个能如此理所当然地走在公主殿下的前头?

      看见李治对自己行礼,孙思邈心中暗叹。
      早在他决定来灞上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而已。

      孙思邈道:“应该是老朽拜见陛下才对。”
      褚遂良道:“道长说得哪里话!道长高寿,应该是我等小子拜见道长才对。”
      听见褚遂良这样说,许敬宗笑意更深,而于志宁则忍不住看了这位顾命大臣一眼,就连那些应召唤而来的儒者、诸多万花门下都面色古怪。
      褚遂良之后被一贬三千里再无起复之日,可见一斑。
      孙思邈心中暗叹。
      他年过百岁,的确不用对李治行大礼,却依旧拱了拱手作为回礼,口中道:“陛下,老朽恭喜陛下。”
      李治大奇:“朕贺喜之有?”
      “公主殿下悯下惜弱,乃大唐之福。陛下有女如此,更是大唐之福。”
      李如意笑嘻嘻地道:“都是耶耶教得好呢。”
      李治更加高兴。
      孙思邈却惊讶地道:“是陛下教导的?”
      “是啊。因为我打小就是耶耶一手养大的啊。”说着,李如意又给孙思邈见礼:“见过孙老。”
      长孙无忌立刻在边上提示道:“行大礼,没礼貌!”
      无论是孙思邈的年龄,还是他的人望,都足够李如意对他行大礼了。李如意竟然只是行了叉手礼,而且不等孙思邈开口就起来了,这在长孙无忌看来,实在是太没有礼貌了。
      李如意回头瞪着长孙无忌,正色道:“赵国公,本宫认为本宫的礼数没有任何差错。”
      长孙无忌完全没有想到李如意竟然当众顶撞他,不觉愣了一下。
      李治弯下腰,对女儿道:“如意,你为何这样说?”
      若是女儿给出的理由不足以服众,那么他少不得责罚女儿了。
      “孙老的年纪也好,在医术上的造诣也罢,的确当得女儿行大礼。可是女儿认为,孙老有自误之举,是为白璧微瑕,可惜了。”
      所以我才不要对他行大礼。
      群臣面面相觑,大为惊诧,他们都听出了李如意的未尽之言。而有腹黑花们之称的万花门下则个个脸色一变再变。
      显然,他们大多已经猜到了李如意接下来可能会说些什么了。他们毫不怀疑,这一次,孙思邈会被这位公主殿下给坑进去,而且还是心甘情愿地被坑进去。

      孙思邈道:“老朽愿闻其详。”
      “敢问道长,您今年高寿?”
      “百十有一。”
      “救人几何?比之天下苍生,如何?”
      孙思邈立刻意识到李如意要说什么了。他含笑答道:“老朽此生行医,救人无数,但是,比起天下苍生,终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足道,不足道也。”
      “那么敢问道长,若是以朝廷为助力,从天下人中广选良材,送入道长门下,三十年后,又当有多少良医?”
      孙思邈道:“公主殿下,老朽以为,良相之才,方是公主所欲。”
      按照这个说法,不是在天下人中让他孙思邈先选子弟吗?他孙思邈何德何能,当得如此重任?!
      “良相,我所欲耳,良医,亦我所欲,多多益善。”
      “为何?”
      “皆能救人耳!”
      众人目瞪口呆反应不能,而李如意却已经道:
      “本宫意欲于灞上筹建蒙学堂、医学堂与杂学堂。蒙学堂,教授子民识得些常用字,让子民了解大唐基本律令,看得懂契约,能使用算筹,不致于被人欺辱了去。蒙学五年之后,学子可归家为劳力,亦可入医学堂、杂学堂。医学堂二十年为期,前面十五年先熟悉药材、熟悉照料病人并了解各种病症,后面五年,则为师长左右手。二十年期满,通过考核获得医簿,方能行医。而这二十年中,每年三次考核,若是连续三年获得五个不通,则请离医学堂。蒙童入蒙学堂,不收学费杂费,管一顿饭。医学堂不收任何学费杂费,反而有助学金可领,成绩卓越者另有奖学金。杂学堂则一如蒙学堂,或者两年为期,或者三年、五年为期。端看学徒从业方向。”
      孙思邈脱口而出:“这,这,这,灞上如今近十万人,其中两成为孩童。若是如此,又如何养得起?!”
      “那是本宫需要操心的事。”李如意道,“此外,橘生淮北则为枳。神农百草著于上古时期,迄今已有数千年。橘生淮北尚且为枳,数千年过去,这百草怕是一如这橘与枳,所以,本宫希望孙老能主持重修本草。本宫惟愿,五十年后,这天下万民每千人之中便有一位良医,而且是持有医簿的良医。而孙老,则是主持此事的不二人选。”
      孙思邈吃惊地看着眼前这位八岁稚龄的嫡公主。
      作为一位医者,从生于乱世,走过乱世,又走入了大唐。历经世事沉浮,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唐的现状。
      在大唐,不,应该说,从更早的时候开始,这天下就庸医多于良医,更别说百姓生病,更多的不是求医问药,而是倾向于寻求鬼神之助,因此被白白地耽误了救治的时机的,比比皆是。很多时候,就是医术高超如孙思邈,遇到这样的病人,也只能痛心疾首,却什么都做不了。因为病人家属甚至是病人本身都愿意花银钱去喝符水,而不是接受他赠与的药材和药方。
      若是李如意的这番提议能落到实处,孙思邈能肯定的是,且不说千人之中一位良医这个宏愿是否能达成,但是百姓的观念,肯定会发生变化。
      孙思邈道:“可是公主殿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是良医多了,没有药材……”
      “道长,不是这天下没有足够的药材,而是太多的药材被当成杂草而白白地浪费了。一旦医学堂走入正规,学徒们熟悉药材、炮制药材的过程中,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药材。”
      褚遂良、于志宁等人恍然大悟,许敬宗的表情尤为夸张。

      话已至此,孙思邈还能如何呢?
      他只能道:“如此,那老朽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当年唐太宗曾经召见过孙思邈并且授予官职爵位,但是孙思邈并不想成为皇家专属大夫,因此拒绝了,并且回到民间。
      这一次再度出山,并不是因为他想做官了,而是因为他担心太多的流民集聚灞上,最终会导致瘟疫横行。
      结果来到灞上一看,一切井然有序:
      ——虽然百姓的住处还十分简陋,但是,夜香车和附属的机构却是最先就位的。污水和各种污秽之物有专人于特定地点料理,还雇佣了很多人专门倒夜香和运送污物。
      ——虽然西侧就是灞水,却划分了饮水区和取水区。妇人洗涤衣物,不许进入上游的饮水区。
      ……
      七月流火,天气依旧炎热得紧,本是瘟疫的高发期,孙思邈最担心的事却没有发生。如今数月过去,秋高气爽,他始终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本想就此回归终南山,可谁承想,竟然从嫡公主的口中听到如此宏愿。
      听完李如意的心愿,孙思邈就知道,他走不了了。
      因为,
      这也是他自己的心愿。
      孙思邈行医一生,从研习医术到行医救人,再到如今,孙思邈带了不知道多少学徒,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培养良医有多难。一个人能力终究有限,若是能多培养一位良医,就能多救上千人!

      见唐太宗都留不下的孙思邈竟然答应了李如意,李治大喜。
      他当即宣布,拜孙思邈为谏议大夫,入殿中省尚药局任承务郎,负责修订唐本草和培养医者两项重任。
      谏议大夫是官位,孙思邈的俸禄就按照谏议大夫的标准领,承务郎是孙思邈担任的具体职务,归殿中省管辖。尚药局平时并没有具体的任务,可以说,这个职位给了孙思邈很大的自由,却也给了他足够的便宜。

      封了孙思邈之后,李如意拉了拉李治的手,道:“耶耶,那女儿呢?”
      李治含笑,故作不解:“如意也想要加封?”
      今年夏天才册封了女儿为荥阳公主,若是要再示恩宠,就只能加封了。
      “耶耶欺负如意呢!如今灞上才六千亩却容纳了十万流民,更有山东、江左的百姓,因为种种原因往灞上而来。如今的灞上,真真接踵而至挥汗如雨!如意需要更多的土地,才能容纳下这些百姓呢!”
      李治道:“道理,朕明白,却不足以说服百官。不如,如意作一首五绝。如何?”
      哪里是理由不够充分,分明是逗弄她,把她当成小孩子!
      李如意气鼓鼓地瞪着李治,想了想,道:
      “秋收田野间,楹楹起茅屋,露重秋裳透,却道苫太梳。”
      秋天来了,粮食收割了,田野里修建起了一列列的茅草屋。早上起来的时候发现衣裳都被露水打湿了,问左右,却被告知,是因为人口太多,连茅草都不够分以至于茅屋顶不是薄而是到了太过稀疏的地步。
      这哪里是只要土地的样子!分明还要调配钱粮!
      户部尚书高履行很不高兴。
      作为高士廉的长子、文德皇后的表弟兼太宗皇帝的女婿,又跟长孙无忌有亲,高履行可不像许敬宗那么巴结李治。
      他当即就道:“启禀陛下,朝中,无粮!若是陛下要将白鹿塬赐予公主殿下,臣反对!”
      李如意道:“为何?”
      “灞上乃是军镇枢要,是长安东方的屏障!”
      “那么高尚书,请别忘记,本宫乃是本朝眼下唯一一位在室的嫡公主。灞上在本公主的手里,亦等同于在父皇的手中!此其一。其二,如今天下已定,灞上的军事意义已然大大削减,甚至不如灵州!与其把这里的土地白白地搁置、浪费,还不如用来安置百姓。”
      “公主稚龄,何以妄议朝政!”
      “我大唐公主本有开府参政之权,察纳雅言是父皇之责,而进言则是本宫的权力也是义务。”
      至于对或者不对,则是另外一件事情。

      于志宁见情况不对,连忙出列,道:“高户部,公主殿下怜惜百姓,乃是好事,户部不言明因由呢?”又对李如意道:“公主殿下,非是高户部不通情理,而是如今国库艰难,户部实在是调遣不出钱粮了。”
      “那么,这些田地呢?”
      “若是公主殿下出资买下,那臣能斡旋一二。不然……”
      于志宁表示,国有国法,李如意如此,他也很为难。
      于志宁本来以为这样能打消李如意的主意,不想,李如意竟然很认真地问他:
      “于大夫确定吗?若是本宫能拿出足够的钱财购买,你就会说服高户部,同意本宫买下灞上?”
      “是。”于志宁想了想,补充道:“不过,必须按照市价!”
      “可以。”

      李如意转头问李治:“耶耶,若是这个世界上有七彩琉璃狼或者是七彩琉璃鹿,您说,西域各族、大漠各族,愿意花费多少……”
      话音未落,长孙无忌已经喝道:“七彩琉璃……公主殿下!您可知您在说什么吗?!”
      李治却蹲下来,与女儿平视,道:“七彩琉璃狼?如意,你是何处得来的?”
      “是一异人半夜里送来的呢。”
      “异人?如意可知道是何人吗?”
      “不知呢。”
      “不知?如意不曾见过他吗?”
      “嗯。”李如意道,“只是某天夜里醒来,忽然见榻边多了一只箱子,里面有两尺高的七彩琉璃狼和七彩琉璃鹿各一尊。”
      许敬宗急切地道:“公主殿下,此话当真?”
      “当真。就在我现在的房内。”
      长孙无忌一听,哪里还呆得住?当即一马当先,往前走去,走出数步,才想起来,回头拱手道:
      “还请公主殿下让老臣一饱眼福。”
      李如意望向父亲。
      李治没有给舅舅面子,而是继续问道:“如意,你确定是半夜里忽然出现在你的房间里的吗?”
      李如意点了点头,道:“是的,耶耶。”
      不管怎么样,李如意也是大唐公主,哪怕是微服私访出了宫,她身边的人也是不少的。虽然说王皇后一意节俭,可李治就是把宫人砍到只剩下那么几个人也不会委屈了自己的女儿,更别说如今皇宫里足有数千宫人。因此,李如意即便是出了宫,她身边也是时时刻刻跟着人的,就跟她睡觉的时候,寝台之下也有一二宫人守着。箱子是不是忽然出现的,就是李如意自己不知道,守夜的宫人也会知道。
      王处骞没有想到还有此事,因为前世,他根本就不曾听说过!
      华夏自古就有琉璃,琉璃在华夏并不稀奇,但是七彩琉璃就稀罕了,而且越大越是稀罕。如果是两尺高七彩琉璃狼或者是七彩琉璃鹿,又是半夜忽然出现的,别说是游牧民族了,就是唐人,一样会被当做天意所向!
      一位公主!
      天意所向!
      不是王处骞说,若是前世有这么一桩,他根本就不可能娶到他的嫡公主!要知道,太原,本来就是华夏龙脉所在,历朝历代,于太原兴起的王朝不是一个两个。太原王氏太原王氏,本来就是五姓七望之一,又是太原第一豪强,若是再迎娶天意所归的嫡公主……
      王处骞毫不怀疑,就是别人不做什么,那位武皇后也会提醒皇帝。
      所以,荥阳公主就是我的公主殿下吗?
      重生以来,王处骞第一次怀疑。

      李治想了想,又问女儿:“那么如意可知道七彩琉璃狼与七彩琉璃鹿的意义?”
      “无论是西域还是大漠之上,以狼和鹿为神明的,不是少数。因此,在野外,遇到白狼、白鹿会被视为撞见了好运。而七彩狼、七彩鹿,则只出现于神话之中。若是真有七彩琉璃狼、七彩琉璃鹿,其拥有者,会被视为天命之子。”
      李治原以为女儿不懂,可听女儿吐字清晰,不觉微微瞪大了眼睛。
      他道:“既然如意如此清楚,那么,你可知道,你房中忽然出现了七彩琉璃狼和七彩琉璃鹿的意义?”
      李如意答道:“父皇,您信佛,如何不知道着相二字!七彩又如何?琉璃又如何?不过是有形之物,终究化为尘土!也许千百年后与陶土一般无别。无论这送出七彩琉璃狼七彩琉璃鹿背后是人是神,之于女儿,这两样东西,不过是两样比较稀罕的摆设而已。”
      长孙无忌立刻道:“如此说来,公主殿下这是舍得?”
      “若是能用来交换白鹿塬和钱粮,自然舍得。”
      招很老,但是管用!
      数百年后的,很多不入流的话本里面,用七彩玻璃狼、七彩玻璃鹿,甚至是佛像等物算计西域和大漠民族的梗已经被用烂了。可是,谁让这个时代的人吃这一套呢?要李如意说,等灞上建设起来,造了玻璃作坊,她自己都能造,哪里会稀罕区区七彩玻璃狼、七彩玻璃鹿?到时候,还不是想要多少是多少?
      只可惜,现在她还在为灞上十万人口与六千亩土地这一巨大的对比而头疼,自己如今又是一个八岁的孩子。

      众人傻眼了。
      王处骞立刻意识到,如果嫡公主有心讨好皇帝,就跟他前世知道的太平公主讨好武皇那样,她应该把这七彩琉璃狼和七彩琉璃鹿献给皇帝。可是,他的公主殿下并没有这么做!在他的公主殿下的眼里,这七彩琉璃狼和七彩琉璃鹿赫然不过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俗物,而不是无价之宝!
      这,
      这叫他怎么说呢?
      如果可以,王处骞很愿意买下这两样宝贝,但是他不能这么做。五姓七望本来就瞧不起李唐,让李唐耿耿于怀,这在唐皇李治身上最为明显。若是他再出资买下这两件东西,固然能讨好家族,在家族之中长脸,可是同样会让李唐觉得太原王氏有不臣之心!
      江河日下的太原王氏不过是一方豪强而已,面对李唐的玄甲奇兵和天策府,不过螳臂当车!若是他今日开口说他们太原王氏要买下这两样东西,只怕明天唐皇就要着手把太原王氏连根拔起了!

      就在王处骞心中暗暗着急的时候,就听见许敬宗站了出来,对李治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李治立刻看他,示意他往下说。
      许敬宗道:“陛下乃是真命天子,因此上苍才借公主殿下,把这两样异宝送到陛下跟前……”
      李如意的脸色立刻放了下来:
      “许大夫!”
      “是,公主殿下!”
      “你说这两样东西是上苍赐下的宝贝?”
      “正是!”
      “既然是上苍所赐,为何不直接送入皇宫,也不送到甘露殿,反而在本宫外出的时候,送到本宫榻前?对于上苍与众神而言,甘露殿与灞上修舍又有何别?要赐予父皇,直接送到甘露殿不是更好?何必多此一举?”
      对于喜好科学的李如意来说,在她面前宣扬迷信,就是对她的侮辱。如果只是利用迷信,她不会太过生气,但是要向她的父母家人灌输迷信思想,绝对不行。
      “这……”
      “在本宫看来,不过是游侠儿不知从何处弄来了这么两件东西送到本宫跟前。至于为何不是直接送入宫中,想来只是因为宫中戒备森严。本宫不知道这背后之人想要做什么。这东西,他们既然这样送了,本宫就这样用着。如此而已。”
      我就当它是摆设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 1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